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視野下祠堂文化意義的變遷

2018-05-25 11:27:50殷名偉
北方文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祠堂變遷文學

殷名偉

摘要:在鄉(xiāng)土中國,祠堂是凝聚家族的一條精神紐帶,也是家族權利的象征。古代文學對祠堂文本的書寫,常從祠堂的本體出發(fā),凸顯其道德倫理屬性,立意多為頌贊,而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則視祠堂為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所承載的道德倫理觀念的載體,賦予了它鮮明的文化批判指向,并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不斷建構起祠堂與家族的指稱關系。作家們對祠堂的古今書寫從文學的維度演繹了祠堂文化意義的變遷,藝術性地輻輳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權利文化景觀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

關鍵詞:文學;祠堂;文化;變遷

一、古代文學里的祠堂面影

中國古代文學不乏對祠堂的書寫。曾鞏的《撫州顏魯公祠堂記》[1],敘述了顏真卿屢遭貶謫而不改本初的人生經歷,歌頌了他不畏權貴、“死不自悔”的高風亮節(jié);在《徐孺子祠堂記》[2]中,作者有感于徐稺身處亂世而潔身自好,“不出閭巷,獨稱思至今”,所以“始即其處,結茅為堂,圖孺子像,塑以中牢,率州之賓拜焉。”兩篇“祠堂記”的寫作初衷不管是“蓋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至也。聞其烈足以感人,況拜其祠而親炙之者歟”,還是“示邦人以尚德”,都強調了祠堂憑吊祭祀和教化世人的功能。書寫祠堂的文學體裁也不乏詩歌。黃庭堅的《徐孺子祠堂》云:

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一束向誰論?

藤蘿得意干云日,簫鼓何心進酒樽?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3]

在這首詩歌中,作者借祠堂憑吊古人,表達了對古人高風亮節(jié)的贊譽,以及惜才不被重用的感嘆。杜甫的《蜀相》更是膾炙人口的詩歌名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宮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4]

詩中的“丞相祠堂”,即指蜀漢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這首詩歌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盡忠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與此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憂國憂民、匡濟時危的愛國情思。小說《水滸傳》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兒洼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寫道,宋江死后,濟州奉敕起蓋廟宇,搭建祠堂。但見:

金釘朱戶,玉柱銀門,畫棟雕梁,朱檐碧瓦。綠欄干低繞軒窗,繡簾幕高懸寶檻。五間大殿,中懸敕額金書;兩廡長廊,彩畫出朝入相。綠槐影里,欞星門高接青云;翠柳陰中,靖忠廟直侵霄漢。黃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員天罡正將;兩廊之內,列朱武為頭七十二座地煞將軍。門前侍從猙獰,部下神兵勇猛。紙爐巧匠砌樓臺,四季焚燒楮帛;桅竿高豎掛長旛,二社鄉(xiāng)人祭賽。庶民恭禮正神祇,祀典朝參忠烈帝。萬年香火享無窮,千載功勛標史記。[5]

作者對祠堂建筑以及周邊環(huán)境的細致刻畫,形象地展示了祠堂的外觀布局及其規(guī)制。朝廷為梁山一百單八將建造起金碧輝煌的祠堂廟宇,以旌表宋江忠義兩全,供百姓四時享祭,帶有明顯的歌功頌德的性質。小說結尾處的祠堂本身并不承擔真正意義上的敘事功能。清代蒲松齡的文言小說《金姑夫》,則把祠堂和族人聯(lián)系起來。其文如下:

會稽有梅姑祠。神故馬姓,族居東莞,未嫁而夫早死,遂矢志不醮,三旬而卒。族人祠之,謂之梅姑。丙申,上虞金生,赴試經此,入廟徘徊,頗涉冥想。至夜,夢青衣來,傳梅姑命招之。從去。入祠,梅姑立候檐下,笑曰:“蒙君寵顧,實切依戀,不嫌陋拙,愿以身為姬侍?!苯鹞ㄎ?。梅姑送之曰:“君且去,設座成,當相迓耳?!毙讯鴲褐?。是夜,居人夢梅姑曰:“上虞金生,今為吾婿,宜塑其像,”詰旦,村人語夢悉同。族長恐玷其貞,以故不從。未幾,一家俱病。大懼,為肖像于左。既成,金生告妻子曰:“梅姑迎我矣?!币鹿诙?,妻痛恨,詣祠指女像穢罵;又升座批頰數四,乃去。今馬氏呼為金姑夫。

異史氏曰:“未嫁而守,不可謂不貞矣。為鬼數百年,而始易其操,抑何其無恥也?大抵貞魂烈魄,未必即依于土偶;其廟貌有靈,驚世而駭俗者,皆鬼狐憑之耳。”[6]

