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云變幻,京城作為五朝帝都已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多少文人墨客、政壇領袖、商界巨子、王孫公子在此間閉合的立體生命場和生存氛圍中留下印記,成為歷史的招貼畫兒。而回蕩撥浪鼓兒聲響的胡同、飄著龍井茶香的四合院、小販串著的冰糖葫蘆串、天橋上響著京韻大鼓的小段等等都成了北京市民生活中凝固了的名片。作為一種文學風格,京味誕生于北京這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北京長期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使得北京市民形成官本位文化思想,進而影響京城的風俗民情。而滿漢交融的多元共生文化,又將八旗子弟重禮、講排場的規(guī)矩氣度融入到市民生活中。本文主要將文學和城市聯(lián)系在一起,沿著北京城的變遷、京味文學的發(fā)展軌跡,從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出發(fā),探討閑散從容的民風民俗、復雜多樣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京味小說;京味文化;典型人物形象
在北京城這個生命場里,告別寒暑的日日夜夜迎來送往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這里上演生死歌哭,有著童年記憶中的柔軟,青春派的激揚,中年時的迷惘,老年時的安詳。曾經(jīng)活躍在京城里的各色人物,隨著歲月的流逝湮沒在歷史的寂靜中,而我們可以從京味作家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北京人形象,對往日的老北京窺探一二。
一、市井細民形象
誠然京味作家將目光聚焦于北京市民日常生存狀態(tài),如在閑情中的吃穿住行、婚喪嫁娶,而能夠深入骨髓體現(xiàn)京城文化性格的莫過于一些民間藝人、小生產(chǎn)者、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中的應伯爵踢得一腳好氣球,雙陸棋子無一不通的幫閑無賴形象;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京后的討好與屈從、焦大被主遺棄發(fā)賣、沒有名姓的伶人小倌;張恨水《啼笑因緣》中的沈鳳喜、關秀姑掙扎在社會底層;老舍《駱駝祥子》中的小福子不堪為妓、最終吊死,祥子三次買車三次失車,淪為行尸走肉,《月牙兒》中“我”一生坎坷最終無奈等死,劉心武《鐘鼓樓》的老實做人、本分練活兒的修鞋匠荀興旺、俗而樸拙的薛大娘、何師傅,葉廣苓《采桑子》中打死日本要員的京劇名伶鈕青雨,薛燕平《琉璃》中的老二奶奶、大玲姥姥一生未走出黃土炕兒胡同,在膨脹迷失中堅定守望百態(tài)人生、青蔥年華;以及那些在小說中未有過名姓或一筆帶過的警察、教員、妓女、行醫(yī)賣藥的走訪郎中等等,他們或有著復雜的病態(tài)虛榮,或有著人性的光輝,活躍在地攤商鋪、酒館戲園、天橋巷尾,為著匱乏的物質生存條件蜷縮在冰冷的現(xiàn)實中以燕趙特有的達天和勇毅,調(diào)侃世情、調(diào)侃人生。
二、落魄旗人形象
北京人受旗人生活方式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找樂、好吃、會玩,加上北京來自民間智慧的大觀,“雖說北京普通小民都有大家氣度,可他們偏偏又最怕‘認真二字?!旌汀鎯壕痛砹艘环N典型心態(tài),他們最痛恨假正經(jīng),要是真碰上自我感覺良好的,北京人都愛甩過去一句話‘您省省吧?,F(xiàn)實的苦難無法超越時他們又變得容易滿足?!倍本┤说恼覙罚送嬷?,就無外乎吃了??梢哉f,北京城里許多地方、吃食,隨便拿出一個便是極具代表性的名片,因此京味小說中很少對地名隱而不談或代之以假名姓,而是對于充滿老北京韻味的地域文化有著令人費解的迷戀,如數(shù)家珍的報地名、報菜譜,留客人飯得去天泰軒,聽戲得去吉祥劇院、三慶戲園,三鮮燒麥得去都一處,喝高沫兒得去吳裕泰……京味作家筆下的老北京認準了某個老字號,便是雷打不動的正宗,這樣的一種癡迷與習慣,也體現(xiàn)了北京文化講究一個“精”字?;食歉鶅合?,市民們養(yǎng)成的氣度,也使得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商業(yè)經(jīng)營,無不強調(diào)一個講究,精致細膩,體現(xiàn)文化的質量。對于吃,北京人尤為講究精細。京味文學中關于吃的描寫卻是樂此不疲,讀者也是津津有味、頗為享受。窮人有窮的吃法,富人有富人的規(guī)矩。《正紅旗下》寫窮人的洗三卻也馬虎不得,該有的必須全乎著,“兩杯水酒,一碟炒蠶豆,羊肉酸菜熱湯兒面,一爐熱燒麥,兩屜羊肉白菜餡的包子”。還有點名要十條豁口菜市的一斤麻豆腐、兩塊錢豆汁兒、十一條小吃鋪小芝麻燒餅、焦圈兒的金瑞,為了吃一頓填鴨、血腸、炸鹿尾而花光薪水的金竹軒,落魄后仍對吃講究的那五……
