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我國沿海區(qū)域廣闊,多受臺風干擾,且一年中風力較強月份較多。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擴大發(fā)展,塔吊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由于受到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需在海域條件下設立塔吊,且滿足抵抗臺風的干擾及在風力較強環(huán)境下橋梁施工需求。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跨度大,海域環(huán)境復雜,搭設鋼棧橋高度有限,汽車吊、履帶吊無法滿足橋梁施工過程中的重要要求。塔吊的使用已經成為必選項目,塔吊基礎的正確選擇不僅能節(jié)約項目經費,而且也能為施工提供便利。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 (B0~B58) 位于平潭縣穿越山谷,連接大練鄉(xiāng)與蘇澳鎮(zhèn)兩地,水陸交通較不便主體位于東海海域,水位受潮汐影響。下部施工搭設鋼棧橋作為施工平臺,鐵路梁采用雙孔連做造橋機進行節(jié)段梁架設,公路梁采用懸臂現澆法施工。由于鋼棧橋高度有限,汽車吊、履帶吊無法滿足公路連續(xù)梁施工過程中的起重要求,需在海中設立塔吊,以滿足公路梁施工需求。
淺覆蓋層區(qū)域鋼管樁不能提供抗拔力,利用鋼管樁群共同抵抗傾覆荷載。鋼管樁端面為與巖層的接觸面為傾覆節(jié)點,再放置配重塊,使鋼管樁只抗壓不抗拉。
抗臺塔吊基礎采用9根Φ720×14mm的鋼管樁,按照正方形的對角線布置,中心1根,兩個對角線各4根,最外側樁距里側樁3.5m,里側樁距中心樁2.5m,樁頂對角線方向由2根雙拼56b工字鋼做主梁,配重分配梁由12根雙拼40b工字鋼組成,鋼管樁之間的平聯和斜撐由雙拼28b工字鋼組成。
表1 塔吊基礎材料參數
本次驗算選取TC7035B-16型70m臂長塔吊,節(jié)數為16節(jié)是最不利荷載 (見表2)。計算鋼管樁,使其僅受壓不抗拔,并考慮非工況與工況。
非工況:塔吊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并且承受14級風荷載。
工況:塔吊處于工作狀態(tài),并且承受8級風荷載。
表2 塔吊基礎荷載
計算主梁及配重分配梁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與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工況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 (恒載+活載)。
工況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 (恒載+1.4活載)。
塔吊基礎計算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計算,鋼管樁采用梁單元模擬,根部固結,主梁、配重分配梁采用梁單元模擬,主梁與鋼管樁連接采用節(jié)點連接,主梁與配重分配梁采用節(jié)點連接。
3.3.1 配重塊計算
配重塊由C30的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厚度為0.3m。每塊配重塊重:0.5× (1.642+9.114) ×3.736×0.3×26=313.438kN。3.3.1.1 工況下配重塊計算
鋼管樁的最大壓力為455.5kN,最大拉力為225.7kN,在不加配重塊時有部分樁將抗拔,所以需要加配重塊來平衡鋼管樁的拉拔力。
總拉拔力:222.2+225.7+63.4+41.9=553.2kN,故需要兩塊配重塊來平衡鋼管樁的拉拔力。
當加上配重塊后鋼管樁將不產生拉拔力,全部為壓力,滿足要求。此時的鋼管樁最大應力為151.3MPa<195MPa,故滿足要求。
3.3.1.2 非工況下配重塊計算
塔吊在非工況荷載下,且不放配重塊時,鋼管樁的最大壓力為473.1kN,最大拉力為303.4kN,及在不加配重塊時有部分樁將抗拔,所以需要加配重塊來平衡鋼管樁的拉拔力。
總拉拔力:222.2+225.7+63.4+41.9=553.2kN,故需要兩塊配重塊來平衡鋼管樁的拉拔力。
將配重塊加載到模型上,通過計算得出鋼管樁的豎向力,當加上配重塊后鋼管樁將不產生拉拔力,全部為壓力,滿足要求。此時的鋼管樁最大應力為154.8MPa<195MPa,故滿足要求。
綜上所述:為保證塔吊基礎在工況及非工況荷載下只抗壓不抗拔,每側需要2塊,共需8塊配重塊。
3.3.2 主梁計算
(1) 主梁強度計算。主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主梁的最大應力為195 MPa≤195MPa,故符合要求。
(2) 主梁變形計算。主梁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最大變形為1.45mm<L/400=30mm,故符合要求。
3.3.3 分配配重梁計算
(1) 配重梁強度計算。主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配重梁的最大應力為142MPa≤195MPa,故符合要求。
(2) 配重梁變形計算。配重梁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最大變形為1.45mm<L/400=8.84mm,故符合要求。
經過上述計算:主梁及配重分配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的強度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變形都滿足要求。
3.3.4 鋼管樁基礎計算
由模型可知鋼管柱基礎所承受的單根樁的最大荷載783kN,故單樁樁頂荷載設計值F=783kN。鋼管樁基礎采用樁長為10m,直徑為0.72m的鋼管樁。
由《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 (JTG D63—2007)得,αi、αr=1.0;qrk=200kPa。
[Ra]=0.5×[3.14×0.72×1.0× (55×5.3+90×4.7)+1.0×0.722×3.14/4×200]=848.4kN。
故,塔吊基礎鋼管樁承載能力容許值為848.4kN≥783kN,滿足承載能力要求。
鋼平臺基礎承臺尺寸8.485m×8.485m×0.56m,主梁采用2I56工字鋼,次梁采用2I40b工字鋼連接。鋼平臺主梁嵌入鋼管樁560mm。剪刀撐采用雙拼28b工字鋼、25槽鋼、20b工字鋼。塔機腳柱與主梁采用焊接方式連接,腳柱之間采用L75×75×7角鋼加固;塔機鋼平臺增加壓重;標準節(jié)與鋼平臺之間設置斜支撐,標準節(jié)安裝抱箍,與斜支撐焊接,使用2I28工字鋼。塔吊基礎底部與剛橫梁采用焊接連接,其焊縫總長度不小于40cm,焊接不足面積出采用加勁板補強,且焊縫角尺寸不的小于6mm。鋼管對接采用全熔透對接焊,剪刀撐與鋼管樁之間連接采用角焊縫,焊縫角尺寸不得小于較薄板的板厚。
淺覆蓋層區(qū)域鋼管樁插打施工時,以振動錘的錘擊力來校核鋼管樁端截面承載力。
這種塔吊基礎解決了淺覆層鋼管樁不能承受拉力的問題,并且滿足的抗強臺風的使用需求,不僅解決了海上施工面臨的諸多的問題,還通過材料的周轉使用節(jié)約了成本。
[1] TB 10002.2—2005(2),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
[2] GB 50009—2010,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
[3] GB 50068—2001,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S].
[4] GB 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
[5]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