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上課時間:2017.12.22
上課班級:江蘇省大港中學高三(10)班〕
師:在這個冬天,很多老人沒有能熬過去,其中就有一位文化名人,他就是 ——
生:余光中。
師:余光中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猛虎與薔薇》,其中有一段,我們來齊讀。
(屏顯)
人生原是戰(zhàn)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腳跟,在逆風里把握方向,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顏色的孤星?!瑫r人生又是幽谷,有薔薇才能燭隱顯幽,體貼入微;有薔薇才能看到蒼蠅控腳,蜘蛛吐絲,才能聽到暮色潛動,春草萌芽……在人性的國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應該能充分地欣賞薔薇,而一朵真正的薔薇也應該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師:同學們讀得很整齊。這段文字寫得很形象,借“猛虎”與“薔薇”這兩個形象來講道理。大家想想,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猛虎”是人性中勇敢、堅強的一面,“薔薇”是人性中柔軟、感性的一面。完整的人性,應該既是勇敢堅強的,也是柔軟的。
師:說得不錯。完整的人性,應該是堅硬與柔軟的統(tǒng)一,是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余光中先生借助“猛虎”與“薔薇”這兩個形象,將這個道理說得生動形象。我們寫議論文也需要形象思維。朱光潛先生就說:“說理文要寫好,也還是要動一點感情,要用一點形象思維。”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如何形象說理”。我們先來讀兩段文字。
(屏顯)
不管別人說什么做什么,我自己一定要做個好人。正像一塊翡翠——或是黃金、紫袍——總是應該記著:無論別人說什么做什么,我都是一塊翡翠,我要保持我天生的光彩。
——馬可·奧勒留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楊絳
師:你們發(fā)現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運用了比喻。
師:是的,這兩段文字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在亮出觀點之后,緊接著打了一個比方,使觀點更為形象。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補充法”,就是在觀點句的后面,運用比喻詞“正像”“好比”“正如”等補充一個比喻,這樣就避免了表達的枯燥無味。比如,我們有同學寫文章,經常會寫出“面對打擊,我們要樂觀”這類正確的廢話(生笑),不能算錯,但絕不精彩。如果我們在這句后面加一個比喻句就不一樣了。我們有位女生曾在后面加了這樣一句:“正如蹲在火爐上的水壺,盡管屁股被燒得通紅,依舊快樂地吹著口哨。”(生笑)這個女生很有才,后來通過“博雅杯”考上了復旦。你看,也許有一天我們對前面一句的印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但我們一定會記得那只蹲在火爐上盡管屁股被燒得通紅依舊快樂地吹著口哨的水壺。這就是形象的魅力!我們寫議論文應該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再來看兩句話,齊讀。
(屏顯)
1.我們不能使這個世界變得芬芳遍野,那就努力在自己的心田遍植花草。
2.為了守護自己柔軟的心,蚌用外殼擋住了潮水的侵襲。
師:大家看,這兩句話跟剛才兩句話不同,并沒有使用比喻詞,但同樣寫得生動形象。想想這兩句話分別闡述了什么道理?
生:第一句是說,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師:很準確。那第二句呢?
生:為了守住自己的內心,我們要用堅強的外殼去抵御外部的侵襲。
師:第二句可以說得更到位些,就是“我們應堅守自我,不能被世界改變”。我們發(fā)現這兩句話,將“改變世界”與“改變自我”分別用不同的形象來替換表述,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替換法”,就是用生動的形象來替換抽象的概念。剛才是“形象變抽象”,這可能還比較簡單,下面我們來嘗試“抽象變形象”。我給大家兩句話,請大家任選一句,運用剛剛總結的“補充法”或“替換法”將其表述得形象生動,兩分鐘左右。
(屏顯)
1.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
2.我們應堅守自我,不能被世界改變。
(學生寫作)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寫的句子?
生: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正如長頸鹿,不能讓樹上的葉子變低,就讓自己的脖頸伸得再長些。
師:長頸鹿的脖子是不是這樣變長的,還有待考證,但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是允許寫作者主觀想象的,你這樣寫是有道理的。
生:縱然生活的海洋有時波濤洶涌,有時風平浪靜,我們依然要做自由自在的小魚,潛游在水底,欣賞沿途的風景。
師:很有感覺。建議將前半句刪減下,變成“縱然生活的海洋波濤洶涌”就可以了。
生:既然不能讓世界的光普照我們,那就用自身的光去融化世界。
師:她寫得好不好?
