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配伍”題,是2017年高考江蘇卷亮點題型之一。詩詞寫意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是注重內(nèi)在精神修養(yǎng)、氣韻和意境情趣的高雅藝術(shù)。畫家以原詩詞為載體,以高度概括、洗練為特征,不苛求工細致微,而是用簡練的筆墨,概括的語言求其大形、大神、大氣、大質(zhì)、大勢、大趣、大意境,有著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獨特的審美規(guī)律及特殊的筆墨語言和表現(xiàn)技法。
下面相關(guān)原創(chuàng)試題與同學們共享,希望對同學們備考此類題目有所啟示。
1.下列詩句中,與下圖漫畫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項是()
A.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B.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
C.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shù)林紅。
D.牧童見人俱不識,盡著芒鞋戴箬笠。
2.下列詩句中,與下圖漫畫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項是()
A.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B.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C.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D.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3.下列詩句中,與下圖漫畫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項是()
A.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B.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D.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4.下列詩句中,與下圖漫畫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項是()
A.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B.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C.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D.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馬去疾如鳥。
5.下列詩句中,與下圖漫畫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項是()
A.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B.漁父晚船分浦釣,牧童寒笛倚牛吹。
C.遠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處信牛行。
D.牧童何處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聲。
6.下面的詩句與詩意畫意境相符的一項是()
A.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
B.竹與梅花相并枝,梅花正發(fā)竹枝垂。風吹總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時。
C.瓊節(jié)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D.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7.下面的詞意畫是據(jù)蘇軾的詞而作,請依據(jù)詞作及畫面內(nèi)容選出正確的一項()
A.《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B.《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C.《江城子》(密州出獵)
D.《念奴嬌》(赤壁懷古)
8.下圖是根據(jù)秦觀某首詞而作的詞意畫,請選出可與之匹配的一項是()
A.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B.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yīng)。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C.樓外殘陽紅滿,春入柳條將半。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腸斷。腸斷,人共楚天俱遠。
D.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9.下列各項中,詞意和所給畫面最為接近的一項是()
A.前驅(qū)風觸鳴珂,過霜林、漸覺驚棲鳥。
B.水國更停橈,蒼鳥橫飛過野橋。
C.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D.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10.下面的詞句與下面這幅寫意畫意境相符的一項是()
A.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B.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C.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D.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fā)。
11.下圖出自《詩余畫譜》,與之相配貼切的一項是()
A.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B.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C.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梅魂休暖鳳香篝。人去后,鴛被冷堆愁。
D.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間。
12.與下圖畫面意境相符的一項是()
A.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B.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C.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D.水邊垂柳赤欄橋,洞里仙人碧玉簫。近得麻姑音信否,潯陽江上不通潮。
參考答案
1.A(A項借問體現(xiàn)了人的言語,牧童遙指既體現(xiàn)了牧童的動作,又顯示了遠方杏花的存在;B項吹笛沒有體現(xiàn),人也沒有體現(xiàn);C項只寫到杏花,沒有涉及其他內(nèi)容;D項體現(xiàn)了牧童、人、芒鞋、箬笠等要素,但沒有體現(xiàn)遠處的花等背景,不全面。綜合來看,A項最吻合。)
2.C(A項中“欲行不行”體現(xiàn)不明顯;B項“今夜月”未體現(xiàn)在圖上,“相憶”說明是回憶,不是寫實;C項突顯了飲酒、馬、高樓、垂柳等意象,展現(xiàn)內(nèi)容最為全面,相逢的主題也體現(xiàn)出來了,因此最吻合;D項“客在船”說明是在船上,不是在樓上,與畫面不吻合。)
3.C(A“月明”是農(nóng)歷十五,時令不符。B“江樓”地點、景物不符。D“日暮”時間、環(huán)境不符。)
4.C(A“有霜”“月寒”與畫面表現(xiàn)的春天之景不合;B“雪半消”與景色不合;D“馬去疾如鳥”與畫面馬之狀態(tài)不合。)
5.A(B項“寒笛”和D項“梅花”均不合意境;C項“蓼花深處”在漫畫畫面上沒有體現(xiàn)。)
6.B(根據(jù)詩歌物象與畫意的對應(yīng)篩選。)
7.B(備選項都是教材要背誦的篇目,詞的內(nèi)容都與“月”有關(guān)。A是中秋之月,應(yīng)是圓月;C中有“會挽雕弓如滿月”句,是虛寫;D是江月。B詞中有缺月、梧桐、孤鴻等,符合畫意。)
8.B(仔細觀察圖中景物,將其與詞中意象對應(yīng)。)
9.D(A項,出自柳永《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B項,出自吳潛《武陵春·慘慘凄凄秋漸緊》;C項,出自晏殊《破陣子·春景》;D項,出自周邦彥《蘇幕遮》。)
10.C(將詞中意象與圖畫進行對照,運用排除法。)
11.D(A少雁,B無燕,C少雁。)
12.A(將詩意與原圖對照,運用排除法。B無“落花”,C無“云”,D無“橋”。)
(作者:王廣清,江蘇省興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