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凌浩
前幾日,筆者晚上獨自散步,在十字路口綠燈時準備過馬路,一輛本來速度較慢的共享汽車突然加速,飛速轉彎差點撞倒我。這輛車在通過十字路口時無視紅燈不說,甚至連轉向燈都沒有打。筆者猜測那位司機很可能是新手?;氐郊伊⒖躺暇W搜索“共享亂象”,發(fā)現各類亂象還真不少。
近年來,“共享經濟”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首先入場的是式樣繁多、顏色各異的共享單車,緊接著便看到各家平臺投放的共享汽車。這一分時租賃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人們的“需求欲”和“求不得”的心理,它們提供共享服務,收取少額租金,從而迅速占領市場。
共享汽車近年來大量登場,雖以小批量、試探經營為主,但目前也已達到40家之多。據統(tǒng)計,自2013年起,單是北京地區(qū)就有將近20家共享汽車運營商,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6-2017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92.8億,為2016年的21倍多。它確實為偶爾需要用車的年輕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便利,也非常利于短途自駕的游客使用。然而,共享汽車作為更加新穎的分時租賃模式,各地政府還沒有相應具體的管理制度和監(jiān)管條例,一些問題正逐漸暴露出來。
共享汽車從租賃到使用的一系列程序發(fā)展仍然不完善,還存在停車充電網點少、維修成本高、檢查驗收車輛投入巨大等難題。為了盡可能地籠絡住用戶,平臺對用車者的資格審查非常寬松,因此成為很多新手練車的選擇。
對此,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和運營平臺應加強監(jiān)管,致力于引導用戶規(guī)范駕駛。道路交通安全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雖做出了相應規(guī)范,但對車輛駕駛員以及安全問題并未作出相關要求,仍需相關法規(guī)填補此處空缺。
事實上,有相關治理經驗的國家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日本對共享汽車所屬的汽車租賃行業(yè)和汽車本身進行雙重管理,要求汽車租賃行業(yè)運用信息手段管理車輛位置。再如德國,為促進共享汽車自由流動而制定了《共享汽車優(yōu)惠法》,用戶可通過手機應用查找附近車輛,用完后即可停在任何可以停車的位置,不需要還回指定基站。
共享汽車是新生事物,它的發(fā)展必然要經歷“揚棄”的過程。隨著監(jiān)管制度的完善和配套建設的優(yōu)化升級,相信它會為改善交通狀況和低碳環(huán)保發(fā)展做出貢獻?!?/p>
(作者是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