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琳
《古蘭經(jīng)》中有言:一位大師會移山大法,世人皆欲窺其妙,大師只微微一笑,說:“唯一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p>
是的,在這個世界上人們追求不一樣的東西,也通過不一樣的方式認識世界。當我們迷失在人生濃霧中的時候,何妨改變一下,換一個角度去認識世界。
換一個角度認識世界,你會確定自己的位置?!芭杂^者清,當局者迷”正說明了這一點。將自己置身事外,冷靜客觀地分析利弊與處境,才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你認為自己不行或做不到時,其實聽聽別人的看法是不錯的選擇。曾經(jīng)有人才專家去一個小學考察,孩子們聽說是來挑神童的,都興奮不已。專家隨便點了幾個孩子,說他們是神童。奇怪的是,一年以后再次去那所學校,發(fā)現(xiàn)當初被點名的那幾個原本成績平平的孩子居然都躋身班級前列。從教師的角度,堅信這幾個孩子有潛質(zhì),從孩子的角度,堅信自己是“神童”,我能行,做得到。
換一個角度認識世界,你會在迷途中找到出路。古代有個“千里送鵝毛”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去長安城進貢,送的是價值千金的天鵝,可是在路上不小心弄臟了鵝毛,他就在湖里為天鵝清洗羽毛,一不留神,天鵝飛走了。本來這個人應該捶胸頓足,他卻急中生智,撿根鵝毛繼續(xù)進貢,受到嘉獎,才有了“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美談。在困境中,應該樂觀,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迷霧重重的出口近在眼前。
換一個角度去認識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真的不一樣。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小馬過河》《龜兔賽跑》……從古至今,從童話到小說,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個道理,有人說榴蓮和臭豆腐很臭,可是我吃起來很香……
人們追求不一樣的東西,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而我們,應該跳出條條框框,從自己的角度,或者其他更多的角度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如此,便會發(fā)現(xiàn),人生處處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