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強,孫加威 ,蔣 波
(1.成都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市種子管理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兩段育秧曾是成都平原地區(qū)廣泛應用的水稻育秧方式,其優(yōu)點在于寄插后株間距在3.3cm×3.3cm,確保了秧田期分蘗的充分生長,秧齡也可長至50d左右,栽后單產(chǎn)正常。水稻制種生產(chǎn)上為了父本花期的拉長,也采用地塘育小苗,稀假植(10cm×10cm)或稀播的方式,促早發(fā),延秧齡。兩者的缺點是扯秧時帶泥太多,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普通秧盤(353孔、434孔)育秧解決了扯秧難的問題,但秧盤孔徑小(2~2.5cm),在水育的情況下,秧齡原則上不能超過30d,即5葉以內(nèi),分蘗2個時移栽,遲栽會導致基部分蘗因空間擠而死亡。本文作者受四川大美種業(yè)委托,進行一組新品種展示。設計方案時充分考慮到扯秧難和秧齡可能偏長,影響品種豐產(chǎn)性的發(fā)揮,遂采用大孔徑玉米盤替代水稻育秧盤,結(jié)果取得了秧好扯、根未損、無緩苗、熟期早、產(chǎn)量高的效果,在這里整理出來,供同行參考。
1.1.1 供試品種 成都市當前種植的代表性品種F優(yōu)498、Ⅱ優(yōu)602、川優(yōu)6203、川優(yōu)8377、德香4103、德優(yōu)4727、德優(yōu)4923、岡優(yōu)725、黃華占、旌3優(yōu)177、旌優(yōu)127、瀘優(yōu)0627、宜香11、瀘優(yōu)11092、瀘優(yōu)727、瀘優(yōu)9803、內(nèi)5優(yōu)907、內(nèi)6優(yōu)1116、內(nèi)優(yōu)683、蓉優(yōu)188、蜀優(yōu)217、協(xié)優(yōu)336、宜美88、宜香2079、宜香2084、宜香2115、宜香4245、宜香1108、輻優(yōu)838,共29個。
1.1.2 供試苗盤 玉米育苗盤(53cm×32.5cm,100孔/張,孔徑4.3cm)。
該試驗在崇州市白頭鎮(zhèn)五星村四川潤地遠大公司流轉(zhuǎn)土地上進行,土質(zhì)為黃泥田,肥力中等。試驗采用大區(qū)設計,每小區(qū)83.33m2,寬2.13m,長39m,未設重復。寬窄行栽培(33.3cm+20cm)×23.31cm,栽10737窩/667m2。
1.3.1 秧母田準備及育秧盤安放 秧母田淹水后旋耕,旋耕時施復合肥40%(22-8-10)40kg/667m2。旋耕后田平泥融。1.5m開廂,將秧盤底部壓入廂面,盤面與廂面齊平,用擬開溝處的肥泥填入秧盤的孔穴中,待秧廂穩(wěn)定無滑動,秧盤孔穴中泥面無積水后播種,每品種14張。
1.3.1.1 種子處理及播種 先將用網(wǎng)袋裝好的種子在清水里浸泡24h,然后在使百克藥液(0.6‰)里再浸種24h,清洗干凈后瀝干在人工氣候箱中發(fā)芽至發(fā)芽標準,于4月4日播種。后因遇雨,除F優(yōu)498外,其余均在4月6日播種,人工點播,每穴芽谷2~3粒,播后用木制沙板輕微鎮(zhèn)壓掩種,插小拱蓋薄膜保溫,展葉后揭膜練苗,氣溫正常后除去薄膜。
1.3.1.2 秧母田管理 秧田一直保持溝內(nèi)有水,廂面花花水,3葉時撒施尿素5kg/667m2,4月28日用稻杰(2.5%五氟磺草胺)60mL/667m2對水30kg噴霧除草。
1.3.2 移栽時間及密度 5月1~2日單穴移栽,移栽時連盤帶秧從廂面取出。寬窄行栽插(33.3cm+20cm)×23.31cm,每品種4大行,8小行,栽10737窩/667m2。
1.3.3 肥水管理 本田底肥用40%(22-8-10)復合肥40kg/667m2,追肥栽后1周內(nèi)結(jié)合除草和滅螺,用尿素(46%)5kg/667m2拌藥全田撒施,折合施純氮11.1kg/667m2。拔節(jié)時施用中化鉀肥7.5kg/667m2壯稈防倒。
