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云
有記者在地方采訪不時遇到這樣的尷尬:領導在會上提到某項改革成效如何顯著,實地探訪時卻發(fā)現(xiàn)尚未付諸實施;有些信誓旦旦的“豐滿”實踐,進入視野的卻只是“骨感”現(xiàn)實。
把“想的說成真的”這樣的案例,在日常工作中并不鮮見。剛開了動員部署會,就要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某項工作剛小有起色,就要求作為創(chuàng)新工作進行推廣。尤其是一些專項整治活動,活動方案都沒來得及細化印發(fā),就要求報送問題臺賬和整治的成效。這樣的事情多了,便都有了應付心態(tài),報送的材料“你抄我抄大家抄”,全然失去了對待工作的嚴謹務實態(tài)度。
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熱衷于做“花樣文章”、不肯在付諸實際上下功夫,緣于扭曲的政績觀作祟。按照一些領導干部的為官邏輯,做“領導注意的事”與做“群眾滿意的事”相比,似乎更有利于自己“刷存在感”。而在材料上下功夫、在宣傳上搶時間節(jié)點,是讓領導注意到自己的最有效方式。對于這些為官者而言,如果沒有真正端正“權力為誰服務”的認識,“材料政績”便難以禁絕。
任何一種作風問題表現(xiàn),都有其產(chǎn)生的原因和生存的土壤?!安牧险儭钡某霈F(xiàn),一定程度上也和近些年來的目標考核方式有關。一方面,考核中過于關注工作創(chuàng)新、卻忽略常規(guī)工作完成的扎實程度,從而使得一些地方和單位“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頻繁推出新想法,落到實處的則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考核中過于注重“顯績”,對“潛績”的關注和激勵則不夠。尤其是對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等大項目、大投入的關注度高,對決策失誤、投資“爛尾”的問責卻少之又少??己恕爸笓]棒”既有偏差,做“花樣文章”的“風險”又很低,效仿者自然是趨之若鶩。
要杜絕“材料政績”的出現(xiàn),除了加強領導干部的學習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yè)觀,還要從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入手,加大日常監(jiān)督檢查的力度,建立動態(tài)的目標和績效考核評分體系。如針對匯報材料或媒體宣傳中所說的“改革試點成效”,及時派檢查組實地探訪,對于把“想的說成真的”的所謂成效,不僅要進行加倍扣分,而且對相關責任領導進行追責問責。惟有如此,才能杜絕一些領導干部想當然,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真正實起來。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還面臨著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民生領域存在短板等薄弱環(huán)節(jié)。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不落實,千條萬條都是白條。實干出政績,這不僅是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必然準則,也是共產(chǎn)黨人一以貫之的優(yōu)良品格。
黨員干部必須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因此,對于把“想的說成真的”這樣的作風問題,必須“露頭就打”。 (據(jù)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