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滴灌水量與溫度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

2018-05-30 02:04劉芳婷范文波張金璽董倩倩李長曉
節(jié)水灌溉 2018年5期
關鍵詞:土壤溫度表層通量

劉芳婷,范文波,張金璽,董倩倩,李長曉

(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0 引 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碳循環(huán)已成為科學界關注的一大熱點問題。土壤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調控大氣CO2濃度等方面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1]。根據IPCC第4次評估報告指出,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大氣CO2的重要源與匯,全球范圍內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釋放的CO2估計達0.4 億t[2],它的微小變化使大氣中CO2濃度發(fā)生明顯的波動,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因此土壤CO2的排放成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平衡與氣候變化的重點研究內容[3-5]。

滴灌技術是干旱區(qū)高效節(jié)水灌溉的重要手段[6],尤其新疆農業(yè)生產中膜下滴灌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7-10]。滴灌水量不同,土壤水分的空間分布及土壤的蓄水能力也不同[11],從而影響CO2在土壤孔隙中的擴散速率,使CO2的排放量發(fā)生改變。楊曉莉等[12]通過室內土柱試驗發(fā)現(xiàn)土壤水分越高,土壤CO2的排放量越高,兩者的變化趨勢同步。國外學者Huang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雨季土壤CO2的排放量為旱季的2~5倍。不少學者在溫度對土壤CO2排放的影響方面也有所研究,GUO Jian-fen等[14]通過室內培養(yǎng)試驗發(fā)現(xiàn),隨著土壤溫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逐漸增高,致使CO2的排放量增加。Bekele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CO2的排放量與土壤溫度關系密切。

目前,國內草原和林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土壤CO2排放的動態(tài)變化報道較多,而對干旱區(qū)農田的土壤CO2排放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影響機制研究較少。本研究以沙壤土為試驗用土,進行不同滴灌水量對土壤CO2排放影響的試驗,探索灌水后表層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規(guī)律,揭示溫度、含水率對土壤CO2排放的影響機理,為今后研究土壤氣體、溫度、水分等環(huán)境要素對溫室氣體CO2的綜合控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本試驗采用土柱試驗,供試土壤為沙壤土。試驗設計3個灌溉水量,分別為1.0、1.5和2.0 L,即處理F1、F2和F3,每組試驗重復3次。土樣經碾碎及風干處理后,過直徑2 mm篩,按設計容重(1.53 g/cm3)每10 cm分層裝入土柱中,土柱的規(guī)格為48 cm×39 cm×55 cm(頂部內徑×底部內徑×高)。采用輸液袋的方式進行滴灌,滴頭固定在土柱表面中心位置,各處理的灌水時間相同。

1.2 測定項目與方法

利用Li-8100紅外氣體分析儀對不同灌水水平下土壤呼吸作用進行測定。在試驗前1~2 d,將PVC圓柱體(內徑20.3 cm、外徑21.34 cm、高11.43 cm)分別插入不同處理的土壤中,嵌入土中約7 cm。經過24 h平衡后開始測定,盡可能減少因土壤擾動而造成短期內土壤呼吸速率的不穩(wěn)定。為了準確地反映灌水后土壤呼吸的變化過程,在灌后48 h內對各處理進行晝夜的動態(tài)測定,每隔1 h進行一次測定。同時利用土壤溫濕度計在PVC圓柱體附近進行土壤溫度和土壤含水率的測定,每隔1 h測定一次。此外,采用烘干法對土壤含水率的測定結果進行校準。

1.3 數(shù)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0.0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表層土壤CO2通量的時間變化

