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錚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素質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著重考慮的。除此之外,識字是學習的前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改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的人,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人師表,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去學習,更可況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制力和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弱,只有孩子們有學習的欲望,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那么作為辛勤的園丁,應該如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茁壯成長呢?
一、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
三到十二歲正是天馬行空的年齡,作為教師,不能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而扼殺孩子們美好的想象。舉個例子:在給學生講解詩歌的時候,如果我們僅是一味的灌輸式教育,老師和學生沒有任何互動,一節(jié)課結束,學生頂多知道這首詩歌怎么朗誦,說了些什么。可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和學生互動,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去猜測這首詩歌表達了什么,傳遞著怎樣的情感,不糾正學生的對與錯,而是采用分享的方式,和學生亦師亦友,向學生們分享老師的見解。然后再采用情境互動的模式,讓學生們融入其中,在想象中學習,在互動中背誦牢記。
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習知識會有一定的壓力,他們的理解能力還較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然會施加一定的壓力給他們,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學會冷靜思考,趣味學習,成就他們的未來。語文的答案不像數學具有唯一性,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也是語文的魅力以及活力所在。同樣的一個問題,可能因為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經驗和認知,大家的答案都是多姿多彩、千差萬別,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老師,更應該大力呵護學生具有童真的想象,放下“老師說的就是對的”的愚昧想法,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相處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營造寬松和諧課堂氛圍
語文隸屬于文學,語文課堂具有人文性,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師不應該僅僅是受學生尊重的師長,更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學生每天除了父母就是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最長,甚至超過父母陪伴的時間,所以,只有老師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才能互相尊重,彼此信賴,學生才能興致盎然地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學習語文時積極投入,語文課堂才會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在鐘聲響起,學生還在對課堂內容滔滔不絕,才是一節(jié)有價值的語文課堂。
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要求學生應該尊敬師長,可學生并不是玩具,他們應當有自己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想法,特別是敢有與老師不同的意見并且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作為老師應該鼓舞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的講解,不迷信于所謂的專家權威,不盲從于課本教材,敢說:“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是怎么怎么樣”。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課堂中,才能暢所欲言,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并能和同學老師溝通交流,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會有新奇、愉快的課堂體驗,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展現(xiàn)出在語文課堂的無限活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分數決定學生的成績,判定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可是,試卷決定著分數,而老師決定著試卷,換句話說,老師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卻經常忽略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實質上是磨滅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在沒有唯一答案的語文課堂更是顯得淋漓盡致。舉個例子,高中語文最??嫉模瑫r也是除作文以外分值最高的詩歌鑒賞,每"FA的心情不一樣,讀到同一首詩歌體會到的意境自然也不盡相同。然而,本應沒有標準答案的語文題,卻只能看點得分,完全磨滅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意識,有自己判別的標準,那么語文的答案就不應該是統(tǒng)一的。就拿看圖寫作文來說,一顆五角星,可能有的學生看到的是孤獨,因為只有一顆星星,而有的學生卻是看到一顆星星就能聯(lián)想到漫天星空:有的學生看到的可能僅僅是五角星,而有的學生可能看到了五星紅旗或者是楊桃等等,這些答案難道錯了么?并沒有!因為語文的答案沒有唯一性,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多的是尊重人文藝術。
四、強調對知識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告誡學生要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探索,要懷有不斷探索的精神。不論是小學語文知識還是初高中語文知識,都是在我們不斷的探索中被發(fā)現(xiàn),然后總結出來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挖掘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才能學習到知識的精髓。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可以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學生在學習時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他們尋找學習方法的過程,就是探索: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過程,解開某道語文題目的過程也是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培養(yǎng)起探索精神,讓他們在面對難題時可以獨自冷靜思考,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研究等等步驟來解決問題。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任何事物更新?lián)Q代的速度都十分驚人,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來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加滿意的結果。
五、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小學生對事物的想象力,要找方法培養(yǎng)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想象力,避免讓學生們的天賦被荒蕪和埋沒。在授課過程中我們要調整課堂氛圍,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要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我們也不能忽視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還要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讓他們自主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邀游?!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