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鋒
[摘 要] 作文教學是“老大難”問題,對中職生而言,尤其如此。如何破解難題,提高中職生的寫作能力,重在激發(fā)興趣。激發(fā)興趣有四種方法:讓學生“低空飛行”,不覺得苦;讓學生“學一技之長”,不覺得難;讓學生“忽逢桃花林”,不覺得枯燥;讓學生“溫暖如春”,不覺得失落。
[關 鍵 詞] 激發(fā)興趣;寫作技巧;中職語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044-02
對很多中職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他們不愿寫,不會寫,懼怕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重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要學生想寫了,敢寫了,樂寫了,那些作文中的“陋習”,如中心不明確、思路不清晰、材料很空、情感很假、錯字病句多,都可以慢慢得到解決。激發(fā)興趣有四種方法。
一、讓學生“從低處起飛”,不覺得苦
一提到寫作文,很多中職生就愁眉苦臉,最苦惱是600字寫不了;生活無趣,沒啥寫。鑒于此,我降低要求,開學第一個月(9月),每周只寫一篇“百字周記”。
平時我有寫博客的習慣,為了消除學生對“沒啥寫”的偏見,我挑選了十多篇短文,做成PPT,展示給學生。通過這些短文我告訴學生,“百字周記”可以寫的東西很多,如身邊的逸聞趣事,校園的路燈大樹,普通人的“微言善舉”,自己起起伏伏的小心情,等等。更為重要的是,我強調(diào)寫100字即為完成任務。
由于要求低,任務輕,加之我的下水之作“接地氣”,很多學生開始寫“百字周記”。當然,對學生的要求不能總是這樣。我采取了一種旁敲側擊的激勵法:周記字數(shù)超過100字,單獨表揚;超過300字,公開表揚;超過600字,表揚加獎勵。于是很多學生暗暗較勁,不屑于我的“百字低要求”,自我加碼。漸漸地,對“不少于600字”的要求,他們不再怨聲載道。一學期下來,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寫“千字文”,其中閆然同學創(chuàng)作的小說《須臾》,超過3000字。
二、讓學生“學一技之長”,不覺得難
降低字數(shù)要求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怕寫的問題。怕寫在很多時候是不會寫。學生“不會寫”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篇幅短,寫不長;二是人物是“啞巴”,內(nèi)容不生動;三是有事例,沒分析。我決定給學生講寫作的基本技巧,通過開展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
(一)做游戲,明白“寫人要多角度”
文章寫不長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不會多角度描寫。我請一位學生上臺表演啞劇——“苦惱”,道具是一張“補考通知單”,另一位學生“同步解說”表演者的“苦惱”。起初,表演者的表演很單一,解說者的解說很簡短,我告訴學生,表演者不能簡單地“嘆口氣”就結束表演,要學會用表情、動作和心理使“苦惱”具體化;解說者要觀察表演者的細微變化,不然就無話可說。后來再做這個游戲時,學生的“同步解說”大有長進,再也不是之前的寥寥數(shù)語。
班主任找到他,遞給他一張“語文補考通知單”。雙手接過通知單,他匆匆地瞟了一眼,臉一下子變得通紅。放下通知單,他仰起頭,望著天花板,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隨后,他把頭轉向窗外,看著窗外那棵枯藤老樹,表情凝重,眉頭緊鎖,似乎在說:“唉,真倒霉。怎么辦?”隨后,他揉碎了通知單,丟在課桌里,坐下,捂著臉,一言不發(fā)。
一個“苦惱”可以“說”100多字。我讓學生表演“喜悅”“憤怒”等情緒,也“說”出了很多字。這項趣味活動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寫人的角度多了,文章自然會由短變長。
(二)給場景,明白“人物不能全是‘啞巴”
寫人記事通篇沒有對話,人物全是“啞巴”,這種情形在中職生的作文中很普遍。我給一個場景讓學生設想:早晨,你去集貿(mào)市場買菜,你一言不發(fā),所有的買家和賣家都不說話,那將是怎樣的情景?學生七嘴八舌后,我展示了一個作文片段:
過了十分鐘,老爸的桿子中了一條魚,他高興壞了。他沒有急著把漁竿拉起,而是在水中“溜魚”?!傲雉~”可以把魚的力氣耗盡,便于把魚拖上岸。果不其然,老爸釣了一條“喜頭魚”!向老爸學習,我也釣了幾條小魚,愉快而歸。(摘自學生的作文《釣魚》)
隨后,我讓學生討論什么是作文中“啞巴現(xiàn)象”(老爸和“我”都不說話),“啞巴現(xiàn)象”有什么不好(內(nèi)容不生動,沒有現(xiàn)場感,人物形象扁平化),并啟發(fā)學生怎樣設計對話(“我”設疑,老爸解惑;與老爸爭吵,“我”理屈詞窮,妥協(xié)),怎樣讓人物形象鮮活起來(多寫父子對話以及動作、表情)。
設計對話的過程很有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中明白了對話的作用和寫法。
(三)開協(xié)商會,明白“深入思考很重要”
就事論事,點到為止,缺乏深入思考,這也是中職生寫周記時的不足之處。一次,學生寫了一篇《為大媽點贊》的文章,大意是:在武漢,一群大媽乘公交車時不跟年輕人爭座位,而是自帶小板凳獨自坐下。敘事之后,作者熱情洋溢地贊美大媽(“她們與人為善,素質(zhì)高”),并且加了一句議論(“社會需要這樣的正能量,需要弘揚這樣的公德意識,我們年輕人應該向這樣的大媽學習”),至此文章結束。
學生關心時事,懂得“一事一議”,應該表揚;只是議得太少,議得膚淺,說服力不強。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我主持了一場協(xié)商會,請學生扮演大媽、司機、乘客、政府職員,談一談各自的觀點。談論的焦點是大媽的做法合不合理?我們要不要向大媽學習?協(xié)商會很熱鬧,大家在爭論中達成了五點共識。