本田管水以淺水勤灌為主,苗到時及時排水曬田,直至葉片直立,葉色變淡,白根上翻,田開裂為止。覆水后間歇灌溉,孕穗后期保持寸水,收割前10d排水。
栽后1周內(nèi)結(jié)合追肥,用50g/667m270%殺螺胺、100g/667m2金鋤(47%芐嘧磺隆·丁草胺)拌尿素撒施滅螺、除草。6月10日用15%氰氟草酯110mL/667m2加專用包溶助劑對水30kg噴施,選擇性殺滅千金草、水游草等惡性雜草。
結(jié)合氣象預報,于5月24日每667m2用10mL康寬(20%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7月18日用10g福戈(40%氯蟲.噻蟲嗪)加20g拿得穩(wěn)(75%肟菌.戊唑醇)飛防水稻螟蟲、稻瘟病、稻曲病等。
表1 水稻大孔徑穴盤育秧栽培基本情況
注:寬窄行栽培(33.3cm+20cm)×23.31cm
1.3.4 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 所有品種定點觀察記載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倒伏情況等。收獲前在定點處取有效穗接近平均數(shù)的3窩進行室內(nèi)考種,計數(shù)著粒數(shù)、實粒數(shù)、千粒重等項目,計算理論產(chǎn)量。各小區(qū)全收,脫粒后風凈,測水分計重,折合干產(chǎn)。
從表1可見,大孔徑穴盤育秧在較大空間和較多穴土(肥)時,各品種分蘗特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基本苗差異特別突出,有效穗差異明顯,始穗至齊穗時間普遍縮短3~5d,成熟期提前,代表性品種輻優(yōu)838、F優(yōu)498、岡優(yōu)725等全生育期縮短5~7d。
從表2可以看出,大孔徑穴盤育秧寬窄行栽培,育秧時單穴所占空間和穴中土肥一致,各穴秧苗生長正常,有利于快速分蘗,克服了小孔徑秧盤育秧過程中后期基部分蘗死亡問題。移栽時因是從盤穴中帶泥取出秧苗,幾乎沒有損傷根系,移栽后充分保障了單穴秧苗的生長空間,基本沒有緩苗返青期,本田分蘗迅速,能夠很快達到所需苗數(shù),配合及早曬田,實現(xiàn)大分蘗上林成穗,本試驗29個品種(組合)平均有效穗數(shù)18.25萬/667m2,平均實收單產(chǎn)739.5kg,較2017年成都市平均547kg/667m2高出192kg/667m2,幾乎所有品種單產(chǎn)均高于審定產(chǎn)量,多數(shù)品種達到了理想的高產(chǎn)栽培示范產(chǎn)量。
表2 水稻大孔徑穴盤育秧栽培主要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注:*表示倒伏、減產(chǎn)
(1)成都市2017年水稻生長階段氣候有利于水稻豐產(chǎn)。
除本試驗采用的大孔徑穴盤育秧寬窄行栽培有利于水稻早生快發(fā),成熟期提早,單位面積產(chǎn)量高外,2017年成都水稻生長時段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有利于快速生長;降雨較往年偏少,主要少在6底至7月初曬田時段,有利于控苗;光照總體與往年接近,但7月至8上旬明顯偏多,有利于形成大穗。
(2)大孔徑穴盤育秧寬窄行栽培可以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但用秧盤(100孔/張)110/667m2以上,占地面積(利用率70%時)26.67m2,多于小孔徑秧盤育秧,更明顯多于機插秧盤育秧,投入相對較大,但可用于品種比較試驗,新品種高產(chǎn)示范,制種田的父本培育,條件成熟后還可引進缽苗機插機,探索機插、機擺栽等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