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方
3年前,家住河南省周口市的李丹還是個17歲的乖乖女,學習好,性格也好。不料,自從上高二后,李丹卻變得脾氣非常暴躁,她總認為凡事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常和老師、同學吵架,最后干脆不到學校讀書了。輟學在家,李丹常因一點小事大發(fā)雷霆,父母認為可能是對她要求太嚴格,讓她產生了逆反心理,于是決定送她去國外讀書,讓她自由一些。
在國外上了3年學后,李丹回國過暑假,可是,脾氣依然很暴躁,百般刁難父母。最近,無助的李丹媽媽找到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精神科的專家胡雄進行詢問。
胡雄說,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心理過渡期,叫心理斷奶期。多發(fā)生在十三四歲,早一點的在十一二歲,晚一點的在十六七歲,發(fā)生早晚跟父母教育方式、生活環(huán)境及孩子心理發(fā)育速度有關。
胡雄說,處在心理斷奶期的孩子,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叛逆,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該有主見了,認為自己很聰明,能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于是開始標新立異,遇到事情要自己拿主意。
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如果父母、老師能夠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多鼓勵他,告訴他“你行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一般兩三年以后,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再跟自己較勁了,變得懂事了。
但是,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孩子叛逆就會更加嚴重,叛逆期也會延長。
美國心理專家把18歲以前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壓力過大、情緒不穩(wěn)、脾氣暴躁的現(xiàn)象,稱為破壞性情緒失調,認為這是一種特殊的抑郁癥。
胡雄認為,李丹已經20歲了,她的表現(xiàn)已經不是單純的叛逆,應該考慮為雙向情感障礙(又稱鐘擺?。^雙向,包括狂躁和抑郁兩個方面。
孩子抑郁的時候,不愿意說,家人也觀察不到,但有時會表現(xiàn)得很叛逆,如不愿意上學,不愿意跟人交流,愛發(fā)脾氣,容易跟人產生矛盾,等等。
有些孩子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會適當控制情緒,但有些孩子常常不分場合地亂發(fā)脾氣。對于后者,可能需要藥物干預,可服用一些情緒穩(wěn)定劑,對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有幫助。
胡雄表示,他接觸過很多像李丹這樣的孩子,他們的內心經常有空虛感、無能為力感,同時又焦躁不安,想找一點刺激,發(fā)脾氣是他們緩解內心矛盾、痛苦的一種方式。
父母和爺爺奶奶輪流帶,對孩子管得太嚴,等等,都會使孩子長期缺乏幸福感、安全感,容易有性格問題。胡雄說,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情緒、性格的變化,并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在孩子的心理斷奶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胡雄提醒,當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與孩子對著干,而應該保持情緒穩(wěn)定,要理解孩子,并告訴他:“爸爸媽媽是愛你的,知道你現(xiàn)在很不開心,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不開心,我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一般情況下,孩子是愿意與父母交流的。
胡雄最后強調,在孩子的心理斷奶期,有的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時候,一些父母覺得這是一件丟臉的事,而不愿意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其實,這很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甚至加重孩子的病情。因此,父母要正確面對處在心理斷奶期的孩子的心理問題,并進行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