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民工。截至2017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652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他們成為了中國產(chǎn)業(yè)工人的主力軍,為國家的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理所當然的新市民。但是,他們因“無固定居所”而難以融入城市。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是全社會的責任,住房公積金制度責無旁貸。
首先,打破制度壁壘,明確繳存雙軌。住房公積金制度是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具有普惠性。事實上,覆蓋面卻仍顯狹窄,從繳存上就將新市民排斥在外——一方面是新市民所在單位不予繳存,另一方面是未建立個人自愿繳存機制。沒有繳存,也就更談不上獲得貸款。建議:繳存方面,將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納入勞動合同,同時建立自愿繳存機制;貸款方面,賦予新市民在購租住房中獲得低利率貸款的權利、減免存款利息稅的權利,讓新市民享受住房公積金制度福利。
其次,降低存貸門檻,提供優(yōu)質服務。比較而言,新市民以工資收入少、繳存金額低、住房困難大為主要特點。為支持他們購租住房的合理需求,金融機構正在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對住房貸款執(zhí)行差別化定價。一些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為新市民開啟了存貸綠色通道,不僅在辦理時間上大開方便之門,做到“來了就辦”,而且推出了異地貸款、組合貸款、公轉商貼息貸款等產(chǎn)品,還提供了擴大貸款擔保范圍以及靈活多樣的還款方式等一系列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舉措,為新市民在城市安家落戶排憂解難。建議:總結經(jīng)驗,規(guī)范操作,防范風險。
再次,利用增值收益,拓展運營范圍。從全國來看,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主要包括存款利息和委托貸款利息收入,主要用于建立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費用、建設城市廉租住房的補充資金等三個方面。一直以來,對用于建設城市廉租住房的補充資金頗有爭議。建議:總結典型城市收購建設公租房的經(jīng)驗,將用于建設城市廉租住房的補充資金從制度上變?yōu)闉檎赓U住房、公共產(chǎn)權房項目或提供專項貸款,或直接參與投資,將取得的資產(chǎn)投資收益與繳存人共享,既可以保護新老市民的利益,又增加了保障性房源,使住房公積金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同時,實現(xiàn)與國家經(jīng)濟持續(xù)平穩(wěn)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