劉洋
數(shù)百年前,從各地遷居至博白的客家人相聚在一起,根據(jù)博白的氣候條件和生活習慣創(chuàng)造出的獨具特色又滿是客家“印記”的飲食文化,酸、甜、苦、辣……每一種味道都是博白人無法割舍的鄉(xiāng)愁。
雍菜也稱空心菜,博白雍菜與其他地區(qū)的雍菜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其一為外形獨特,莖長葉疏、葉尾尖細;其二為顏色鮮綠,不管是長時間存放還是炒熟后依然保持原有的翠綠色;其三為口感鮮脆,異常清香爽口,百吃不厭。博白蕹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可煮湯可蒜炒,古代一位詩人在品嘗博白蕹菜后,曾留下“席間一試青龍味,半夜醒來嘴猶香”的詩句。如今博白蕹菜揚名海內外,作為美味佳肴登上了大雅之堂。
鳳山鎮(zhèn)是博白著名的“楊梅之鄉(xiāng)”,每年三四月份,鳳山滿山遍野的楊梅樹上都會結滿一顆顆深紅烏紫的楊梅,散發(fā)出沁人的清香。鳳山楊梅不僅個大,還以酸甜可口著稱,少量鮮食有助于消化。在炎熱的夏季,酸梅湯是博白人最常飲用的消暑飲料,除此之外,用鳳山楊梅釀造的楊梅酒香味濃郁、口感醇厚,只有在招待貴客時才會拿出。
生曬黃瓜皮是博白客家“十大小吃”之一,制作工藝也十分簡單,是傳統(tǒng)的天然食品。一般以本地產(chǎn)的黃瓜作為原料,先用清水將生黃瓜洗凈,對半剖切后生曬半日,再將曬到柔軟的黃瓜用生鹽腌制,用石頭壓一個晚上后再晾曬半日即可完成。腌制完成后的黃瓜皮口感脆嫩、咸淡可調、清爽開胃,是博白人喝粥配菜的首選,也是博白客家美食的一絕。
博白1991年被定為國家優(yōu)質龍眼生產(chǎn)基地,是廣西著名的“桂圓之鄉(xiāng)”,其生產(chǎn)的桂圓肉以顆粒完整、色澤金黃、營養(yǎng)豐富而深受游客喜愛,遠銷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食用桂圓肉可緩解貧血及病后身體虛弱等癥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對桂圓倍加推崇。
牛腩粉是博白人早餐必吃的美食之一,香味濃郁、咸甜可口。博白牛腩粉的獨特之處在于將熟牛腩肉腌制好后,再將牛腩肉放入牛骨湯中慢熬,加入裝有沙姜、魚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等配料的香袋,小火熬制三四個小時之后大火收汁。這樣烹煮出來的牛腩肉軟爛鮮香,配上白粘米制作而成的細米粉以及香菜、蔥花等配料,就成了一碗博白早餐餐桌上最常見的牛腩粉,是無數(shù)博白人無法忘懷的鄉(xiāng)愁味道。
簸箕炊的主要原料就是大米,用簸箕將米漿分層蒸熟,待一層熟透后再添加第二層,一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將其切成菱形,淋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不膩,令人難以忘懷。隨著喜愛簸箕炊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咸味的簸箕炊,還有常常在粉皮表面撒上各類堅果和甜醬做成甜味的簸箕炊。
又稱酸芋苗,是由芋頭葉梗加工而成。將芋梗去皮之后放入大缸浸漬或入甕腌制,加入辣椒、生姜等配料,半個月左右即可食用,酸辣爽口、咸香適宜。在博白家家戶戶都會有自制的芋苗酸,可直接配粥吃或用作炒菜的配料,芋苗酸燜魚、芋苗炒鴨腳是博白隨處可見的美食。
落水包本是博白冬至必備的特色小吃,但現(xiàn)如今博白人品嘗落水包已經(jīng)不受時間限制。制作過程也十分簡單,將豬肉、雞蛋、豆腐皮、竹筍等混合而成的餡料裹入糯米團中,再包上一層菜葉就算大功告成。落水包有三種不同風味的吃法:煮、蒸、煎,蒸熟后的落水包晶瑩剔透,包裹在菜葉里的糯米團子若隱若現(xiàn),輕輕一咬,餡料香味撲鼻而來,讓人不禁胃口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