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晶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因家長愛子心切,加之家園之間溝通不及時,導致誤解而出現(xiàn)投訴事件在所難免。當教師被投訴后,“資深”教師由于經(jīng)驗豐富、溝通能力強,能及時運用教師的專業(yè)經(jīng)驗與家長剖析問題,所以容易化解矛盾,得到家長的認同;而“資淺”教師則因擔心被追責、不善言談、平時對幼兒的觀察不夠細致等原因,常常找不到矛盾的切入點而處于束手無策的被動狀態(tài),不懂得該如何及時遏制負面言論的蔓延,從而導致其在家長中的受信任度岌岌可危。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資淺”教師正確應對家長投訴的方法。
主動出擊,發(fā)揮“正式群體”的積極作
用,將投訴事件變?yōu)闇剀疤崾?/p>
某天,班主任T老師接到家長的投訴電話:“我家孩子說L老師經(jīng)常不分點心給他。老人家說每次接的時候孩子都說肚子餓,都要去買面包?!比绻恰百Y深”教師接到這樣的投訴,首先會考慮的是一個班級有三位教師,而且L老師不是負責分發(fā)點心的保育老師,為什么孩子唯獨說是L老師?其次,孩子每次去面包店真的是因為肚子餓了嗎?但是只有兩年工作經(jīng)驗的“資淺”老師L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每天都吃點心,怎么亂說話呢?”經(jīng)了解,由于該幼兒動作比較慢,L老師經(jīng)常會說:“你這么慢,大家把點心都吃完了?!保ㄆ鋵嵾€是照樣有他的點心)于是,幼兒告訴家長:“老師沒有點心給我吃了?!睆膬和睦韺W的角度來說,該幼兒是將自己的想法變成了“事實”而非真正的事實。但是,這種情況也說明了“資淺”教師沒有注意與幼兒溝通時的語言藝術和與家長之間的及時互動,造成了幼兒、家長對教師的不滿。
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借助班級微信群來化解。首先,從關心的角度在群里與大家互動,探討幼兒放學喜歡去買零食的情況。這一討論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很多幼兒都存在同樣的情況,家長們也都在群里分析原因。其中一位家長分享了一段話:“媽媽問:‘你不是在幼兒園吃飯了嗎?怎么又想吃東西了呢?幼兒回答:‘我沒吃飽!媽媽:‘你吃了多少?幼兒:‘兩碗。老師說我的肚子圓鼓鼓的……”此時教師應站出來為孩子說話:“他不是故意撒謊,他的目的只是想要吃零食?!边@一“站”會讓所有的家長都覺得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戰(zhàn)線,你是真的為孩子在說話。緊接著,從專業(yè)角度解讀幼兒為什么在吃飽的情況下還想吃零食:“因為外面的食物比較重口味,而幼兒園里的飲食比較清淡。另外,幼兒園的食物是統(tǒng)一的,沒有挑選的余地,但是外面可以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進行挑選,他們喜歡這個自主選擇的過程?!逼浯?,為家長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建議大家適當帶一些有營養(yǎng)的小零食來接幼兒,例如水果、酸奶等,滿足他們的小心思。最后,作為“資淺”的年輕教師,還要主動面對家長,與投訴的家長進行溝通,承認自己言語上的不妥讓幼兒感到不安,與家長探討如何幫助幼兒提高做事情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經(jīng)常在群里發(fā)送一些幼兒吃點心的視頻或照片,特別是有新的餐點提供的時候。針對有些幼兒不喜歡吃某些食物的情況,應及時與家長溝通,為家長答疑解惑,解除他們的疑慮。當這一切都做完后,不僅該事件平息了,教師在家長心目中的受信任程度也會有所增加,家長自然也就不會輕易投訴。
正當反駁,讓家長“破解”投訴事件,
化解“非正式群體輿論”的消極影響
一天晚上,岳岳小朋友的媽媽生氣地給班主任T老師發(fā)了一張照片并留言,照片上顯示岳岳小朋友脖子后面有幾道紅色劃痕,而孩子說是L老師捏的。班級幾位教師分析后發(fā)現(xiàn),紅色劃痕旁邊有個小包,如果是用手捏的,是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小包的,劃痕有可能是被蟲子咬后孩子自己抓的。與此同時,該家長已經(jīng)將照片發(fā)在了“非正式群”里。
所謂“非正式群”,就是沒有教師參與其中的微信群或者幾個“看法一致”的家長組建的小群體。這種“非正式群”存在消極和積極的兩面性。積極的一面,例如,幾個家庭相約周末帶孩子一起活動;消極的一面,有的家長會將一些未得到證實的事情或者正在處理中的問題直接發(fā)在該群里,并發(fā)表一些負面言論,造成消極影響和不必要的恐慌。例如本事件,家長和教師還未進行核實,便在“非正式群”里認定L老師捏了孩子,于是引起了家長的躁動:“是嗎?回家我也趕緊檢查下孩子是否有受傷?!薄拔衣犝fL老師對孩子很‘兇”……
