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經(jīng)·國風》中晉地民歌的音樂性探析

2018-06-15 18:32易柯宇
藝術評鑒 2018年8期

易柯宇

摘要:《詩經(jīng)·唐風》和《詩經(jīng)·魏風》是晉地早期民歌藝術的的代表,春秋時期晉地民歌的音韻優(yōu)美、樂句流暢、曲調(diào)豐富,在研究晉地音樂、文學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魏風》 《唐風》 音韻美 樂句美 曲調(diào)美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8-0014-02

自古以來詩歌與音樂的關系就密不可分。先秦時期,詩樂舞是人們表達感情、抒發(fā)思想情懷最普遍的藝術形式。《樂記·樂本篇》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尚書·堯典》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論,神人以和”?!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樂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如顧頡剛所言“《詩經(jīng)》所錄全為樂歌”?!对娊?jīng)》共305首樂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國風》又是我國最早的民歌選集。

《詩經(jīng)》十五國“風”中《唐風》與《魏風》都是產(chǎn)生在今天的山西境內(nèi),屬于晉地早期的歌謠。《唐風》與《魏風》所產(chǎn)生的地區(qū)正是當時黃河文明的核心地帶,同時這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唐風》12首與《魏風》7首,這19首作品展現(xiàn)出了晉地文學藝術的早期形態(tài),這19首晉地早期民歌是黃河文化的產(chǎn)物,極具紀實性,對現(xiàn)今的文學與藝術研究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晉地民歌從內(nèi)容上反映出了當時晉地社會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政治生活;反映了晉地人們的愛情與婚姻及耕織、狩獵、采桑等農(nóng)業(yè)生活;反映了晉地的民俗民風及人民的審美意識。晉地民歌音韻優(yōu)美,曲式豐富多樣,語音簡樸、明凈又生動,反映了春秋時代晉地民間音樂文化的特點。

一、《唐風》《魏風》語言的音韻美

(一)摹聲摹形的重言和雙聲疊韻

重言疊詞的運用不僅能摹狀擬聲,還能湊足音節(jié),促成節(jié)奏格局的形成,使節(jié)奏變得平穩(wěn),句子變得齊整和諧。在《國風》晉詩19首中重言疊詞的運用十分豐富,如用來表示聲音的“坎坎”伐木聲,“肅肅”鳥煽動翅膀之聲;用來形容事物狀態(tài)的“糾糾”描摹葛鞋纏繞交錯的樣子,“鑿鑿”形容石頭在水中很鮮明的樣子,“皓皓”形容石頭很潔白,“粼粼”形容水清見底的樣子,“湑湑”“菁菁”樹葉茂盛之狀,“悠悠”用來形容天空高遠之狀;用于描寫人物狀態(tài)的“摻摻”形容女子手柔弱纖細的樣子,“提提”描寫走路舒適安詳?shù)淖藨B(tài),“閑閑”形容從容不迫的樣子,“泄泄”描寫人多的樣子,“瞿瞿”形容人謹慎警惕的狀態(tài),“蹶蹶”形容人勤奮向上的樣子,“休休”形容人安閑自得的樣子,“踽踽”“睘睘”描摹人孤獨無依之狀,“居居”“究究”描摹人傲慢無禮之狀。

《國風》晉詩19首中的雙聲疊韻詞也極其生動形,增強抒情描寫的效果,并使詩歌的節(jié)奏整齊,增強了音樂美。如疊韻詞“宛然”“沮洳”“無度”“如玉”“椒聊”“綢繆”。雙聲詞“碩鼠”,這些雙聲疊韻詞吟起來促使氣息流暢,聲腔統(tǒng)一,富有韻律感,同時還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事物、人物的聲色狀貌,感覺躍然紙上,給人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二)音樂性的多樣韻律

自古以來詩歌的傳統(tǒng)就是對韻律的運用。王力認為《詩經(jīng)》韻分辨二十九部[1]?!秶L》晉詩19首中用了陽部、月部、幽部、侯部、質(zhì)部、藥部、真部、蒸部、覺部、魚部、脂部、耕部、職部、歌部、元部、屋部、宵部、之部、文部共19部[2]。在《國風》晉詩19首詩歌中用韻的方式也豐富多樣。

虛字用韻??追f達在《關雎》詩后疏中曰“詩之大體,必須依韻,其有乖者,古人之韻不協(xié)耳。之、兮、矣、也之類,本取以為辭,雖在句中,不以為義,故處末者,皆字上為韻?!痹凇秶L》的晉詩十九首中如“之”者,《唐風·有杕之杜》中“中心好之,曷飲食之?”?!百狻闭?,《魏風·十畝之間》中“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此類虛字,上為韻,無實意也。虛字用韻是為聲韻協(xié)和,能使曲調(diào)諧和,同時也有利于情感的延續(xù)。

顧炎武認為古人詩歌“言盡而意唱,歌止而音不絕,意盡而文不足”。在古時由于歌唱需要,雖然意義已經(jīng)表達完全了,但是音聲不停,所以要加上不表意的字來補足,使音聲和諧,也促使情感的抒發(fā),這正是因為有虛詞的運用。

