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壽
摘 要:2010年在周寧縣開展了不同立地條件下火力楠防火林帶造林成效試驗,結果表明,周寧縣自然環(huán)境適宜火力楠的生長,人工營造成活率普遍較高。立地條件對火力楠的造林保存率影響不顯著,對樹高、胸徑生長影響極顯著?;鹆﹂斯ぴ炝忠韵缕隆o坡向、坡度在0~5°造林效果為好。
關鍵詞:防火林帶;火力楠;造林;周寧縣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9-0096-02
防火林帶是預防林火蔓延,控制大面積林火發(fā)生的生物阻隔網(wǎng)絡,是森林防火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完善林火阻隔系統(tǒng),提高森林資源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系統(tǒng)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災的發(fā)生。防火林帶造林樹種的選擇需具備3個條件:抗火樹種、生態(tài)適應和造林技術成熟?;鹆﹂∕ichelia macclurei Dandy),樹冠寬大,側(cè)根發(fā)達,萌芽力強,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壤,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性較強,喜光稍耐蔭,容易繁殖,病蟲害少,壽命長,是公認的優(yōu)良防火樹種。筆者于2010年底在周寧縣開展了不同立地條件下火力楠防火林帶造林成效試驗,以期為周寧縣擴大火力楠人工栽培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周寧縣咸村鎮(zhèn)樟崗村,北緯
26°53′~27°19′,東經(jīng)119°06′~119°29′。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2~16.7℃,最低氣溫-6.4℃,最高氣溫32.2℃,年降水量1800~2200mm,降水日數(shù)226d,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501.5h,年無霜期235~270d。海拔490~800m,土壤種類為黃紅壤、黃壤,土層薄-中厚。典型植被類型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造林地前茬為杉木、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主要有芒萁骨、黃瑞木、檵木等。試驗地面積11.4hm2。
2 試驗設計及方法
為了探討不同坡位、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之間的關系以及最佳組合,本試驗采用正交試驗設計,各因素水平設計見表1。每處理小區(qū)面積為225m2(15m×15m),重復3次。
2011年1月份通過煉山,鉤機整地,定點挖穴,穴規(guī)格為35cm×35cm×30cm,株行距為3m×2m,栽植密度為1650株/hm2。造林前30d撿凈雜草、樹根及石塊,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回穴土至1/2時施放基肥,每穴施用過磷酸鈣0.5 kg,與底土充分拌勻后回穴。2011年3月造林,造林苗木由周寧縣國有苗圃提供,苗高12~15cm。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種植,種植時苗木沾黃泥漿。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種植后30d檢查成活情況,發(fā)現(xiàn)死苗及時補植。造林后連續(xù)3年8—9月份全面鋤草并追肥1次,用量為每穴施鈣美磷肥400g。
3 結果與分析
2017年12月對各試驗小區(qū)進行每木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造林保存率、樹高、胸徑等測樹因子。數(shù)據(jù)分析前先對保存率進行反正弦平方根校正,調(diào)查結果見表2。
4 結論
根據(jù)在周寧縣開展的火力楠立地因子造林成效研究表明:周寧縣自然環(huán)境適宜火力楠的生長,人工營造成活率普遍較高。立地條件對火力楠的造林保存率影響不顯著,對樹高、胸徑生長影響極顯著?;鹆﹂斯ぴ炝忠韵缕?、無坡向、坡度在0~5°造林效果為好。
參考文獻
[1]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種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2]陳景棟.火力楠防火林帶營建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2(3):10-11.
[3]林珠蓮.防火路營建火力楠防火林帶的效能研究[J].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06(3):21-23.
[4]吳志樹.5年生卷莢相思幼林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生長差異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6(7):140.
[5]洪偉,吳承禎.試驗設計與原理——原理、操作、案例[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6]洪偉.計量林學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出版社,199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