T教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班級群里發(fā)起了活動——“大家來找茬”,將照片發(fā)在群里大家一起分析,最后達成了共識。首先,劃痕有好幾道且長短不一,不像是捏的;其次,旁邊有像是被小蟲子咬過的小包,劃痕會不會是孩子因為癢去抓的;再有,如果是被捏的,會出現(xiàn)淤青,但是從圖片來看并沒有。不一會兒,該家長私信教師,說又問了孩子,孩子說L老師幫他塞汗巾的時候碰到脖子后面,有點疼,所以家長就認為是老師捏了孩子。家長主動在群里澄清了說法,L老師也同時在群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真心愛孩子,但是因為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有的時候觀察不到位、對孩子過于嚴格等。L老師誠懇的態(tài)度以及對問題處理的嚴謹獲得了家長們的理解和信任,投訴事件平息了。
這個事件也給L老師提了個醒,要隨時關注幼兒的情況,特別是有異常的時候,應該及時與家長互動,了解情況。同時也給所有的“資淺”教師提了個醒,家長在不同的群體里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和言語,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家長沒有完全信任教師的一種表現(xiàn)?!百Y淺”教師一般都比較年輕,精通信息技術,可以經(jīng)常在群里分享育兒知識讓家長查看、提問,有效增加“資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機會。同時,可以在微信群里上傳一些共享資源,鼓勵家長共同參與,不知不覺地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讓家長相信每一個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助者,在遇到問題時,家長也愿意與教師先溝通而不是直接投訴。
讓幼兒牽線搭橋,調(diào)和家園關系,
觸發(fā)“愛屋及烏”的積極效應
曾有家長抱怨:“孩子整天在幼兒園里玩,什么都沒學!”孩子在“玩”中到底獲得了什么?為了打破家長的偏見,首先,我們非常重視讓幼兒談談在今天的活動中自己收獲了什么,讓幼兒回家后能侃侃而談;其次,在群里與家長互動,如何引導幼兒談自己在幼兒園里的收獲;再次,經(jīng)常將幼兒活動的照片和成果發(fā)在班級群里,讓家長看到幼兒的活動狀態(tài)。
記得有一次我就某幼兒5分鐘的活動寫了一篇近2000字的觀察記錄,從學習品質(zhì)、學習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幼兒的內(nèi)心變化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記錄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當我把這份觀察分析記錄發(fā)給幼兒家長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句話是:“老師,你等下,我去開電腦,手機屏幕太小了。”過了一會兒,家長回了這樣的一段話:“作為家長,看到老師對孩子的這份學習分析我倍感驚嘆和慚愧。感謝您對孩子的努力予以了肯定,推動他進一步細心探索和大膽嘗試,最終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成功喜悅。這些都是平日在家比較難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讓我慚愧的地方。在此之前我一直苦惱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應當如何改善,是您給了我最好的答案,原來不是他的專注力不夠好,而是我們家長給他專注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對結果急于求成。感謝老師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更獨立的一面,我也會參照老師的好方法,在他以后的自主學習中多觀察、善肯定、巧引導?!蔽蚁?,當我們把對幼兒的這些“愛”都傳遞給家長的時候,投訴事件也就不復存在了吧。
家長之所以會投訴,最終還是歸結于對自己孩子的“愛”,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將自己專業(yè)的“愛”傳達給家長:膽小的孩子我們會給予他們勇敢的“愛”,讓他回家對爸爸媽媽說“我今天上臺講故事的時候老師給我點贊了”;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我們要給予他們鼓勵的“愛”,讓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突然就會自己整理衣服了;調(diào)皮的孩子我們給予的愛就更多了,嚴厲的“愛”讓他學會約束自己,輕松的“愛”讓他有釋放自己天性的空間,贊賞的“愛”讓他們和同伴發(fā)現(xiàn)除了調(diào)皮以外的閃光點……我們要讓幼兒把教師這些獨一無二個性化的“愛”傳遞給家長,讓家長體會到教師之“愛”的細膩與深刻,觸發(fā)“愛”的積極效應。
雖然說愛摸不著,但是孩子、家長的心靈卻能感覺得到。所以,“資淺”教師應對投訴的靈丹妙藥就是——與孩子、家長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