在1.0、1.5和2.0 L 3個灌溉水量處理下,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見圖1。由圖1可知,在連續(xù)48 h內,不同滴灌水量的土壤表面CO2通量變化過程較為一致,均為雙峰型,呈現(xiàn)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變化趨勢。峰值均出現(xiàn)在18∶30 ,隨后逐步降低,谷值出現(xiàn)在10∶30,在10∶30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處理F1的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范圍是2.8~5.36 μmol/(m2·s),平均值為3.86 μmol/(m2·s)。處理F2的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范圍是3.48~7.25 μmol/(m2·s),平均值為5.03 μmol/(m2·s),高于處理F1的土壤CO2通量。處理F3的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范圍是5.1~8.78 μmol/(m2·s),均值為6.3 μmol/(m2·s),明顯高于處理F1和F2的土壤CO2通量。從土壤CO2通量的方差分析來看(見表1),不同處理間土壤CO2通量差異顯著,處理F3的土壤表面CO2通量最大,大小為6.298 6±0.1 μmol/(m2·s),處理F2的次之,處理F1的最小,大小為3.859 0±0.1 μmol/(m2·s),這可能與其影響因素溫度和水分有關。

圖1 不同處理下土壤表面CO2通量特征

表1 不同灌溉水量下表層土壤CO2通量均值 μmol/(m2·s)

注:a、b、c表示不同灌水水平下土壤CO2通量差異顯著(P<0.05)。

2.2 溫度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

土壤溫度是影響土壤CO2排放速率的關鍵因子,從溫度的變化過程對比曲線(見圖2)可以看出,處理F1、F2和F3的平均溫度分別為30.53、30.79和30.14 ℃,處理F3的地溫變化過程比處理F1和F2的稍微平緩。不同滴灌水量下土壤溫度的變化呈雙峰曲線,谷值出現(xiàn)在10∶30,在10∶30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溫均逐步上升,在19∶30達到最大值,而后開始回落,與土壤表面CO2通量的變化趨勢一樣。這可能是灌水后12 h內,夜間土壤溫度較低,微生物活動減弱,CO2的排放量較少,在12~24 h內,隨著日出后土壤溫度的持續(xù)升高,微生物消耗大量的活性碳,有機質分解加速,從而釋放大量的CO2,造成了10∶30之后,土壤表面CO2通量上升。在24~36 h內,由于土壤溫度的降低,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生物的呼吸作用,減少了土壤CO2的排放,使土壤CO2通量呈下降趨勢。由此可見,土壤溫度的降低對土壤CO2的排放產生抑制作用。在36~48 h內,土壤CO2通量又隨著土壤溫度的升高緩慢增加。

圖2 不同處理下土壤溫度、土壤含水率的變化特征

由相關性分析(見表2)可知,處理F1、F2和F3的土壤溫度與土壤CO2通量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25、0.570和0.649,表明土壤溫度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顯著。此外,進一步對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進行擬合(見圖3),結果發(fā)現(xiàn)2者呈指數(shù)關系,且表現(xiàn)為正相關關系,與前人的研究結論相似[15,16]。

表2 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相關性

注:**為通過0.01顯著水平檢驗,n=50。

圖3 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關系的擬合

2.3 土壤含水率對土壤CO2通量的影響

由土壤含水率變化曲線圖2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含水率變化呈平穩(wěn)的下降趨勢,波動較小。處理F1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值為17.3%,最小值為13.6%,變化幅度為3.7%;處理F2的土壤含水率變化范圍是16%~19.7%,變幅為3.7%;處理F3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值為24.5%,明顯的高于處理F1和F2的土壤含水率。由土壤含水率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來看,處理F1的土壤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程度高于處理F2和F3,表明隨著滴灌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相關性減弱。

表3 土壤含水率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相關性

注:**為通過0.01顯著水平檢驗,n=50。

2.4 水熱條件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影響。

從相關系數(shù)來看,土壤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不如溫度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影響,但土壤含水率通過土壤溫度對土壤CO2通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采用通徑分析方法研究溫度和含水率2者共同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影響,結果見表4。

通徑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滴灌水量下,土壤溫度和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直接影響差異較大,溫度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處理F1為例,溫度對土壤CO2通量的直接作用系數(shù)為0.818 3,表現(xiàn)為正相關,說明溫度每增加1個單位,土壤表面CO2通量就增加0.818 3個單位,而其通過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有較小的負向間接作用,間接作用系數(shù)為-0.092 9,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正負抵消使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綜合作用系數(shù)為0.725 4,表現(xiàn)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土壤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直接正向作用系數(shù)為0.538 2,其通過溫度對表層CO2通量有較小的負向間接作用。處理F2和F3也有相同的規(guī)律。由此可見,土壤含水率和溫度之間存在明顯的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表層土壤CO2通量的排放。

