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賀 方
上黨門
炎帝銅像
巍峨的太行山脈,南北綿延八百里,在太行山南段與太岳山之間有一塊富饒的高原盆地,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大山之間,美麗的城市長治就坐落在這里。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的黎國。相傳炎帝在今天長治縣羊頭嶺下的黎嶺村建立了古黎國,教人民農(nóng)耕稼穡,開創(chuàng)了中華農(nóng)耕文化的先河,成語“黎民百姓”就是出自這里。遠古時期,上黨是遠古人類活動的中心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這里的口傳歷史神話傳說眾多。那些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女媧補天,神農(nóng)氏嘗百草、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黃帝蚩尤之戰(zhàn)、夸父追日等等,大多出自上黨或與上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自戰(zhàn)國周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在此置上黨郡,唐代武德年間(公元618~627年),改上黨郡為潞州,并置都督府至今,長治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歷朝歷代一直是郡、州、府所在地。全國現(xiàn)存宋、元之前的古建筑有70%在山西,而其中的50%在長治境內,因此長治也被稱為“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館”。長治市內還有兩處著名的歷史遺跡:上黨門和潞安府城隍廟。
“上黨”一詞是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上黨門是上黨郡署的大門。始建于隋代開皇年間(約公元581~600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在衙署內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宮有280余間?,F(xiàn)存的上黨門和左側的鐘樓為明代洪武年間重建,右側的鼓樓則是明代天順年間增建的。鐘鼓二樓平行排列,一座名“風馳”,一座名“云動”,代表高聳入云之意。上黨門位于長治市區(qū)中心,府坡街北端的高崗上,十分雄偉壯觀?,F(xiàn)已成為長治市的象征。
潞安府城隍廟位于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始建于公元1285年,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清代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兩次重修?,F(xiàn)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筑。2001年,潞安府城隍廟作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城隍廟中院的大殿,高大寬敞,四壁繪畫清秀生動,中間是近幾年新塑的炎帝坐像,形象逼真,高大威武。廟的后院,是城隍廟的正殿,有彩色城隍、城隍奶奶以及城隍部屬塑像。塑像高大,布局合理,是國內其他現(xiàn)存府、縣兩級城隍廟內所沒有的。城隍廟前廣場現(xiàn)已成為長治市重要的商業(yè)區(qū),店鋪林立,生意紅火,是長治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長治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長治有林地585萬畝,森林覆蓋率23%。路邊的國槐、白楊、油松、合歡、丁香、蘋果樹高低錯落,到處都是林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從地形上看,長治位于太行山與太岳山之間的高原盆地,又有濁漳河橫穿而過,山川交錯,形成了眾多秀麗的風景。
長治多山,據(jù)有關專家學者不完全統(tǒng)計,長治載入歷代史志的名山共計279座,無名與未記載之山更多,可稱是“山渺渺兮萬重”。長治市區(qū)東北5公里處有一座百谷山,山脈蜿蜒起伏,聳翠疊嶂,有高低山峰40余座,大小巖洞30余個,是歷代相傳的神農(nóng)在此嘗百谷的地方。北宋《太平寰宇記》中曾記載:“百谷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嘉境,昔神農(nóng)嘗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廟?!卑俟壬?,當?shù)厮追Q老頂山,氣勢雄壯,方圓達40多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1378米,有五座重要的山峰,自北向南依次為老頂、南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
老頂山有關炎帝的傳說及炎帝活動的遺跡很多,在玉皇頂半山腰處,有一座天然洞穴,背山面谷,洞寬6米,深11米,內套一小洞,名叫神農(nóng)洞,相傳就是當年神農(nóng)氏嘗百草的地方。
因為炎帝在此的各種傳說,使老頂山成為始祖之山,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可與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相媲美。為紀念炎帝,1995年在此塑造了炎帝銅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總重量100噸。炎帝銅像為全身站立像,披發(fā)、赤肩、上身圍著獸皮,下身以樹葉圍腰,雙手捧著金黃飽滿的谷穗,面部表情不怒自威,氣度非凡,完美體現(xiàn)了對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銅像面向著長治市區(qū)的方向,仿佛“黎民百姓”的祖先炎帝仍在關心、注視著他的子孫后代。
長治還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太行山大峽谷風光奇特,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峽當?shù)溃蠄F洞、云蓋寺、水妖洞、真澤宮四大景區(qū)引人入勝,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讓人流連忘返。天脊山自然風景區(qū),位于平順縣東南山麓,毗鄰河南桃花洞,有古樸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綺麗壯闊的地形風貌,是長治市的后花園,景色賽江南,特別適合度假休閑。
長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全市有600多處革命紀念地??谷諔?zhàn)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在長治境內駐扎。鄧小平、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領導軍民浴血奮戰(zhàn),鑄就了挺起民族脊梁的太行精神。
黎城縣是著名的老根據(jù)地、老解放區(qū),抗日中心縣、實驗縣、完整縣、模范縣。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129師師部等領導機關和首長,及冀南銀行、黃崖洞兵工廠等眾多機構和工廠、后勤保障單位在黎城長期駐扎與活動。北方局高干會、南委泉群英會等重要會議都在黎城召開,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紅色遺址。
黃崖洞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左權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生產(chǎn)步槍、手榴彈等武器,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三十六師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人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九百余名指戰(zhàn)員奉命保衛(wèi),憑借天險與敵血戰(zhàn)八晝夜,殲敵千余人,贏得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zhàn)績,粉碎了華北日軍妄圖摧毀我軍工生產(chǎn)的陰謀。現(xiàn)在,黃崖洞遺址已建起了革命遺址紀念館,供后人參觀、瞻仰。
在長治市英雄南路東華門,有一座占地面積150畝的太行太岳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太行太岳革命根據(jù)地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八路軍決死隊烈士將領而建的。陵園正中的太行太岳烈士紀念塔高23米,漢白玉鑲嵌而成,周圍鐫刻著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楊秀峰、程子華等14位首長的題詞。陵園常年接待游客,前來緬懷那些為民族獨立抗爭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鐵骨。
1.長治交通較為便利,有王村機場,到國內主要城市都有直飛航班。高鐵正在修建中。也可從太原或鄭州乘坐大巴,兩三個小時即到。
2.長治號稱“無扇之城”,“北方的南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尤其適合夏天避暑。
3.長治各種美食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山西各種面食,頗具代表性的還有:饸饹面,丸子湯,驢肉甩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