三、北京大妞形象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有句老話說的是‘西皮京韻二鍋頭,同仁堂外前門樓,大碗茶噴四合院,說話最沖北京妞兒,北京女孩較少強調(diào)自己的女性氣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她們留著紅衛(wèi)兵的小平頭,英姿颯爽,跟男孩子一樣騎著高大的自行車?!毖ρ嗥焦P下的北京大妞卻是與王朔帶給人們大院文化視野之外,對老舍京味傳統(tǒng)的繼承,對京味小說的回歸。在此之前,《京華煙云》中的大家小姐姚木蘭,《四世同堂》中的小順兒媽,《采桑子》中大格格金舜錦,再有就是《正紅旗下》中滿族姑奶奶形象……這些女性形象只是放置于封建宗法文化、家庭倫理中去刻畫,有的沒有名字,有的只是簡單粗暴的一筆帶過,留給讀者的多是一些附屬于家庭、男性的輪廓,而到了劉恒、劉一達、薛燕平筆下北京大妞兒的形象鮮活了起來,成為北京人物畫廊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上海姑娘的精明、嬌柔,北京大妞爽直利落、不矯情,一張嘴來有著讓人難招架的霸氣“真是磨嘰,愛要不要,我又不求著您!”她們的講義氣、通情理,追求平等自由,愈發(fā)符合京城文化中開放包容影響下的新時代女性。
四、大院子弟與頑主形象
在新舊京派轉型之際出現(xiàn)了一批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夾縫中的新市民,這些高干子弟創(chuàng)造了京城歷史中的“大院文化”。“他們給老北京起了‘胡同串子這樣難免帶些貶義的綽號……他們的手一律揣在兜里,在街上熟人打招呼的時候也一律是頭向上揚,兩眼看天嘴里‘嗯一句了事……他們操著含混的兒化音徹底改造了老北京溫厚的語言,談吐中敬語謙詞一律省去,將‘他換成了‘丫,卻在對罵是一口一個‘您,一切都是‘一點正經(jīng)沒有”。沒錯,不同于老北京的正經(jīng)講究,這些新新人類以痞性、王性、不正經(jīng)的玩世不恭來作為對于正統(tǒng)權威的消解,以更為狂熱的調(diào)侃來應對以干部子弟為代表的大院文化下的人生虛無,這些頑主們以流氓痞子自居操著一口匪話、“京罵”橫行街頭,體會到言語上勝人一籌的所向披靡的快感,得到的卻是消解現(xiàn)世后的真空虛、假灑脫。王朔小說《頑主》《玩的就是心跳》《一點正經(jīng)都沒有》中方言、高洋刻畫了當時他自身親歷的機關干部大院里充斥著頹廢無聊氣息的退伍軍人、干部子弟,他們自詡為精英,懷著強烈的政治狂熱,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一個社會上的多余者,于是選擇憑借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來侃大山,油腔滑調(diào)、自娛自樂。
除此之外,我們又可以從一些生意行當?shù)娜宋锷砩先フ业揭恍┲饾u淡忘的人情味?!吧窃撛谶@些小節(jié)目上消磨的,這才有人情,有意思”這些生活在文字中的人物形象為京味小說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魏潤身.素琴無弦——當代京味小說文庫[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5年1月.
[2]韓京太.老舍與京味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3]王一川.京味文學第三代:泛媒介場中的中的20世紀90年代北京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作者簡介:董慧穎,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