生:好,因為寫得很形象。
師:我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時,覺得“融化”一詞似乎不妥,但一咀嚼,覺得用光去“融化”世界,還是很有味道的,這里運用的是超常搭配的手法。還有同學愿意讀讀嗎?
生:為了守護自己柔軟的內心,薔薇的軀干遍布荊棘。
師:你見過遍布荊棘的薔薇嗎?(生笑)你想表達的意思我明白,但是你選用的這個形象似乎地球上還沒有出現。(生笑)我們所選擇的形象,要符合事物的客觀屬性。大家想想,能不能換個形象?
生:玫瑰。
師:我們很容易想到玫瑰,但玫瑰這個形象用得太俗太濫了,能不能再想一個?
生:仙人掌。
師:仙人掌似乎比玫瑰稍稍好一點。(生笑)剛剛我們通過改變一種表達,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形象,但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形象說理不僅是語言表達的技巧,還是篇章構思的藝術。比如,這兩句話曾是某市??甲魑念},有三篇作文得了高分。我將三篇文章作了刪減。先來看第一篇。
(屏顯)
堅守自我,心如琉璃
突然想起《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中一段話,“生于世,愿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绷鹆?,在經歷千年的洗禮后,依舊明凈動人,奪人眼目。我們?yōu)楹尾荒芟窳鹆菢?,不污于世,堅守內心的純凈明澈?/p>
……
學學琉璃吧!在烈火的焚燒后,在歷史的揚塵后,依舊內外明澈,凈無瑕穢。堅守內心最真實的自我,我們也能在庸擾萬象里活得充實而肆意!
師:這篇文章是以第幾句為立意來寫?
生:第二句。
師:是的,是以第二句“我們應堅守自我,不能被世界改變”為立意來寫。再來看第二篇 ? ? ? ?文章。
(屏顯)
淮北之橘
晏子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 ? ? ? 為枳?!?/p>
可我偏不信!
生于淮北又何妨?我自深深扎根于干裂的泥土,吸收養(yǎng)分,汲取力量,在一片荒蕪中開出花兒,結出甜香四溢的淮北之橘。
……
改變世界,是童話里的想象,是史詩里的傳奇。然而在一片寂寥中不讓荒蕪侵襲我青綠的枝干,則是每一株淮北之橘都身體力行的使命。
……
淮北有枳,期期艾艾;然淮北亦有橘,香甜依然,不改初心。這,便足矣。
師:我特別喜歡第二段——“可我偏不信!”五個字,單獨成段,很醒目。尤其是感嘆號,情感真摯而濃烈。我一直主張,寫議論文也要飽含真誠熱烈的情感。情理交融,方為佳作。而我們有些同學一旦寫起議論文來,就會板著臉孔,說一番連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生笑)再看文章的第三段,描寫與議論、抒情相結合,這是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這篇文章在中間既回扣“淮北之橘”,又回扣題目,這很難得?!耙韵笕胛摹保荒鼙弧跋蟆惫张?,你心中既要有形象,還應始終有題意。雙線并行,缺一不可。大家想想,這篇文章是扣住題目中的第幾句來寫的?
生:第二句。
師:是的,還是第二句:“我們應堅守自我,不能被世界改變?!痹賮砜吹谌恼?。這篇文章是直到文章末尾才提到“象”。齊讀。
(屏顯)
一片冰心在玉壺
因此,我們要做的,也許就是像古人詩句中的那樣,——“一片冰心在玉壺”。無論是外在的變通,還是內在的堅守,只為保全這片初心,這片澄明的赤子之心。莫忘這片心質地像冰一樣,涼是清醒,冷是堅定。無須任何熾熱如火的口號,就可以沉默地一直走下去。
師:我猜想,這位同學可能是寫好結尾后才想到這個題目的,這也是可以??紙鰧懽鳎绻芟认牒妙}目再寫,固然很好;如果一時沒有想到合適的題目,先寫下去,等到靈感來了再擬一個合適的題目,也行。這篇文章的立意是不是也圍繞第二句來寫的?
