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胡恒
摘 要 元明清三代的李逵戲數(shù)量經(jīng)歷了一個由多到少而又逐漸轉(zhuǎn)多的過程,李逵形象在雜劇中形成并演變,在不同時期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關鍵詞 水滸戲 李逵 人物形象
李逵在雜劇中的外形一直都是黑面虬髯、“似墨撒的金剛”的 “貌惡之人”,元代水滸戲中李逵的地位極其重要,明代水滸戲中李逵卻受到了忽視。朱有燉的《黑旋風仗義疏財》是目前可見的唯一一部明代李逵戲。在明代的水滸傳奇中,李逵成為了“可有可無”之人,我們幾乎不能找到關于他的故事情節(jié)。清代的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但是由于清代的水滸戲多是截取一個人物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進行演繹,如搬演宋江故事的“宋十回”和搬演武松故事的“武十回”等,都是為水滸英雄立傳的連臺本戲。因此,李逵除了在李逵戲中還占有重要地位外,在其他水滸戲中出現(xiàn)較少。
1元代的李逵——形象的多變
在元人創(chuàng)作的水滸雜劇中,李逵的形象尚未固定下來,劇作家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處于自由創(chuàng)作期,正如胡適所說:“當時的戲曲家對于梁山泊好漢的性情人格的描寫還沒有到固定的時候,還在極自由的時代:你造你的李逵,他造他的李逵;你造一本李逵《喬教學》,他便造一本《喬斷案》;你形容李逵的機警機智,他描寫李逵的細膩風流”。因此,在元人的筆下,李逵既是憨直魯莽的,又是機智細膩的,既有粗俗的一面,又有風流的一面。唯一不變的,是他同情弱者、除暴安良的正義感。另外,李逵還是一個敢作敢當、知恩圖報的人。在《黑旋風雙獻功》中,他殺了白衙內(nèi)和郭念兒之后,在墻上寫下是“宋江手下第十三個頭領黑旋風殺了白衙內(nèi)”;而《大婦小妻壞還牢末》中,李逵因打抱不平誤傷了人命,幸虧得到李榮祖的幫助才保住了性命,他就打聽李榮祖的住處,“我如今先到李孔目哥哥門首等候著,此恩必當重報也”。
經(jīng)過元代劇作家的自由創(chuàng)作,李逵的形象才逐漸豐富飽滿起來,這為他在《水滸傳》中的形象定型以及明清水滸戲中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礎。
2明代的李逵——形象的定型、弱化與消解
隨著水滸故事的集大成者——《水滸傳》的出現(xiàn),水滸故事的情節(jié)以及人物形象也逐漸定型?!端疂G傳》對李逵形象的塑造,既繼承了元雜劇中的一些特點,又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自此,李逵的形象逐漸定型為:目不識丁、焦躁魯莽、有勇無謀、嗜殺成性等等。
明代初期的水滸雜劇仍然繼承了元代的一些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黑旋風”懲治貪官污吏、為民除害的故事。朱有燉的《黑旋風仗義疏財》是僅存的明代“李逵戲”,一方面,劇中突出了李逵同情百姓、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李逵和燕青奉命往東平去買糧,在路上看到“一個人,領著他那從人,吊著幾個人打,那個女孩兒在旁邊啼哭”,就主動上前詢問,得知李撇古一家“缺少官糧五十余石”,又主動拿出一百石糧替他還了;得知趙都巡要強娶李撇古的女兒時,立即氣得跳腳“你這廝忒淫濫,污官宦,將百姓傷殘”、“我打這廝左右人幫閑鑽懶,那些兒肯救濟民眾涂炭!”并舉手就打。后來趙都巡仍然要挾李老漢,被李老漢告上梁山,李逵“聽說罷氣撲撲惡向膽邊生”,下山去為李老漢做主了。另一方面,作者又偷梁換柱,把李逵塑造成了一個“偷兒” 形象,把他污蔑為“賊的阿公”。他不再是水滸雜劇中那個衷心熱愛梁山事業(yè)、帶有強烈反抗性的“黑旋風”,而是變成了一個帶頭祈求招安的“先鋒”,“這的是一朝官里一朝臣。憑著俺能爭取斗蕩煙塵。管教那四方寧靜樂千春。俺三十六人,活禽方臘見明君”。這種“篡改”與扭曲,完全弱化了李逵的正義感與反抗性。
在明代水滸傳奇中,李逵的形象已經(jīng)完全淡化,不再是劇作家關注的重點。盡管在某些作品如李素甫的《元宵鬧》、陳與郊的《靈寶刀》中稍有提及,但也僅僅是寥寥數(shù)語,并且由于明代水滸傳奇中人物形象的“全面忠義化”,李逵的形象也被扭曲為主動要求“招安”的“忠臣義士”。
3清代的李逵——選擇性的突出與頌揚
在清代的“文人水滸戲”中,以李逵為主角的僅有《黑旋風壽張喬坐衙》一劇,該劇我們已不可窺其面目,應該是與《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一樣敷演李逵在壽張縣坐衙斷案的故事;而在張韜的《戴院長神行薊州道》一劇中,李逵已經(jīng)完全淪為配角,成為劇中主角戴宗捉弄的對象。
目前可以看到的清代李逵戲,全部存在于“民間水滸戲”中。從這些“民間李逵戲”所敷演的故事來看,主要是選擇了李逵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zhì),如“義”和“孝”等進行著重刻畫和頌揚?!墩婕倮铄印穼懤铄踊剜l(xiāng)探母,路上碰到李鬼冒其名號攔路搶劫,后知李鬼“無有銀錢,奉養(yǎng)老母”才不得已“松林稱大王”,就軟下心來,自語道:“他也有一個娘?!币驗樾㈨樧约旱哪赣H,他對李鬼這樣的“孝子”也同樣有好感。最后不僅放了李鬼,還給他一些“散碎銀兩”讓其回家奉養(yǎng)老母,并約定“三日后望江樓相會,同奔梁山”。在這部劇中,李逵的“孝”已經(jīng)達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而《清風寨》一劇,則又突出了李逵的“義”。李逵和燕青奉命下山打探消息,路遇清風寨寨主劉通要強娶張家的女兒,于是李逵扮作新娘、燕青扮作新娘弟弟,混上山寨,殺了劉通,救出張家小姐。另外,《丁甲山》、《李逵奪魚》、《李逵下山取母》等劇,都主要突出了李逵“義”和“孝”。
可見,在水滸故事的流傳過程中,李逵的外形并未發(fā)生太大的變化,性格也已經(jīng)定型為純樸憨直、豪俠仗義、粗豪魯莽。但是,李逵形象的形成與演變并不是一個線性過程,每個時期的“李逵”都帶有特有的時代感。
參考文獻
[1] 陳萬鼐.元明清劇曲史(增訂本)[M].臺北:鼎文書局,1974.
[2] 于汀.談談元雜劇中李逵戲的特點[J].惠陽師專學報,1984(01).
[3] 門庭.元雜劇中的李逵戲漫議[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