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一、安排適合的、有趣的預習設計
1. 小組整合趣味多。針對教材中一些有趣的,但相對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又較遠的文本來說,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整理的方法,更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都是主人翁,主動去搜集資料,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摘錄、匯報。比如,四年級的《變色龍》一文,它是科學小品的體裁。在預習時就可以分小組進行布置,每組4人,分別從“變色龍為什么會變色;變色龍捕食的愛好是什么;變色龍的眼睛、舌頭有什么特點,給它的生存帶來了什么好處;變色龍對生存條件有哪些要求”四方面分別搜集資料。大家在完成預習之后,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互相交流,說不定有新的問題產(chǎn)生,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望,上課時自然會更加積極表達,更會“上下求索找答案”。教材中還有一些特色文本,比如《負荊請罪》這樣的舞臺劇。文本的內(nèi)容簡單,以劇本的形式出現(xiàn)。課前安排小組內(nèi)進行排練,根據(jù)文本中人物說話的神情、動作來演一演。小組內(nèi)的成員個個有角色,人人參與,互相指導,互相幫助。不但了解了劇本的特點,熟悉甚至背誦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將人物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演出了廉頗的昏庸與認錯時的誠懇,以及藺相如的寬容大度。課堂交給有著預習習慣的學生,老師只做觀眾,及時地進行總結即可。同學們喜歡,老師輕松,課堂目標抓得牢,重點突出,課堂的效率自然提高。所以,根據(jù)文本的特點,組織學生課前進行小組合作整理式預習,不再是枯燥的一個人奮斗,而是共同參與,變得妙趣橫生。
2. 讀出一片新天地。預習中的“讀”主要是要求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是否能夠與課堂上老師的講授得以碰撞并升華?所以,在布置預習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差異以及不同文本進行安排。
首先,注意學生差異,分層設計預習。老師們都明白,一個班的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的能力上是有一定差異的。能力好、基礎好的學生能自覺運用學到的預習方法,按照目標去預習字詞句,課文基本一次就能讀通順,再讀就能有見解,甚至可以對文中的人物談看法;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讀書就磕磕絆絆,生字不會、不懂,文章的段落分不準,主要內(nèi)容概括不出來。根據(jù)這個差異情況,千萬不能用“一刀切”“齊步走”的做法,而應給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預習目標。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要求能夠借助工具書,學會本文的生字詞,把課文讀通,不讀錯。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理解文章的層次,概括內(nèi)容,想象意境,與人物進行對話,還可以讓學生們嘗試尋找文中的“語用點”。這樣的思考題實際上是結合訓練重點,掌握文章的主次。根據(jù)學生間的差異安排預習,能使好學生夠得更高,后進生“摘得到”,提高他們的自學積極性,努力幫助能力差的學生完成第一層的預習目標,逐步增加第二層的預習,盡快縮短差距。
其次,不動筆墨不預習。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文本時往往是片面的,不能關注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更不能發(fā)掘藏在文本中的語用知識點。教師在布置預習工作時,盡可能有意識地安排在讀課文時體會一篇文章中詞、句、段、篇與中心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在預習時,采取邊讀邊畫、邊讀邊批、邊讀邊寫的方法來理清文章的脈絡。畫層次、畫重點,讀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層次,抓不住要點,那就沒有讀進去,要再讀幾遍;“批”,是把自己的體會、看法寫在這段話或者這組詞的旁邊,在聽課過程中進行驗證;而“寫”,則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符號標出喜歡的詞、成語或句子,把優(yōu)美詞句摘錄在筆記本中。長期如此預習課文,不但能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匯,豐富語文知識,表達能力也會有大幅提升,以至達到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二、課前預習貴在疑
如果不安排學生預習,直接進行課堂講讀分析,課堂上往往只有幾個優(yōu)等生得到練習的機會,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聽眾”,一些后進生更是來不及思考,優(yōu)等生卻早已舉手發(fā)言,正確的答案也成了填鴨式的公布結果。課前預習能開拓學生的思路,能讓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學生做到每個人對文本中的知識心中有數(shù),課堂上也就能跟上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從心理學角度說,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疑難點,從而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tài),這種注意狀態(tài)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轉(zhuǎn)向?qū)σ呻y問題的解決,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起著巨大的作用。
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能力、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等布置課前預習,讓他們基本上理解了文本之后,對文章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沖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將課堂上“老師講”變?yōu)椤皩W生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揚大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