由表4可知,不同滴灌水量下溫度和含水率的直接通徑系數(shù)均大于其間接通徑系數(shù),表明2者對土壤CO2通量的主要貢獻表現(xiàn)為直接作用效應。處理F1、F2和F3的這2個因素及其互作效應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決定系數(shù)分別為0.807 3、0.370 1和0.615 3,剩余通徑系數(shù)分別為0.439 0、0.793 6和0.620 2,說明還有其他因素對土壤CO2通量變化產生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處理F1的土壤溫度和土壤含水率的決策系數(shù)分別為0.517 6和0.137 6,溫度作用明顯大于土壤含水率作用,說明溫度對土壤表面CO2通量變化的貢獻最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子,處理F2和F3也有相同的規(guī)律。

表4 土壤溫度(x1)和土壤含水率(x2)對表層土壤CO2通量影響的通徑分析

3 討 論

(1)表層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規(guī)律。由結果分析可知,從第1天9∶00到次日9∶00,表層土壤CO2通量呈現(xiàn)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規(guī)律。從第1天9∶00,土壤CO2通量開始升高,高值段持續(xù)到18∶30,之后CO2濃度開始降低(見圖1)。9∶00-19∶00,處理F1的土壤CO2通量變化為3.09~5.13 μmol/(m2·s),均值為4.11 μmol/(m2·s);夜間12∶00的土壤CO2通量變化為2.83~3.93 μmol/(m2﹒s),均值為3.38 μmol/(m2·s),白晝變化幅度為0.73 μmol/(m2·s),白天12∶00的土壤CO2通量大于夜間12∶00的土壤CO2通量。前人通過試驗也表明白天土壤CO2釋放量高于夜間[17,18]。處理F2和F3也具有相同的規(guī)律。這種變化特點與土壤24 h的溫度變化基本相同。早晨日出后,隨著土壤溫度的持續(xù)升高,土壤CO2通量逐漸升高,在下午18∶30左右達到最大值,然后下午和整個夜間又隨土壤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2)土壤CO2排放的影響因素。由觀測結果(圖2、表4)可以看出,溫度和含水率是影響土壤CO2排放的重要因素。Jiang等[19]和郝旺林等[20]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土壤溫度和水分對土壤呼吸的貢獻較大。表層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規(guī)律與溫度的變化趨勢相同,這可能是由于溫度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強,加速了土壤中含碳物質的分解和CO2的產生,同時也促進了土壤中生物的呼吸作用,釋放大量的CO2,從而使土壤中CO2通量增加[21]。由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擬合關系(圖3)來看,2者表現(xiàn)為指數(shù)關系,這與嚴俊霞等[22]“指數(shù)方程很好地表達了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的關系”的結論一致。圖2中土壤含水率的變化與土壤CO2通量的變化規(guī)律沒有一致性以及2者的相關系數(shù)較小(表3),可見含水率對土壤呼吸的影響不顯著。同時,土壤呼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了闡明土壤溫度和含水率對表層土壤CO2通量的作用程度,本文引用了通徑分析的方法[23]說明了溫度和含水率對土壤CO2排放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溫度對土壤CO2通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含水率,2者對土壤CO2通量均產生直接的正面效應,這說明溫度和含水率是影響土壤CO2通量的重要指標。為此,應合理控制土壤溫度和水分,有利于控制土壤CO2的排放。

4 結 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灌水后連續(xù)48 h內,表層土壤CO2通量呈現(xiàn)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變化趨勢,與土壤溫度的變化基本相同;白天12∶00的土壤CO2排放量大于夜間12∶00的土壤CO2排放量。

(2)土壤溫度與表層土壤CO2通量呈指數(shù)關系,表現(xiàn)為顯著正相關關系;土壤含水率與表層土壤CO2通量的相關性隨著滴灌水量的增加逐漸減弱。

(3)土壤溫度和土壤含水率相互調控共同影響表層土壤CO2通量,土壤溫度是表層土壤CO2通量的最主要影響因素。

[1] Schlesinger W H, Andrews J A.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 global carbon cycle[J]. Biogeochemistry, 2000, 48(1):7-20.

