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王平藝,潘大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并發(fā)癥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1],對于病程超過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約有2/3會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DPN的發(fā)生主要與神經的血液供應不足和局部代謝異常有關,病程隱匿遷延,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為特點,在病程末期常引起足部慢性潰瘍和壞疽,嚴重時需要截肢,給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痛苦[2]。目前臨床上對于DPN的治療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使用一些抗氧化應激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血塞通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血管擴張劑,通過舒張血管平滑肌來改善缺血區(qū)域的微循環(huán)血流,在治療DPN方面有一定的臨床效果[3]。α-硫辛酸本質上屬于B族維生素,在線粒體內的葡萄糖循環(huán)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研究顯示[4],α-硫辛酸能夠降低神經組織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抑制蛋白質的糖基化反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應激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血塞通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DPN的臨床效果,為臨床上治療糖尿病DPN提供用藥依據。這兩種藥物的藥理機制不同,但存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二者的聯(lián)合應用為當前研究的熱點,我們近兩年來采用血塞通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了DPN患者,取得了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來源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DPN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0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選擇臨床存在不同程度四肢感覺異常(肢體麻木、針刺樣疼痛、燒灼感、走路似腳踏棉花感、活動受限等),且經肌電圖檢查提示神經傳導速度減退,符合《臨床糖尿病學》[3]中DPN診斷標準的患者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非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如周圍神經炎、骨質增生;②合并嚴重心、肝、肺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腫瘤患者;③認知功能障礙、過敏體質者;④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應用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39~71歲,平均(58.7±9.3)歲;糖尿病病程7~17年,平均(8.64±2.46)年;BMI(27.84±3.31)kg/m2。對照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41~74歲,平均(57.34±11.50)歲;糖尿病病程7~16年,平均(8.32±2.09)年;BMI(28.02±3.47)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BM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給予健康宣教,并嚴格控制飲食、合理運動,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9.0 mmol/L以下。治療期間每天監(jiān)測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按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給藥方案。合并其他疾病者給予相應治療,如高血壓者口服降血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高脂血癥者給予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治療期間不使用鎮(zhèn)痛藥物,也不使用除血塞通、α-硫辛酸外其他治療DPN的藥物。①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α-硫辛酸(德國史大德大藥廠,國藥準字:H20050385)600 mg,溶于250 ml 0.9%NaCl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2周。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25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0.4 g血塞通(黑龍江珍寶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0787)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2周。
1.3 觀察指標 一般情況觀察:包括DPN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情況。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標準參照文獻[4]的方法,得分0~10分,0分無疼痛,10分為最疼痛,由研究者講解VAS的評估要領之后由患者自行評估,治療前后各1次。肌電圖檢查:采用丹麥MEDPR0NIC肌電圖/誘發(fā)電位儀進行肌電圖檢查,主要檢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治療前后各檢測1次。同時觀察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文獻[5]擬定,顯效:肢體麻木、疼痛癥狀顯著減輕甚至消失,深、淺感覺基本恢復正常,VAS評估得分下降>80%,肌電圖檢測顯示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0 m/s以上或已恢復正常。有效:肢體麻木、疼痛癥狀有所減輕,深、淺感覺較前敏感,VAS評估得分下降20%~80%;肌電圖檢測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有增加,但不足5.0 m/s。無效:VAS評估得分下降不足20%,肌電圖檢測無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4.00%(47/50)高于對照組71.74%(33/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2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t=7.876、8.428、6.923、7.234,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t=3.572、3.483、3.413、4.182,P<0.05),但觀察組改善更明顯,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33、3.827、4.634、4.54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x±s,m/s)Table 2 Comparison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m/s)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3例α-硫辛酸和血塞通輸注期間出現局部疼痛;對照組2例藥物輸注期間局部疼痛,經調慢輸注速度后疼痛消失。