生:是。
師:對,三篇文章雖然都是圍繞第二句來立意,但選擇的形象各異,所以并無雷同。有些作文題目不能給你提供較大的立意空間,這時候考驗你的不是“寫什么”,而是“怎樣寫”。借助典型的形象將道理說得生動,寫得有情趣,這應該是我們構思的重點。我們選入作文中的“象”,可以是某個事物,比如剛才文章中提到的琉璃、淮北之橘;也可以是一句詩文,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壺”;還可以是一則寓言、一則神話,或者名著、影視中的經典人物、經典場景,等等。下面仍以這兩句作為作文題,請選擇合適的“象”構思成文。大家想想,該選擇哪個合適的形象?
(屏顯)
1.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
2.我們應堅守自我,不能被世界改變。
生:我想到了“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的林黛玉。
師:花一樣高潔的林黛玉。(板書:林黛玉)
生:我想到了《愛蓮說》中的“蓮”。
師:出淤泥而不染的蓮。(板書:蓮)
生:我想到了兩個人物。《家》里面的覺新和覺慧。覺新被封建禮教改變,而覺慧一直在做斗爭。
師:你的思維跟前面兩位不同,你一下子想到了兩個對比的形象。就像“猛虎與薔薇”一樣,用兩個形象來寫,這樣就很有張力。(板書:覺新和 覺慧)
生:我想到了仙人掌。為了適應沙漠的干旱環(huán)境,它們將葉子變成了刺,這樣可以節(jié)約水分。
師:你想到的是物,仙人掌。(板書:仙人掌)剛才有說到人物和事物的,還有沒有其他形象?我想到的是茶葉。茶葉有兩個特性。一個是在制茶的過程中,一般有七步——采、蒸、搗、拍、焙、穿、藏,在這個過程中,茶葉已產生了外形的變化,但它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香味。還有一個,在清代的時候出現了以花點茶的工藝,就是將花蕊采下來與茶葉混在一起來制作,以在茶香中增加花的香味。我想從茶葉的角度來寫,縱使有菊花、玫瑰等各種花夾雜在其中,茶葉依然散發(fā)自己的香氣。(板書:茶)所以,現在黑板上已有了五組形象——林黛玉、蓮、覺新和覺慧、仙人掌、茶。如果一定要讓你評出高下優(yōu)劣來,你認為哪個最好,哪個不太合適?
生:覺新和覺慧,比較好。
師:為什么?
生:更有意蘊。
師:如果你來寫,先寫覺新還是先寫覺慧?
生:先寫覺新,寫他受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而改變了自己。再寫覺慧,形成對比。
師:這樣寫也更加扣題,先就題目中的第一句來寫,再引出第二句,從而思考外界與自己的關系。如果以這兩句作為作文題目,我們可以選其中一句作為立意來寫,也可以從整體出發(fā),抓住這兩句中所蘊含的主要矛盾來寫,后者往往更好。(板書:扣題)還有其他觀點嗎?
生:我覺得茶葉也挺好。關于茶葉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更豐富。
師:是的,所選的形象還要考慮在文章中是否具有“生長性”,不能一次性用完。(板書:生長性)剛才大家都說的是比較認可的形象,有沒有覺得哪個形象不太好?
生:蓮。
師:為什么?
生:因為是一個物。
師:這句話似乎不成立,剛才說的茶葉也是 ?物啊。
生:因為蓮比較陳舊。
師:是的,蓮也是我們作文中的常見物象,最好避開。你同意嗎?(問最先答“蓮”的那位學生)
生: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我可以將蓮跟另一個事物對比來寫,比如跟桃花對比來寫。蓮堅守自我,而桃花在春風中隨風飄舞。
師:你這個想法倒挺好,加入另一個形象,就化腐朽為新奇。我們在選擇形象的時候,不要選太熟悉的,最好是“半新”的。(板書:半新)以象入文,最難的是你怎樣擬題目。單看題目,我就能看到你文章境界的高低。我們不妨先看剛才三篇文章的題目《堅守自我,心如琉璃》《淮北之橘》《一片冰心在玉壺》。你看這三個題目有什么共 ?同點?
