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珠
摘 要: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引人入勝等特點,已逐漸應用在學校課堂教學之中,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文章分析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探討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注重確定微課的“微”目標,設置科學的“微”內容,清晰教師與學生的“微”角色定位,從而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微課;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1;G4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21-02
加強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幫助學生形成文明、禮貌、平等、友善、誠信、慎獨等基本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學生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當前,由于種種原因,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引人入勝等特點,已逐漸應用在學校課堂教學之中,形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味灌輸知識的情況,增加了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能夠明顯地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探討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一、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微課的概念。微課(Microlectur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的核心是教師圍繞某一知識點展開的教學活動視頻,一般5分鐘~10分鐘,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夠集中說明一個問題。
(2)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引人入勝等特點,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微”時代的來臨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帶來了機遇。首先,微課的實施,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成為課堂的主角,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缺乏主動思考。但微課教學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成為輔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引導者。微課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對新型學習方法的好奇心,也能滿足學生對課程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其次,微課的實施,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自我發(fā)展,督促教師自我提升。微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研和備課方式,對教師的備課能力和課堂總結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會促使教師積極學習,自覺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同時,微課有助于教師與同行進行交流,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專業(yè)教學能力。
二、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下面,從確定微課的“微”目標、設置科學的“微”內容、清晰教師與學生的“微”角色定位等方面,研究微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1)確定微課的“微”目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將一個總目標分成若干個子目標,讓學生分階段達成不同的目標,能夠增加學生完成目標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明確“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接受對象、目的和重點,進行相應的調整,但其“以人為本”的總目標是亙古不變的。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上學路上”一課的教學要求是: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上學的能力。根據這個課程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從家里出發(fā)”“上學路上的安全警示標志”“好好走路”“路上講文明”“不和陌生人講話”五個具有遞進層次的微課程,循序漸進,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并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一步步完成學習目標。
2)將課程的大目標,細化為幾個小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情況,找尋最適合學生的切入點,將總目標細化成幾個小目標,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逐個完成。例如,在“上學路上”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程的子目標細化如下:
A.教學目標——“從家里出發(fā)”。教學子目標——要求學生在從家里出發(fā)之前,根據學校規(guī)定的上學時間預先進行路線規(guī)劃、準備等工作,并制訂計劃,保證按時、妥善地從家里出發(fā)前往學校。
B.教學目標——“上學路上的警示標志”。教學子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上學路上各種不同的安全警示標志(比如紅綠燈、路口慢行、靠右通行等),能夠認真地按照警示標志的提示,安全地前往學校。
C.教學目標——“好好走路”。教學子目標——要求學生在上學路上了解、遵守走路的行為規(guī)范,不隨意追、跑、跳,避免出現人身安全事故,同時也避免影響其他路人的行進。
D.教學目標——“路上講文明”。教學子目標——要求學生按照文明、規(guī)范的行為規(guī)范上學。
E.教學目標——“不和陌生人講話”。教學子目標——要求學生在上學路上避免受到陌生人引誘發(fā)生意外,有損自身健康和安全。
(2)設置科學的“微”內容。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時,要設置科學的“微”內容,教學內容的設置是決定課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課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長篇大論”,要求教師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簡潔、精練地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統(tǒng)領和駕馭能力。教師應該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設置符合課程要求的微課內容。要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突發(fā)事件”,通過事件的展示,來引導學生進行后續(xù)課程的學習。
(3)清晰教師與學生的“微”角色定位。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課程的主導者,但在微課教學模式中,教師轉變?yōu)檎n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僅需要對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提前準備,做好課堂的宏觀調控,更需要在許多方面進行相應的改變。首先,注重思維模式的轉變。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微課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著眼于學生的差異性,并根據這種差異進行富有個性的教學。其次,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微課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一味灌輸的單一教學方式,消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弊端,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教師要將學生的“學”擺在教學工作的中心位置,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決定如何學,怎么學,學什么。這增加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代入感,使其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雖然簡短,但其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富有感情色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注重確定微課的“微”目標,設置科學的“微”內容,清晰教師與學生的“微”角色定位,從而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郭莉.淺談微課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4).
[2]姚曄晉.破解道德與法治翻轉課堂的教學瓶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01).
[3]陳貞.微課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
[4]吳靜.淺談微課在德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01).
[5]譚雅穎.“微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中的研究與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02).
[6]趙繼偉.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