兩組輸注期間均未發(fā)生胃腸道不適、皮疹等,治療后肝、腎功能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DPN是糖尿病三大并發(fā)癥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DPN普遍存在,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DPN。但有研究顯示DPN的發(fā)生可能更早,糖尿病發(fā)生后第1周其周圍神經系統(tǒng)血流就減少50%,便開始影響到了感覺和交感神經細胞體和細胞軸突,認為DPN貫穿糖尿病整個病程[6]。DPN發(fā)病機制至今仍未闡明,目前認為多種因素參與了該癥的發(fā)生,諸如代謝異常、多元醇途徑過度活躍、自身免疫、神經營養(yǎng)障礙以及氧化應激等,其中氧化應激被認為是糖尿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共同機制[7-8],這也是當前臨床重視應用抗氧化劑治療DPN的主要原因。多種因素作用下,神經纖維發(fā)生階段性脫髓鞘改變,神經細胞鞘膜水腫、斷裂,甚至細胞壞死,進而出現肢體麻木、針刺樣疼痛、燒灼感、走路似腳踏棉花感、活動受限等DPN相關臨床癥狀。因此在DPN的治療過程中營養(yǎng)支持神經治療也備受重視。血塞通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其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活絡的功效,藥理研究證實血塞通可以有效提高谷胺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從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9]。本研究中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74%,顯示其單一應用有效,但療效難以令人滿意,考慮與引起DPN的其他因素未能完全緩解有關,應改進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本研究觀察組聯(lián)用血塞通和α-硫辛酸,主要考慮二者作用機制不同,聯(lián)合應用可綜合兩者優(yōu)點,多方位改善DPN。α-硫辛酸屬于強抗氧化劑,該藥在治療DPN的作用已被業(yè)內廣泛認可,研究認為其通過多種途徑改善周圍神經功能:①直接的抗氧化作用。α-硫辛酸在體內轉化為還原性二氫硫酸鋅后具有清除自由基、調節(jié)改善線粒體內氧化應激狀態(tài),從而對包括神經元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產生強有力的保護作用,而對內皮細胞、巨噬細胞等細胞的保護有助于維護神經纖維血供的穩(wěn)定[10]。②對體內抗氧化系統(tǒng)的作用。諸如谷胱甘肽、維生素C、輔酶Q等體內抗氧化劑在硫辛酸作用下壽命得以延長,并且他們的生成也會增多,這均有利于抑制神經細胞內存在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11-12]。③改善周圍神經能量供應。其抗氧化作用糾正內皮細胞一氧化氮(N0)表達異常,改善心臟N0合成酶的表達并調高其活性,有助于擴張周圍神經的營養(yǎng)血管,使神經細胞能量供應得以改善[13]。而其存在的調節(jié)Na+、K+-ATP酶活性作用可改善周圍神經細胞的能量供應[14]。通過上述途徑,α-硫辛酸可保護神經細胞,從而減輕DPN臨床癥狀、提高神經傳導速度。但文獻報道顯示并非所有的DPN患者應用硫辛酸后均可取得顯著的療效,文獻報道有效率在70%左右[15],也考慮與其治療DPN的機制未能完全對應DPN發(fā)病機制有關。單用神經節(jié)苷脂、α-硫辛酸的作用均有限,而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彌補相互的不足,可做到優(yōu)勢互補。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應用α-硫辛酸和血塞通療效確切,增效作用明顯,觀察組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對照組。且二者聯(lián)合應用安全可靠,并未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1] Tesfaye S,Selvarajah D.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betesMetab Res Rev,2012,28(Suppl 1):8-14.
[2] 趙富利,亓民,劉輝,等.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5):503-506.
[3] 葉山東,朱禧星.臨床糖尿病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舨社,2005:212-218.
[4] 崔麗娟,楊云花,韓玉,等.q-硫辛酸注射液聯(lián)合甲鈷胺和血塞通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4):398-401.
[5] 張凡,張莉,何軍,等.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鈉聯(lián)合a-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2):126-128.
[6] 王曉,崔宏曼,任芳,等.木丹顆粒聯(lián)合甲鈷胺、d琉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5,(2):124-126.
[7] Sajic M.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peripheral neuropathies[J].Anfiofid Redox Signal,2014,21(4):601-620.
[8] Pesaresi M,Giatti S,Cavaletti G,et a1.Sex differences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gonadectomized rats:a correlation witlI the levels of neuroactive steroids in the ciatic nerve[J].Exp Neurol,2011,228(2):215.
[9] 申瀟竹,徐保鑾,董燕,等.羥苯磺酸鈣聯(lián)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鈉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9):789-791.
[10]Hauser W,Bartram C,Bartram-Wunn E,et a1.Adverse events attributable to necebo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drug trials in fibmmyalgia syndrome and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systematic review[J].Clin J Pain,2012,28(5):437-451.
[1I]陳莉峰,李小強.硫辛酸聯(lián)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鈉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35):3934-3935.
[12]Khan MI,Siddique KU,Ashfaq F,et a1.Effect of high-dose zinc supplementation with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inflammation in type一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J].J Nat Sci Biol Med,2013,4(2):336-340.
[13]Zhang W,Fu F,Tie R,et a1.Alpha—linolenic acid intake prevents endαhelial dysfunction in high—Ifat diet—‘fed streptozαecin rats and undedying mechanisms[J].Vasa,2013,42(6):421-428.
[14]唐果,張蕾,曹秀堂,等.a—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2,9(1):12-15.
[15]岳梅枝.a一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c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5):416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