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燕
【摘 要】
在幼兒園中開展混齡活動,利于幼兒的交往與合作,使幼兒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在混齡自主游戲中,教師應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增加幼兒與異齡幼兒間的交往,并適時恰當介入幼兒的同伴交往過程中,提高幼兒的集體和社會意識,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幼兒 自主游戲 混齡活動 同伴交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因此,我園積極研究并踐行了在自主游戲中促進混齡幼兒的同伴關系,使幼兒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在充分互動中相互學習與幫助,提高幼兒的集體和社會意識。下面,我就混齡自主游戲的開展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鼓勵幼兒交往,促進認知發(fā)展
1.利用混齡游戲,豐富幼兒群體關系
在我園,獨生子女較多,因為沒有兄弟姐妹,幼兒往往會缺乏相互照顧、相互模仿的經歷,缺乏集體意識。還記得班上有一位叫丁丁的小女孩,文靜的她總是習慣一個人玩。在活動室里,她默默的看著其它人很熱鬧的玩著,當我要求她一起過去找大家玩時,她會乖乖的聽話走過去,但就是站在人堆前不知所措,直到我告訴她應該怎么做為止。有一次我利用接送時間與她媽媽交談,才知道原來丁丁在家很活潑呢。反思后我發(fā)現(xiàn),就是因為她對父母的依賴太強,缺乏與同伴交往的能力,,這是目前獨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開設混齡教育,就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多個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氣氛,使幼兒懂得怎樣與同伴相處、游戲,增加與他人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謙讓和耐心等良好的情感。
2. 利用混齡游戲,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我們看到,幼兒獨自探索一種材料時、在自己班上與同齡伙伴一起探索一種材料時、在混齡活動中與比自己年長的哥哥姐姐在一起探索一種材料時以及在混齡活動中與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在一起探索材料時的態(tài)度和行為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在混齡活動中,幼兒需要傾聽他人想法和意見,并針對環(huán)境做出合適的反應。這種幼兒之間的互動,使得幼兒在面對同一種材料時的探索態(tài)度與方法上會截然不同。顯然,幼兒在面對不同合作伙伴時獲得的經驗和得到的發(fā)展也多樣化的。
二、增加異齡交往,綜合規(guī)劃交往環(huán)境
1.綜合材料,為混齡幼兒提供各自發(fā)展平臺
通過混齡交往,年長一些的幼兒會在交往過程中主動提出建議,在幫助年幼兒童的過程中鞏固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這樣輕松活躍的交往氛圍中,幼兒可以無明顯競爭的方式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比如練習跳遠時,教師可以將圈的擺放分成三個不同的距離,讓幼兒進行自由選擇,分組游戲,鼓勵幼兒探索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在混齡游戲活動中,因為年齡的差異和發(fā)展水平的高低,幼兒的認知沖突會明顯增加。在處理沖突的過程中,需要幼兒去嘗試不同的做法和體會不同的想法,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的認知與智力得到良性循環(huán)。
2.自由環(huán)境,激發(fā)交往動機
幼兒彼此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增加異齡間的交往,首先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自主自由的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可以在這個空間輕松和諧的相處。作為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幼兒間互相交流的機會,增大幼兒的交往面。以中大班混齡角色活動為例,在設置混齡角色活動的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活動情境、交往情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參與對象年齡段的不同,讓參與活動的幼兒都能有所發(fā)揮和發(fā)展。雖然他們的年齡大小不一、能力層次都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選擇了一個角色區(qū)時,中班的幼兒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地與大班的哥哥姐姐進行交流、討論。
三、適時恰當介入,支持幼兒同伴交往
1.以觀察為基礎,展開多層次的指導
在混齡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觀察幼兒在此期間的言行情況,判斷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以多種手段獲取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需要和困難等。比如可以采用掃描法了解全班幼兒游戲的大致情況,用定點觀察法了解小組或區(qū)域幼兒游戲的情況,用重點觀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個別幼兒游戲的情況。通過積極的、長期的觀察,才能及時調整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引發(fā)幼兒的交往興趣,給予幼兒在混齡游戲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幫助其學會交往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幼兒異齡交往質量。
2.善用情感策略,提升教師“內在權威”
在自主混齡游戲中,我們常??梢钥匆娪變喝后w會自然而然地分化出“權威者”,他負責控制游戲進度、調整游戲規(guī)則,這一“權威者”既可以是較為年長的幼兒,又可以是教師。其實,一切游戲都是幼兒自愿的行為。教師的指導并不意味著粗暴使用外在權威去干涉,而是需要教師通過建立在幼兒群體中的“內在權威”更好地“指導”幼兒。在平日里就注重建立起這種內在權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尊重,少一些忽視和呵斥,在需要的時候引導不同年齡幼兒在游戲中開展探索和合作,并逐漸地撤出幼兒的游戲,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總之,在自主游戲中開展混齡活動,利于幼兒的交往與合作,可以培養(yǎng)幼兒包容、忍讓、分享的優(yōu)良品質,促使進幼兒在活動中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成功挖掘游戲的最大價值。
此文系張家港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幼兒沖突與成長的混齡游園活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71218055
【參考文獻】
【1】蔡清芳.如何利用“混齡角色游戲”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J】.新課程,2014(10)
【2】陳思曼.混齡游戲中的教師支持策略探析【J】.教育導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