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毓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人民醫(yī)院影像科,江蘇鹽城 224100
腰間盤突出為骨科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以腰椎退行性改變?yōu)椴±砘A,外力作用下破壞椎間盤纖維環(huán),導致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脊髓而引起的綜合征,可引起腰部疼痛、雙下肢麻木及放射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行動功能及日常生活[1]。CT是利用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和精確準直的射線進行人體某部位斷面或連續(xù)掃描以進行疾病診斷的醫(yī)療技術,具有良好的密度及空間分辨能力,廣泛適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在骨骼肌肉系統(tǒng)病變的診斷中具有明顯應用優(yōu)勢[2]。該院近年以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取得理想效果,文章現(xiàn)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該院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72例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為35~73歲,平均年齡為(50.97±3.49)歲,病程為 8個月~6 年,平均病程為(3.18±0.95)年。 癥狀及體征:19 例(26.39%)膝反射、踝反射異常,17例(23.61%)腰痛和/或腿疼,5例(6.94%)拇指背伸力減弱,31例(43.06%)足背外側外踝部感覺異常,46例(63.89%)直腿抬高實驗陽性,46例(36.11%)加強實驗陽性。
診斷儀 器:SIEMENS SOMATOM;SENSATION 64排CT。檢查時,患者仰臥屈膝,行常規(guī)平掃,部分患者加用增強掃描,掃描范圍L3-S1椎間盤。掃描參數(shù):矩陣為 512×512,層厚、間隔均為 5 mm,螺距為 2.0,重建參數(shù)為1.25 mm。請該院影像科2名資深醫(yī)師共同閱片,以兩人相同結論為診斷結果,意見分歧則商議而定。
①椎間盤具體情況,如位置、密度及形態(tài);②側隱窩、椎管經線;椎弓病變、椎小關節(jié)及椎體;③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評價CT診斷正確率。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診斷正確率為97.22%,手術病理診斷正確率為100.00%,相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CT診斷結果和臨床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對比[n(%)]
直接征象:新月型37例(51.39%),丘半圓形19例(26.39%),不規(guī)則形 16例(22.22%);出現(xiàn) Schmorl結節(jié)者 18例(25.00%),突出髓核橫徑為 7~11 mm,平均為(8.05±0.84)mm, 前后徑為 2.5~6 mm, 平均為 (3.96±0.42)mm。間接征象:硬膜囊受壓變形者59例(81.94%);硬膜外脂肪間隙異常者55例(76.39%),如移位、變窄;椎管狹窄且黃韌帶肥厚者24例(33.33%);有鈣化者21例(29.17%);小關節(jié)增生者 61例(84.7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腰椎病變,多見于腰4-5和腰5-骶1,數(shù)據統(tǒng)計構成比約占93%~96%[3]。該病多見于中青年體力勞動者,男女比6~8:1。導致腰間盤突出癥的病因較多,包括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長期反復外力損傷、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弱點、先天腰骶異常等[4]。由于椎間盤缺乏血運,修復能力弱,因此,在椎間盤退變(內因)和急性損傷、勞損(外因)共同作用下極易發(fā)生椎間盤內纖維破裂,引起癥狀[5]。
CT能夠很好的顯示復雜結構骨關節(jié)的骨質結構、解剖關系以及軟組織囊性及鈣化病變,是臨床普遍公認的診斷骨骼肌肉病變的有效方法[6]。特別是近年螺旋CT增強掃描和CT造影技術的應用,更是大大提高了CT的診斷準確率[7]。目前,已有諸多研究證實CT診斷腰間盤突出的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X線攝影。龐勇等人[8]在研究中指出,CT腰椎間盤突出診斷陽性率(96.7%)高于常規(guī)X線(76.2%),指出CT能夠為臨床診治腰間盤突出提供更豐富準確的影像學依據。該次臨床研究中,CT診斷中膨隆型腰間盤11例,突出型31例,經骨突出型8例,脫垂游離型20例,診斷準確率97.72%,與王忠明[9]報道的CT陽性診斷率(98.1%)和齊鵬等[10]報道的CT診斷符合率(97.4%)相近,同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肯定了CT診斷腰間盤突出的效果與優(yōu)勢。其主要影像特征表現(xiàn)為CT下可見椎間盤后緣朝椎管內局限性突出,突出方向多與椎間隙方向一致,一般與椎間盤相連,少數(shù)游離或鈣化;病變腰椎硬膜外脂肪變窄或消失,病變腰椎硬膜囊前緣和(或)側緣變平或凹陷,少數(shù)神經根移位,多數(shù)淹沒。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中2例腰間盤突出漏診,漏診率2.78%,后經手術病理證實,2例患者均為游離型椎間盤突出,其原因考慮為脫出髓核組織小且距離椎間隙水平較遠,造成顯影不明,導致漏診[11]。對此,針對有腰椎間盤突出臨床癥狀和體征,但CT診斷呈陰性者,建議聯(lián)合MRI等其他影像學方法,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此外,該研究中,椎間盤突出平面、方向、類型、硬膜外脂肪層影像改變、硬膜囊改變等直接、間接征象均在CT影像下有較好的顯示,但神經根淹沒現(xiàn)象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CT診斷脫出椎間盤有無壓迫神經根的靈敏度,考慮原因為脫出椎間盤和神經根密度相似有關[12],對此,對于有明確診斷需要者,可予以脊髓造影,以提高顯示效果。
綜上所述,CT可直觀顯示腰椎病變及嚴重程度,是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手段,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影像學依據,值得推廣使用。
[1]李強,劉祖耀,楊華清,等.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癥狀體征與CT影像學表現(xiàn)關系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8):140-142,145.
[2]江時忠,王士維,夏花,等.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CT與MRI影像學臨床診斷對照探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5):816-818.
[3]陳明,王艷芹,呂培敬,等.MRI和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CT和 MRI雜志,2017,15(6):142-144,152.
[4]馮志學,羅少生,余裕珍,等.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癥狀體征與CT影像學表現(xiàn)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1):82-85.
[5]王俊琴,陳明安,張海燕,等.MRI與CT檢查腰椎間盤突出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7):1343-1345.
[6]楊毅,陳彪.脊柱負荷增加對腰椎骨質增生及腰椎間盤病變影響的CT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25(36):73-76.
[7]伍竟,黃志軍,焦琳,等.CT影像下熱敏灸聯(lián)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34):134-137.
[8]龐勇,何崇保,楊平,等.回顧性分析16排CT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綜述,2014,20(9):1678-1680.
[9]王忠明,楊宏濤.CT與MRI在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20):2055-2057.
[10]齊鵬,肖嵩華,張西峰,等.術中三維CT導航下微創(chuàng)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療效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3):220-228.
[11]關家文,孫海濤,劉維財,等.影響L5S1節(jié)段椎間孔鏡入路的影像研究和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23):2123-2127.
[12]李欣文,韓偉,劉濤,等.CT與MRI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