生:比較形象,有詩意。
師:對的,都很形象,以象入文要求題目也要有形象性。(板書:形象性)那么,以此來看,剛才說到的人物如覺新和覺慧,還比較空泛,最好再具體形象些。比如,我們可以取一個題目《奔向塔希提島》,這比寫斯特里克蘭德為題要形象。再比如格拉斯這個人,熟悉嗎?
生:熟悉。
師:是的,他是《品質》里的主人公。我們以他入文,可以取題《格拉斯的靴子》。下面有一個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請你就剛才你所想到的“象”——當然也可以調整,擬一個形象的題目。
(學生擬寫題目)
師: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寫寫你擬出的題目。
(六位學生板書)
《舉世皆濁我獨清》《淮北之枳》《于亂世中生出絢麗繁花》《蘭死不改香》《灰燼里的亮色》《蓮精與桃夭》
師:我們來看這六個題目?!吧従c桃夭”這個題目是想將蓮與桃花對比來寫?
生:是的。
師:活學活用,很好。還有一位同學寫的題目也挺有意思,《淮北之枳》,我想采訪下這位同學,你為什么想到這個題目?
生:我想反著寫。一個人無法改變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
師:你這個立意是可以的,但這個形象不太好。我想問你,是枳好,還是橘好?(生未答)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橘”顯然是一個美好的形象。屈原曾寫過《橘頌》來贊頌橘的“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特性。所以,我認為你不想做“橘”想做“枳”,這種想法是不是消極了些?
(生笑)
師:《舉世皆獨我獨清》是將教材上的《漁父》一文用到寫作中,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發(fā)寫作素材的方法。同時,在剩下的三個題目中,我發(fā)現有一個題目不是很切題意,你們能看出嗎?
(生未答)
師:是《蘭死不改香》。
生:???
師:大家想想,“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雖然有堅守自我的意思,但外界的影響沒有在詩句中體現出來。是不是這樣?(生點頭)當然,大家整體已寫得很不錯了!我們今天學習了“如何形象說理”,主要學習了比喻說理和借象寓理。我們可以用“補充法”和“替換法”來使表達更形象,在選用形象的的時候,要注意扣題、形象性、生長性。其實,形象說理的方法不止這些,還有類比推理、借事說理,等等。同學們以后可繼續(xù)學習。古人寫文章,注重“緣理而設象”,也倡導“因象以明理”,“象”與“理”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議論文寫作中,借助“象”,可以使道理變得更形象、更深刻。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節(jié)選)
謝婉瑩(冰心)
春天揉著眼睛坐起來了,臉上充滿了驚訝的微笑:“幾萬年來,都是我睡足了,飛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凍的河流,用萬紫千紅的香花來觸動你們,喚醒你們。如今一切都翻轉了,偉大呵,你們這些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們!”
春天,駕著呼嘯的春風,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飛起了。
嘩啦啦的春幡吹卷聲中,大地上一切都驚醒了。
昆侖山,連綿不斷的萬丈高峰,載著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熱海般的春氣圍繞著它,溫暖著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開了,融化了;億萬粒的冰珠松解成萬丈的洪流,大聲地歡笑著,跳下高聳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黃河,流入長江,流入銀網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億萬個等得不耐煩的、包著頭或是穿著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擄袖滿面春風地在迎接著,把它帶到清淺的水庫里、水渠里,帶到干渴的無邊的大地里。
這無邊的大地,讓幾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機,幾億把上下?lián)]動銀光閃爍的鋤頭,把它從嚴冬冰冷的緊握下,解放出來了。它敞開黝黑的胸膛,喘息著,等待著它的糧食。
億萬擔的肥料:從豬圈里、牛棚里、工廠的鍋爐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來了,一車接著一車,一擔連著一擔地送來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飽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臉上的汗珠,站了起來,伸出堅強的雙臂來接抱千千萬萬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們緊緊地摟在懷里。
這些是米的孩子,麥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擠在這松軟深闊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氣,熏得他們有點發(fā)昏,他們不住地彼此搖撼呼喚著叫:“弟兄們,姐妹們,這里面太擠了,讓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隱隱地它們聽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聲音;從千萬扇細小的天窗里,它們看到了金霧般的春天的陽光。
它們樂得一跳多高!它們一個勁地往上鉆,好容易鉆出了深深的泥土。它們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滿了歡樂的香氣,悠然地伸開兩片嫩綠的翅葉。
……
橫豎我們已經把春天吵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