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海
“三九四九冰上走?!?月25日,農歷的四九天兒,河北省曲周縣迎來了氣溫驟降。但這逼人的寒氣,卻沒擋住白寨鎮(zhèn)王莊村村民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參加農技培訓的熱情。在村委會會議室里,中國農業(yè)大學農業(yè)資源利用專業(yè)2015級研究生張書華的宣講,讓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中國農業(yè)大學黨委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總要求,做出“大學習、大宣傳、大落實”的工作安排。1月6日至2月5日,中國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百余名師生,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冒著數(shù)九嚴寒,深入河北省曲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的342個村,開展“十九大精神送到村,農技培訓全覆蓋”主題宣講實踐活動。師生們與農民面對面宣講、膝對膝交談,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農業(yè)技術送到農民家門口,受到當?shù)厝罕姷臒崆榉Q贊。
4月13日下午2點,記者冒雨來到中國農業(yè)大學。記者看到,校內的紅花綠樹,經過春雨的沖洗和滋潤,顯得格外郁郁蔥蔥,整個校園一派勃勃生機。
在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3樓會議室里,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副書記吳華杰告訴記者:這次主題宣講實踐活動既深入落實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黨了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綠色發(fā)展理念,又鍛煉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三農”情懷、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高的研究生隊伍。
用身邊事解讀“大政策”
“現(xiàn)在老提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了農民的承包權是不是就沒了?”在安寨鎮(zhèn)西李莊村會議室,農民李大爺對前來宣講的大學生說:“我們對土地流轉方面的政策比較關心,盼著你們這些大學生能給俺們多講講?!?/p>
登臺的大學生有備而來,回答道:“土地流轉后,農民的承包權不變,只是把自個的經營權流轉出去了……”接著,大學生又先后給村民講了“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長30年”“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利用政策”“全面建立職業(yè)農民制度”“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等十九大的相關內容。會后,村民們說,這下心里透亮了,對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的領會。
為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綠色發(fā)展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黨的政策溫暖送到農民心坎上,中國農業(yè)大學的研究生都下了大功夫。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團委書記尹蛟向記者介紹,從今年元旦假期開始,以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植物營養(yǎng)學科團隊為主的師生,開始集體備課,確立了“五個一”的任務:講精神,每村開展一場十九大精神的宣講;送技術,每村組織一場農業(yè)綠色生產技術培訓;摸村情,每村開展一次農業(yè)產業(yè)和村情調查;聽民聲,每村搜集一個農民期盼解決的問題;建隊伍,每村篩選一批科技農民示范戶。
植物營養(yǎng)系2015級研究生劉晴告訴記者,他們小組在農技宣講中還不斷增加授課內容。剛開始時,他們只準備了十九大精神和小麥玉米全過程種植管理知識兩套PPT,但在講解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村里主要是種蔬菜,有些村里主要是做制造加工,于是又相應增加了蔬菜、童車配件加工等內容,現(xiàn)在他們已經有八九個不同的PPT了。
“我家在山東農村。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有了新農合,農民報銷比例連年提高;油漆路通了,改廁改水,環(huán)境美了;農民種植果樹和蔬菜大棚,收入年年高。老百姓都夸黨的好政策?!辈┦垦芯可?、黨員陳廣峰感慨地說:“身邊的這些變化,激發(fā)了我的宣講熱情。宣講活動公告發(fā)布后,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我要用家鄉(xiāng)的變化和親身體會,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遞給鄉(xiāng)親們。”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黨委讓陳廣峰擔任教員工作,培訓承擔宣講任務的同學。陳廣峰在原原本本學習十九大報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相關“三農”問題內容后,圍繞農民最關心的鄉(xiāng)村振興怎么看、怎么干、帶來什么等問題,設計宣講內容。要求同學們用身邊事解讀“大政策”,用真情實感宣傳黨的好政策。
一個月時間里,農大學子們分成10個小組,每天上午、下午各培訓一個村。到了晚上,他們也不停歇,及時總結和交流白天的宣講工作。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同學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高達12個小時以上,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用執(zhí)著堅守著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高地。
實實在在培養(yǎng)了“三農情懷”
上午9點多,曲周縣安寨鎮(zhèn)西李莊村會議室里大學生們宣講的熱火朝天。后來的村民一看屋里擠不下,就冒著零下9度的寒氣,趴在窗外垃圾桶上聽課。課后,60多歲的李大爺嘴里連連叫好:開春小麥啥時候澆水、咋辨別假化肥,聽著過癮,實用!
在臺上授課的是入黨積極分子、植物營養(yǎng)專業(yè)研究生劉家歡。在和記者交談中,他顯得有些靦腆。他說,剛到村講課時,村里大喇叭喊了3遍,村民也不愿來聽課,擔心是賣種子、肥料的。后來真正來聽課后,都不愿意離開,課后還一直圍著他問問題。他打心眼里也愿意給村民講。
“農民有個習慣,聽課時很認真,但到了實際操作時依舊采用老辦法?!眲⒓覛g來自湖北農村。深知農民認老理的犟勁兒?!盁o論是宣講,還是培訓,改變觀念是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一步。再難,我們也要用我們這一代人的家國情懷點亮青春?!眲⒓覛g說。
怎樣讓新技術的傳播持續(xù)下去呢?劉家歡和其他培訓骨干們一起建起了“曲周科技農民聯(lián)盟”微信群,把種植大戶、學歷高和學習積極性高的農民拉進群里,利用微信傳授農技知識,并讓他們發(fā)揮科技帶頭人作用,及時幫助農民轉變思想方式,用新技術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劉家歡高興地告訴記者,目前,群里已經有115位“好友”。農民們稱贊說:這種形式好,我們有了一位不走的“科技老師”。
實踐活動也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大學生們“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家國情懷。同學們在感言中寫道:“最大的收獲是面對面感受到了農民的心聲,了解到農民群眾對農業(yè)的熱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知識技術的渴求,感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2017年入學的研究生張笑穎說,每次講完課后,看著村民熱烈鼓掌,自己心里非常自豪。博士生黨員趙英杰寫詩道:“學校政府默契高,思想技術雙管教;一隊一天進兩場,一日一鎮(zhèn)十個村;村容村貌齊調研,答疑解惑喜開顏;天寒地凍心中暖,曲周精神代代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