梅姑未嫁而夫死,仍然為亡夫守節(jié),族人為旌其貞烈而修建祠堂。然而,梅姑為鬼數百年后,許身于赴試經此的金書生,要求族長塑書生像于祠中。族長恐玷其貞潔,并不聽從。結果,梅姑使族長一家大病,迫使族長答應了她的要求。作者對故事的客觀敘述視角隱藏了其情感、道德立場,所以在文末,又借異史氏的口吻表達了其反對女子再醮的態(tài)度。這篇文言小說,將祠堂與小說人物聯(lián)系起來,雖然帶上了較為明顯的批判色彩,但是作者的批判立場仍然是出于對封建道德倫理的維護。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則把祠堂和宗法制度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充分地體現(xiàn)了祠堂“敬宗收族”的作用。小說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蒙回前總批云:

除夕祭宗祠一題極博大,開夜宴一題極富麗,擬此二題于一回中,早令人驚心動魄。不知措手處,乃作者偏就寶琴眼中款款敘來。首敘院宇匾對,次敘抱廈匾對,后敘正堂匾對,字字古艷。檻以外,檻以內,是男女分界處;儀門以外,儀門以內,是主仆分界處。獻帛獻爵擇其人,應昭應穆從其諱,是一篇絕大典制。[7]

可以說,《紅樓夢》把祠堂真正地納入了宗族的范疇,并以寶琴的視角,由外到里展示了賈氏祠堂的外觀和家族祭祀的具體過程。在祭祀過程中,“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眾人圍隨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幔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8]可見賈氏家族的祠堂祭祀規(guī)格之高,尊卑長幼的等級秩序之嚴格。賈府的祠堂祭祀,帶有鮮明的民俗學意義,把祠堂“敬宗收族”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也為以后家族祠堂祭祀敘事樹立了典范。《紅樓夢》把祠堂放在家族的范疇進行書寫,突出了祠堂和家族的密切聯(lián)系,為管窺家族的興衰成敗、歷史沉浮提供了一個具體可行的視點。

通過以上古代文學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不論是類似于散文性質的“記”,還是詩歌、小說對祠堂的書寫,立意多在頌贊。作者常以祠堂為依托,或是憑吊古人,歌頌先賢的高風亮節(jié);或是借其宣揚封建正統(tǒng)觀念,以維護封建政權的政治統(tǒng)治;或是借助祠堂的祭祀功能,來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即使有的篇什也流露出較為明顯的批判傾向,但批判的矛頭指向的是昏君佞臣所導致的政治動蕩、社會黑暗,并不是祠堂本身?;蛘哒f,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祠堂本身并不帶有文化象征的意味,作品更加強調祠堂的道德倫理屬性?;蛟S是古人對封建宗法制度的深信不疑,對家族所宣揚的儒家文化、道德倫理的高度認同,導致了這種傾向,畢竟任何個體都無法超越歷史存在和具體時代語境的限制。而“五四”新文學對傳統(tǒng)決絕的反叛,則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所承載的道德倫理觀念。祠堂作為這些制度、觀念的載體,則被綁縛在家族與傳統(tǒng)文化的羈絆里走向了歷史的審判臺。

二、“五四”新文學賦予祠堂的文化批判指向

“五四”新文學對歷史的一個重要要的貢獻,就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拔逅摹睍r代所高揚的“個人主義”、“個性解放”與封建宗法社會所倡導的家族本位、集體主義原則的矛盾沖突,強化了祠堂與家族的指稱關系。祠堂被視為封建宗法道德倫理、封建文化的載體,在“五四”對傳統(tǒng)的反叛潮流中,被賦予了鮮明的文化批判指向。胡適對易卜生《玩偶之家》的戲仿之作《終身大事》可以說是賦予祠堂文化批判指向的始作俑者。戲劇中有這樣一段對白:

田先生:管他有理無理,這是祠堂里的規(guī)矩,我們犯了祠規(guī)就要革出祠堂。前幾十年有一家姓田的在南邊做生意,就把一個女兒嫁給姓陳的。后來那女的死了,陳家祠堂里的族長不準他進祠堂。他家花了多少錢,捐到祠堂里做罰款,還把“田”字當中那一直拉長了,上下都出了頭,改成了“申”字,才許他進祠堂。

田 女:那是很容易的事。我情愿把我的姓當中一直也拉長了改作“申”字。

田先生:說得好容易!你情愿,我不情愿咧!我不肯為了你的事連累我受那班老先生們的笑罵。

田 女:(氣得哭了)但是我們并不同姓!

