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怡
在一些公共場合,隨處可見捧著手機刷“抖音”的人。閑暇時,掏出手機“刷一刷”,確實放松又愜意!這樣的娛樂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沉浸在刷抖音、看直播、點贊的喜悅中。其實這種喜悅來自于一種認同感,我們通過分享生活狀態(tài)取得別人的認同感,其他人亦如此。認同感的增多,使我們逐漸依賴此類網(wǎng)絡娛樂。為了滿足大眾們的需求,開發(fā)者把握了大眾心理,開發(fā)出各種軟件,所以,大眾對日常精神消費的需求獲得滿足。
漸漸地,我們對網(wǎng)絡娛樂文化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共鳴,不再對其有戒備心,我們由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選擇,從“偶爾看一看”到“抽時間去看”,依賴性日益增強,這類文化快速發(fā)展,正是隨網(wǎng)絡文化派生出的一類亞文化。
亞文化不是主流文化的原因便是,它在發(fā)展過程中會受到需求群體的影響,適時改變,衍生許多新內(nèi)容;它依賴于人們的需求,而同時人們對它又有很強的依賴,許多庸俗內(nèi)容便摻雜其中,人們無法拒絕。畢竟它是鮮活的,讓人無法抗拒,深受其影響,其中許多令人大跌眼鏡的內(nèi)容卻成為“網(wǎng)紅”們紛紛模仿的對象,為的只是博得關注。網(wǎng)傳有一對父母模仿高難度動作,父親不慎將女兒的腦袋磕傷,還有一男子為取得關注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進行極限運動,卻因體力不支喪命,更有人為拍視頻耽誤了高考……有些娛樂本身并沒有錯,卻因關注被錯誤地打上標簽,亞文化過度庸俗化、碎片化,過度娛樂化,使亞文化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深淵,我們都在娛樂致死,不可重生。
我們就這樣在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大河中漂流。
難道我們真的只能隨波逐流?
回答顯然是否定的。
我們生活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對亞文化沒有辦法抵制,也無需抵觸,它與主流文化終究還是共存的,這便要求我們有辨別能力,辨別優(yōu)劣亞文化。青年乃人生之華,豈能浪費了大好時光,享受著無味的文化卻無法自拔?
我想更多的,還是需要整個社會的規(guī)范,畢竟個體總是微小的,需要社會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使亞文化更加符合發(fā)展需求,為主流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亞文化泛濫的今天,希望我們的社會不會像詩人柯勒律治所言:“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可以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