[2]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63-67.

[3] 張俊麗,溫曉霞,陳月星,等.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其影響因素[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18):192-199.

[4] 李 虎,邱建軍,王立剛.農田土壤呼吸特征及根呼吸貢獻的模擬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8,24(4):15-20.

[5] 劉 爽,嚴昌榮,何文清,等.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農田土壤呼吸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報,2010,30(11):2 919-2 924.

[6] 康 靜,黃興法.膜下滴灌的研究及發(fā)展[J].節(jié)水灌溉,2013,(9):71-74.

[7] 李向春,李文昊,韓冬梅.綠洲區(qū)長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鹽分離子分布[J].節(jié)水灌溉,2016,(7):65-69.

[8] 李 慧,虎膽·吐馬爾白,楊鵬年.南疆膜下滴灌不同鹽分棉田水鹽運移規(guī)律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4,(7):4-6,9.

[9] 馬英杰,何繼武,洪 明.新疆膜下滴灌技術發(fā)展過程及趨勢分析[J].節(jié)水灌溉,2010,(12):87-89.

[10] 袁晶晶,汪丙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溫度分布特征[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4,(9):16-22.

[11] 周世軍,雷曉云,李芳松,等.滴灌條件下核桃土壤水分空間變異性[J].節(jié)水灌溉,2011,(3):9-11.

[12] 楊曉莉,樊 軍.水分對梯度法估算土壤表面CO2擴散通量的影響[J].土壤通報,2015,46(4):923-928.

[13] Huang L, Zhang Z, Li X. Soil CO2concentration in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a revegetated area of the Tengger Desert, Northern China[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3,72(3):767-777.

[14] GUO Jian-fen, YANG Yu-sheng, LIU Le-zhong,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oil respiration in a Chinese fir forest[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9,20(1):49-53.

[15] Bekele A, Kellman L, Beltrami H. Soil profile CO2concentrations in forested and clear cut sites in Nova Scotia, Canad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nt, 2007,242(2):587-597.

[16] 張 宏,黃懿梅,祁金花,等.溫度和水分對黃土丘陵區(qū)3種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釋放CO2潛力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1,19(4):731-737.

[17] 崔驍勇,陳四青,陳佐忠.大針茅典型草原土壤CO2排放規(guī)律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0,11(3):390-394.

[18] 張金霞,曹廣民,周黨衛(wèi),等.草氈寒凍雛形土CO2釋放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01,21(4):544-549.

[19] Jiang X, Li Y. Path analysis on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mpacting soil respiration rate of wheat field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10(1):74 -76.

[20] 郝旺林,梁銀麗,吳 興,等.不同前茬冬小麥土壤呼吸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環(huán)境科學,2011,32(11):3 167-3 173.

[21] 吳 靜,陳書濤,胡正華,等.不同溫度下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與水溶性有機碳和轉化酶的關系[J].環(huán)境科學,2015,36(4):1 497-1 506.

[22] 嚴俊霞,秦作棟,張義輝,等.土壤溫度和水分對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9,29(12):6 366-6 375.

[23] 袁志發(fā).通徑分析方法簡介[J].麥類作物學報,1981,(3):42-48.

猜你喜歡
土壤溫度表層通量
阿爾泰山森林土壤溫度動態(tài)變化及其預測
渤海灣連片開發(fā)對灣內水沙通量的影響研究
冬小麥田N2O通量研究
基于SHAW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壤溫度模擬①
半潛式平臺表層卡套管處理與認識
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技術
重慶山地通量觀測及其不同時間尺度變化特征分析
水體表層沉積物對磷的吸收及釋放研究進展
垃圾滲濾液處理調試期間NF膜通量下降原因及優(yōu)化
不同種植模式棉田土壤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