(1)為他人著想,大媽自帶小板凳的出發(fā)點是對的。
(2)自帶小板凳乘坐公交車,存在風險。公交車一旦拐彎、加速或減速,大媽很容易摔倒。
(3)早晚高峰期,建議大媽不要乘坐公交車。
(4)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年輕人應給老年人讓座。
(5)政府應加大投入,改善交通運輸。
這次協(xié)商會后,我讓學生評論“共享單車從輝煌到沉寂”“沉迷‘王者榮耀何時了”等時事新聞,他們的分析能力提高了,并且觀點不再偏頗。對于寫作教學,思維是一個核心問題。中職生的思維往往存在從眾性、單一性、絕對性等問題。如何解決?讓學生質(zhì)疑、爭鳴、協(xié)商,學會批判性思維。
三、讓學生“忽逢桃花林”,不覺得枯燥
除了講授基本的寫作技巧外,我時常變換花招吸引學生,希望他們不討厭寫作,甚至愛上寫作。
(一)玩“文字游戲”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構思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讓學生玩“文字游戲”——串詞語,編故事。即每個學生說一個詞語,10個詞語為一個考題,另一名學生現(xiàn)編故事,當堂口述,10個詞語都用上了為成功。課后,把口述的文字寫成小作文。這種“文字游戲”,參與的學生越多,挑戰(zhàn)難度就越大,趣味性就越強,很多學生樂此不疲。
還有類似的“文字游戲”,如編一個故事,把全班學生的姓名都“串”上去。雖然這樣的任務有難度,但極大地吊起學生的胃口,很多學生躍躍欲試,繼而寫出了《我們的全家福》《匆匆這年》等佳作。
(二)寫“另類文”
中職生寫得最多的是記敘文,話劇和小說他們很少寫。教材中有豐富的寫作資源,“如果能利用好教材,有意識地結合學生實際選擇結合點,對教材進行仿寫與遷移,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讀寫融合”。
教材中有《雷雨》,我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并演出。演出很成功,但我告訴學生:“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原創(chuàng)劇本,自己編,自己演,那才是真正的成功?!痹谖业闹笇拢瑢W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陸續(xù)寫了多個劇本,如《寢室風云》《戀愛風波》等。教材中有《最后一片葉子》,小說采用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尾方式。為了掌握這種寫法,我鼓勵學生寫小說。雖然他們寫的小說,情節(jié)簡單,人物形象不鮮明,語言欠精練,但他們能活學活用,這便是進步的表現(xiàn)。
(三)設“有獎征文”
學生對寫作難免有懈怠的時候,我見機行事,設置“有獎征文”,喚醒他們的寫作欲。獎品是多樣化的,如精美書簽、微信紅包、平時加分、作業(yè)減免等。
一次,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題:預留給兒子(或女兒)的信。中職生還沒有結婚,有的還沒有談戀愛,居然要給自己未來的孩子寫信,這是一件富有想象力、很奇特、很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何況還有獎勵,因而學生都積極參加,寫出了很多情真意切的“雞湯文”。
四、讓學生“溫暖如春”,不覺得失落
很多中職生不喜歡寫作文是因為他們曾經(jīng)受到過“傷害”——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尊重和表揚。黃全愈先生說“教育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往油箱里注油”,我記住了這一點,常常從細節(jié)入手,關愛學生。
(一)評語——撥動心弦
批改學生作文,我從不敷衍了事,總是仔細地讀,認真地寫批語。挑亮點,說長處,給建議,提希望,短則幾十字,長則幾百字,言辭真誠,情意殷切。這樣做雖然辛苦,但對那些寫作基礎差、讀初中時很少得到教師重視的學生來說,很有意義。
(二)“明星”——傳經(jīng)送寶
“職校教師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傾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要傾聽,還要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表達出來。只有做好了這些‘準備動作,職校教師才能夠找準教育的起點?!泵看卧u講作文時,對那些優(yōu)秀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我除了表揚外,還會邀請作者到講臺前分享他們的寫作經(jīng)過和心得體會,有時候還會請他們朗讀自己的作品。每一個被邀請者,往往有“明星”一樣的優(yōu)越感。
(三)表揚——廣而告之
我辦了一份班級報紙——《彩虹橋報》,每月出版一期,每期16版。對那些優(yōu)秀的文章和精彩的片段,我會及時登報;并且開辟“光榮榜”欄目,表揚本月的寫作勤奮者、進步者、創(chuàng)新者。除了出版報紙外,我還把報上的文章發(fā)表到新浪博客上,力求“放大”中職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中職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重要抓手,也是素質(zhì)教育賦予語文教師的基本責任,它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改進。唯此,中職生的寫作能力才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芬.寫作訓練因用好教材而高效[J].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8(6):19-21.
[2]劉景忠.從育人到教書,從教育到職業(y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