田先生:我們族譜上說是同姓,那班老先生們也都說是同姓。我已經問過許多老先生了,他們都是這樣說。你要知道,我們做爹娘的,辦兒女的終身大事,雖然不該聽泥菩薩瞎算命的話,但是那班老先生們的話是不能不聽到的。[9]

簡短的人物對白,集中呈現(xiàn)了戲劇人物的矛盾沖突。母親因為女兒和陳先生的八字不合,所以不同意兩人的結合;而父親則是因為“田”、“陳”兩姓不能通婚的祠規(guī),不愿受族人的笑罵,才反對女兒和陳先生的婚姻大事。在家族內部甚至家族之間,“傳統(tǒng)宗法制家庭父權對個人的壓抑,以及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愚昧和迷信與新時代新文化的沖突”[10]爆發(fā)開來。

文本中的祠堂書寫與《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徐孺子祠堂記》、《三國演義》、《紅樓夢》里的祠堂書寫有所不同。一方面,祠堂不再作為作者自我抒情的激發(fā)物,而是作為矛盾沖突的關聯(lián)者被納入到文本的內部,承擔起重要的敘事功能,被賦予了強烈的文化屬性;另一方面,作者把道德規(guī)訓納入到了家族的內部,開始構建祠堂與家族、家族文化的指稱關系。在“五四”及以后的文學作品中,祠堂的實體性質受到削弱,其文化屬性不斷凸顯。祠堂作為封建宗法制度、傳統(tǒng)道德倫理的象征符號,被描述成為一種壓抑性的力量,這正是“五四”新文學賦予祠堂文化批判指向的有力表征。

五四狂飆突進的叛逆精神和作家賦予祠堂的文化批判指向,開啟了祠堂與傳統(tǒng)之間的文化隱喻進程,并隨著時代的推移,逐漸建構起了祠堂/家族、家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二元表征結構。二、三十年代的大部分作家似乎對祠堂及其文化帶有天然的排斥,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祠堂描繪成一個否定性的空間,揭露封建宗法制度所導致的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精神壓抑。例如,許杰的《慘霧》把祠堂作為野蠻村俗的力量場,集中展示了家族械斗給個人及家庭所造成的戕害。三十年代,隨著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作家對祠堂關注的焦點也由文化層面向政治、經濟層面轉移。葉紫《豐收》里的云普叔迫于生計舉家搬進了曹氏祠堂,然而,一家的生活處境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陷入了賣兒鬻女的境地,“一次大的拼命”一觸即發(fā)。在吳組緗的《一千八百擔》中,佃戶客民對祠堂義莊的哄搶,有力地沖擊了封建宗法制度。張?zhí)煲淼摹都贡撑c奶子》和沙汀的《在祠堂里》意在揭露揭露族權、父權和封建軍閥對女性的迫害。四十年代的戰(zhàn)火硝煙,迫使艾蕪《山野》里的祠堂被征用為村公所?!笆吣晡膶W”宏大的歷史敘事和政治意識形態(tài)強力,則把祠堂拋進了歷史的忘川。自八十年代以來,面對現(xiàn)代性所帶來的新的壓抑,作家們持著更加多維、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試圖重溫傳統(tǒng)的懷抱,也向古老的祠堂投去一抹繾綣的溫情。

可以說,文學以其獨特的方式,參與了近代祠堂歷史、價值意義及其文化內涵的重構,與其他學科交相輝映,共同表達了對祠堂這一人文景觀“向真性”的歷史訴求,展示了祠堂在鄉(xiāng)土中國生動豐富、搖曳多姿的面影。

參考文獻:

[1]沈卓然.撫州顏魯公祠堂記[A].曾南豐全集·卷十[M].(第二冊)上海:大東書局,1936:106.

[2]沈卓然.徐孺子祠堂記[A].曾南豐全集·卷十[M].(第二冊)上海:大東書局,1936:119.

[3](宋)黃庭堅著,吳言生、楊鋒兵解評.黃庭堅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5.

[4]周蒙、馮宇.杜甫詩選讀[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77.

[5]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永祜點校.水滸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5:922.

[6](清)薄松齡.聊齋志異[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295.

[7][8](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451.

[9]胡適.野蠻時代的悲憫與關愛:胡適論女權[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9.

[10]楊聯(lián)芬.個人主義與性別權力——胡適、魯迅與五四女性解放敘述的兩個維度[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40-46.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祠堂變遷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梁家祠堂史話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人大建設(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沈家祠堂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8
祠堂,祠堂
乌拉特前旗| 康保县| 元阳县| 昂仁县| 称多县| 连南| 孟村| 安岳县| 鄂州市| 翁牛特旗| 沁源县| 汶川县| 左权县| 稻城县| 阳泉市| 兴宁市| 沁源县| 乌恰县| 巩留县| 盱眙县| 石嘴山市| 崇左市| 资中县| 咸丰县| 乐平市| 定陶县| 固安县| 施甸县| 青浦区| 得荣县| 公主岭市| 临漳县| 许昌市| 博湖县| 邵武市| 安西县| 广德县| 平顶山市| 东源县| 清丰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