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仁
摘 要 “高效”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高中生課程多,學業(yè)任務重,所以老師們更要想方設法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zhì)量。而我們都知道,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就必須研究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具備一種主動意識,在課堂上積極去思考,去感悟生活,探求真理。那么該如何在“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去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呢,我在這里想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那就是“高效課堂從設計出發(fā)”。
關鍵詞 課前導入;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211-01
一、重視導入,奠定感情基調(diào)
高效的課堂,必須具備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是一個通過教師的“行動”激發(fā)學生“心動”的環(huán)節(jié),它既是對文本的積極導向,也決定了整節(jié)課的“基調(diào)”和最終走向。好的導入,以情感取勝,從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對整堂課的興趣。
觀看了愛學網(wǎng)提供的“自主高效課堂同課異構(gòu)”活動的語文教學視頻,來自杭州二中的邵桂瑾老師的導入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是以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貶謫潮州途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左遷之藍關示侄孫湘》為導入,向?qū)W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韓愈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低落,悲憤等詞,然后聯(lián)系要學的課文《黃州快哉亭記》,邵老師又提出三個很簡單的問題,快哉亭是誰造的?誰命名的?這兩人和作者當時的處境怎樣?學生提前預習了課文,齊聲答道張懷民,蘇軾,三人都是被貶官。既然他們和韓愈的處境一樣,那么他們?nèi)说男那橛质窃鯓拥哪兀亢茏匀坏?,邵老師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比較”的氛圍。所以接下來的一節(jié)課,以比較為基調(diào),給了學生不一樣的視野,課堂的容量也就不止停留在課本上,課堂容量增大了起來。
我自己平時在上課時,也非常注意導入的設計。如在上《歸園田居》這節(jié)公開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陶淵明其人其詩的了解,我讓學生回憶《桃花源記》里的一段文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怡然自樂?!睆倪@段文字中,學生知道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人,喜歡過著閑適的隱居生活。這就為學生對《歸園田居》的情感分析打下了基礎,使得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目標明確,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融入到了詩人的詩歌當中去。
二、抓住關鍵,找準最佳切口
一堂高效的課,必須要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同時又不至于讓人覺得過于死板,循規(guī)蹈矩,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好一個切入口。華師附中盧福東老師的課是一節(jié)超常態(tài)課,他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口,從題目中的“快”字入手,讓學生在自己的思辨中,感受課文中七個“快意”的不同。他的課,給了學生很多的自主交流時間,真正實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整堂課的課堂氣氛都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
三、凸顯亮點,擺脫常規(guī)思維
課堂中的亮點,是指課堂中最能吸引學生的地方,這也往往是整節(jié)課的新穎之處。一節(jié)課如果沒有一個亮點,一直這樣平平淡淡地上下去,估計學生的興趣沒法得到提高,課堂也就無法達到高效。
深圳羅湖外國語學校的毛冰老師在進入文本閱讀后,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如果要在快哉亭旁立一塊石碑,向游客介紹亭子的有關情況,你認為文章里哪些內(nèi)容適合選用?”這個問題一出來,我想不止是學生,連老師們都要豎起大拇指了。這實際上是一個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題目,課堂結(jié)束,也就代表著另一篇文章的誕生??吹竭@個題目,我打心里佩服毛老師的智慧。
去年在上《氓》這篇課文之前,我特意去聽了一位老教師上這篇課文的課。他在課堂把握方面確實很有經(jīng)驗,值得我學習,但是在課堂問題設置方面卻顯得守舊,也許是因為年齡的緣故吧。之后,我上這篇課文取其長補其短,不循規(guī)蹈矩,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女主人公的愛情婚姻為什么以失敗而告終,由此引發(fā)了你對愛情婚姻的哪些感悟?這個問題一出來,很明顯能感覺到課堂氛圍一下子升溫了不少,學生都積極思考,討論,急切的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
四、適度輻射,學會拓展遷移
“課文無非是例子?!边@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必須學透課文,所謂入得文本重知識,二是必須學會遷移,所謂走出文本育素養(yǎng)。邵老師在課堂中注重的是“學得明白”,大量情景式的“鏈接”,讓學生對課文重要字詞以及主旨進行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其實就屬于“文本的擴張”。
如在分析“睥睨”和“騁騖”這兩個詞語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她讓學生聯(lián)想《赤壁懷古》與《赤壁賦》中塑造的周瑜和曹操形象,他們一個個都是縱橫馳騁的英雄人物,可謂一馬當先,所向無敵,顯示出一種從容和自信。在分析情感時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自訴身世那一段,同是貶謫,二人情感卻又不同。
無論是“文本的實踐”還是“文本的擴張”,邵老師對文本的拓展都合理地把握了適度原則;既讓文本的地位得以凸顯,又以文本為核心進行有效輻射,課堂密度和容量都得以增大,學生的認知和體驗得以實現(xiàn)。
但是,教學設計終究是教師的個體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只是理想的紙上談兵,靜態(tài)的教學設計只有放置于動態(tài)的課堂中,才具有生命。教學過程中一定會有許多的“不可預知”的東西潛伏著,隨時可能有突發(fā)情況發(fā)生,這正是語文課堂精彩紛呈的一面,也正是評價一個老師上課老練與否的標準。因此,我想說,精彩的設計未必能生成高效的課堂,但高效課堂的生成必須從精彩的設計開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