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蛋白質穩(wěn)態(tài)有助于降低β-淀粉樣蛋白水平
Nature封面:及時凍結。Nature雜志第7684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增強線粒體蛋白質穩(wěn)態(tài)或許有助于控制人體內的β-淀粉樣蛋白質病變。蛋白質毒性壓力(錯誤折疊的毒性蛋白質在細胞內積聚)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Johan Auwerx等人發(fā)現,對于由β-淀粉樣蛋白積聚引起的蛋白質毒性壓力,線粒體蛋白質穩(wěn)態(tài)是一個關鍵的應答機制。β-淀粉樣蛋白積聚會誘導線粒體應激反應和線粒體自噬,該過程從線蟲到人類中均一樣。增強這種應答可對線蟲、培養(yǎng)的哺乳動物細胞和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產生有益影響。
2017年《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Nature封面:數字“10”。Nature雜志第7685期封面文章報道了2017年度《自然》雜志評選出的年度十大人物。10位在影響科學界的趨勢、事件和挑戰(zhàn)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從量子通信和基因組編輯,到一場潛在核危機和美國環(huán)保政策的退步,該人物列表總結了2017年科學和科學家的成就與挫折。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入選。本期封面設計采用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風格,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學技術領域日漸突出的作用。該算法原本用于解決“旅行推銷員問題”,即找出一系列指定地點之間的最佳路線。因此,數字“10”由一條單線組成。
聲學報告基因讓超聲波為人體內的細菌成像
Nature封面:通過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人為引入氣體囊泡,實現高空間分辨率的微生物超聲影像。Nature雜志第7686期封面文章報道了細菌超聲成像研究進展。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聲學報告基因 (acoustic reporter gene),這些報告基因讓表達它們的細菌可以被超聲波成像,而超聲波具備很好的深度組織穿透能力和很高的空間分辨率。某些水生的光合生物需要表達一種稱為微型氣泡的氣體填充的蛋白納米結構來調節(jié)浮力,聲學報告基因就是基于這些微型氣泡設計而成的。研究人員通過開發(fā)具備不同聲學特征的報告基因,他們可以對多種細胞同時進行成像。
FRB 121102射線可能來自中子星
Nature封面: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William E.Gordon望遠鏡。Nature雜志第7687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天文學發(fā)現了第一個重復出現的FRB信號——FRB 121102新進展。FRB 121102處于極端的和動態(tài)的磁離子環(huán)境中,并且脈沖的持續(xù)時間短意味著中子星起源。爆炸源頭來自一個強大的磁場,就像在一個巨大的黑洞周圍。然而爆炸的時間非常短,大概在30微秒到9毫秒之間,這表明源頭非常小。這些爆炸可能來自于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的中子星,或者可以由其他模型解釋,比如一個高度磁化的風星云,或者是圍繞著一個年輕中子星的超新星殘骸。
引力波
Science封面:兩顆中子星相互旋轉。Science雜志第6370期封面文章報道了雙中子星并合事件,這是2017年度十大突破之一。2017年8月17日,美國和意大利的探測器發(fā)現了來自這一事件的引力波。幾秒鐘后,一顆衛(wèi)星發(fā)現了伽馬射線暴,70多個天文臺隨后對每一個波長的后果進行了研究。該雙星系統(tǒng)位于距離我們約40兆秒差距的地方,由兩個質量分別為1.1和1.6個太陽質量的中子星并合所產生的引力波信號(GW170817),本次探測到來自宇宙的引力波信號,同時也標志著多信使天文學的開端。
腸道微生物和癌癥
Science封面:微生物影響患者的免疫響應。Science雜志第6371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對免疫療法反應好的患者似乎有一些特別的腸道細菌。腸道微生物種類聚集成一個癌癥意識帶(cancer awareness ribbon)的形狀。有大量不同腸道細菌的癌癥患者在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治療后的生存效果更好,而腸道菌群衰竭的患者對這種治療反應不佳。因此,調節(jié)微生物組可以為改善癌癥患者的反應提供希望。例如,來自MD Anderson癌癥中心的Jennifer Wargo研究組發(fā)現腸道微生物對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很重要。
弗蘭肯斯坦已經成為了科學的延伸
Science封面:重新塑造了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818年小說中的怪物。Science雜志第6372期封面文章報道了雪萊關于科學和流行文化的書的持久遺產,以及來自現代的,現實生活中的弗蘭肯斯坦的潛在風險。1818年1月,瑪麗·雪萊出版了她的新書《科學怪人》,這是一個可怕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醫(yī)生從清除身體的器官中制造出一種生物,然后看到他的朋友和家人被怪物摧毀了。200年后,弗蘭肯斯坦對于任何從事科學工作的人來說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讀物。
擺動手臂的DNA機器人
Science封面:多個轉子臂的長鏈自組裝DNA平臺的藝術圖。Science雜志第6373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基于DNA的納米機器人手臂研究進展。這種技術依賴于DNA的負電荷性質。這款幾乎全部由DNA組成的微型機械長約25納米,手臂主體是剛性雙鏈DNA螺旋,通過一條柔韌靈活的單鏈DNA被附著在一個55納米見方的DNA臺面上。手臂不僅可以左右旋轉,也能到達指定位點。并且它的運動速度飛快,每個姿勢變換僅需幾毫秒,比此前開發(fā)的其他DNA納米機器速度快100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