二、《唐風》《魏風》樂句的線條美

《詩經(jīng)·國風》中的19首晉地民歌,音韻之美,節(jié)奏感之強,在樂句句式上既有齊言樂句,又有長短間隔、相互交替雜言樂句。

(一)樂句節(jié)奏平穩(wěn)、和諧的線條發(fā)展

齊言樂句的歌謠全部都是四言一句,一句兩音,重章復迭,給人整齊、勻稱、均衡的美感,吟誦起來朗朗上口,完美地體現(xiàn)出了音樂的平衡美。兩音節(jié)為一停頓,這種二拍子的節(jié)奏韻律使人感覺鏗鏘有力,明快爽朗,節(jié)奏平穩(wěn)凝重。如《魏風·葛屨》《魏風·碩鼠》《唐風·蟋蟀》《唐風·有杕之杜》。

五言句在一般在傳統(tǒng)詩體歌謠中,都是偶爾用之,例如《魏風》和《唐風》中出現(xiàn)的有《魏風·伐檀》《魏風·汾沮洳》《魏風·園有桃》《唐風·山有樞》《唐風·揚之水》《唐風·綢繆》《唐風·杕杜》《唐風·羔裘》《唐風·鴇羽》《唐風·無衣》。這些作品中的五言句在詩中都是偶爾用一至三句。

(二)樂句節(jié)奏參差錯落、平中求變的線條起伏

一般的傳統(tǒng)詩體都是平整的四言句,在《國風》晉詩19首中出現(xiàn)有三言至八言的各種句式。這些雜言形式的樂句靈活多樣,長短有致,富于變化,極具表現(xiàn)力,給人一種波瀾起伏的感覺。

《國風》晉詩19首的這些歌謠中,三言至八言樂句以不同形式的組合,不同句式的參插促使作品音樂感的推動與發(fā)展,使呼吸氣口有快有慢,推動情緒變化,讓作品更具流動性。給人高低起伏的變幻之美。

三、《唐風》《魏風》曲調(diào)的復沓美

《唐風》和《魏風》中民歌曲調(diào)以的重復和變化重復為主,節(jié)奏以齊言四句為主,雜言樂句附之穿插。《唐風》和《魏風》單從曲調(diào)結構上看比較簡單,只有兩種形態(tài):“同調(diào)體”和“復調(diào)體”。

(一)悠遠回環(huán)的平衡之美

《國風》晉詩19首中“同調(diào)體”的詩歌大都是“分節(jié)歌”的形態(tài),以同一曲調(diào)反復多段歌詞的歌曲形式,其中各段歌詞在字數(shù)、韻律等方面均大體相同?!巴{(diào)體”形態(tài)的詩歌中又分為“主歌重復結構”與“主歌+副歌重復結構”。

“主歌重復結構”的詩歌有《汾沮洳》《陟岵》《十畝之間》《伐檀》《碩鼠》《蟋蟀》《山有樞》《綢繆》《羔裘》《鴇羽》《無衣》共11首。在“同調(diào)體”的“主歌重復結構”中《汾沮洳》《陟岵》《伐檀》《碩鼠》《蟋蟀》《山有樞》《綢繆》《鴇羽》是3段的重復樂段,《十畝之間》《羔裘》《無衣》是2段的重復樂段。

“主歌+副歌重復結構”的詩歌有《園有桃》《有杕之杜》《杕杜》《椒聊》《采苓》共5首,其中副歌的詞是完全重復的。在“同調(diào)體”的“主歌+副歌重復結構”中《唐風·采苓》是帶副歌的3段重復樂段,《園有桃》《有杕之杜》《椒聊》《杕杜》是帶副歌的2段重復樂段。這種重章疊句,反復吟唱的“同調(diào)體”曲調(diào)給人以一唱多嘆的深情之感。

(二)不失變化的“中和”之美

在《國風》的晉詩19首中還有幾首屬于“復調(diào)體”形態(tài),它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曲調(diào),唱多段歌詞的歌曲形式。在《魏風》與《唐風》的“復調(diào)體”形態(tài)的詩歌中分為三種,第一種:“第一曲調(diào)主歌重復+第二曲調(diào)后置尾聲的兩段體結構”。這類重章附句的詩歌,在晉詩19首中有《唐風·揚之水》。

第二種:“第一曲調(diào)主歌重復+第二曲調(diào)主歌重復的兩段體結構”,兩段旋律各自重復連綴。在晉詩19首中有《唐風·葛生》。

第三種:“第一曲調(diào)主題+第二曲調(diào)主題直接連綴結構”,兩段詩歌毫無規(guī)律,兩個單一曲調(diào)直接連綴。在晉詩19首中有《魏風·葛屨》。

《國風》中的晉詩19首中,除了單曲連綴詩歌《魏風·葛屨》沒有重復詞曲外,其余18首詩歌的反復吟唱都流露出音樂的一種復沓美。這種反復強調(diào)、重復吟唱是一種思想與態(tài)度的表達,是強調(diào)主題的一種方式,既突出了事件,又抒發(fā)了感情。

四、結語

《詩經(jīng)·國風》是我國最早的民歌選集,其中《魏風》《唐風》是反映早期晉地民歌創(chuàng)作風貌與晉地早期歷史生活各方面的珍貴資料,對研究晉地早期民歌的音樂性也有著極大的價值。晉地是我國中華文明重要的發(fā)源地,對晉地文化與藝術的探索與研究是文藝工作者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1][2]王力.詩經(jīng)韻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韓軍.晉之風山西民歌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

[4]李政清.《詩經(jīng)·唐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9年.

[5]侯玲.《詩經(jīng)·魏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喻貴珍.音樂與民俗視域下的《詩經(jīng)·國風》考[D].重慶:西南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