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
在有關中國天主教的研究中,本地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它既與天主教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處境、未來走向等問題密不可分,又反映出天主教與中國宗教、社會、文化、習俗的相遇和對話等議題,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然而,要想解決好這樣一個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要共同面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議題也并非易事。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趙秀麗博士在這部《調適與應對: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在華處境研究——以天津〈益世報〉為中心的考察》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天主教傳入中國的歷史雖然沒有佛教悠久,但是也很漫長。從歷史發(fā)展脈絡來看,作為與中國宗教、文化存在巨大差異的天主教,要想在中國存在下來,傳播開去,就必須在與中國宗教、社會、文化、習俗等不斷碰撞與融合的同時,進行本土化的艱難跋涉。近代天主教的來華傳播,尤其是本土化進程本身頗為復雜,如何深度解讀天主教與中國宗教、社會、文化、習俗的各種復雜關系,闡釋本土化的問題,不僅涉及從國外來華傳教的天主教團體、個人及其對中國宗教、社會、文化、習俗的認知,而且還與中國的宗教、社會、人文、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聯(lián)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主教本地化的過程既是教義的本地化,更是教士、教徒的本地化。因此,要研究天主教的“入鄉(xiāng)隨俗”,即適應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融入中國文化的元素、應對中國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等內容,研究選樣就顯得格外重要。趙秀麗博士選擇了近代中國天主教神父雷鳴遠于1915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的《益世報》為文本、依據,展開這趟學術之旅,完成了這部探討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在華處境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學術創(chuàng)新性。
當前有關中國天主教史的研究日漸豐富,其中天主教傳教史的研究論著占相當大的比例,有關近代天主教本地化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有關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的研究也不多見。趙秀麗博士借助于雷鳴遠主導的近代著名報紙——《益世報》上的各種記述,關注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的世俗化表達,集中闡釋近代婚姻家庭倫理的轉型及其與新文化運動、婦女運動的多重互動關系,揭示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與中國傳統(tǒng)婚姻倫理的關系及其與現代婚姻倫理的沖突、融合,再現了近代婚姻家庭倫理變遷的復雜性、多元性和多樣性,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意義。
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要想搞好一項研究,不僅要有新視野,掌握新方法,開辟新領域,提供新思路,而且還要有迎難而上、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精神。為搜集資料,趙秀麗博士從《益世報》及其他天主教報刊中搜集了大量有關婚姻倫理、婦女、性別的資料并分類整理、消化、吸收。此外,她還廣泛搜集了許多與近代天主教相關的人物傳記、文集、回憶錄等資料。作為她的博士生導師,我也幫助、指導她搜集和整理了港臺地區(qū)有關天主教的資料,為研究的順利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史料基礎。至于資料豐富、圖表和數字統(tǒng)計詳實,則體現出她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這一切都還為近代婚姻家庭倫理史研究、婦女性別研究等提供了詳盡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于研究具有跨學科的性質,這部專著的特色就在于兼具宗教學、歷史學、新聞學的學科特質,較好地運用了宗教史、報刊史、性別史等研究視角,系統(tǒng)地闡釋了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本土化進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在吸收和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見,其學術影響力也將在宗教學、歷史學、新聞學等不同學科領域顯現出來。
具體來說,這部專著有如下幾點特別值得肯定:
第一,以婚姻家庭倫理的處境化為切入點,分析天主教在中國本地化的機制,把握準確。天主教的本地化是全面的本地化,涉及宗教和世俗兩個方面。以婚姻家庭倫理為切入點,既涉及宗教倫理的內容,又與世俗生活密切相關,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認清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的中國處境?!兑媸缊蟆肥怯杀壤麜r天主教教士創(chuàng)辦、中國天主教徒參與編輯的近代報紙媒體,其婚姻家庭倫理方面的宗教表達恰恰是報人群體借助于輿論宣揚影響世俗生活的寫照。宗教通過社會輿論參與社會性別的建構,從而將宗教倫理滲入世俗生活。這一研究思路有助于對天主教本地化研究的深入。
第二,從多元的視角展現近代婚姻家庭倫理轉型的過程,視野開闊。趙秀麗博士圍繞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在華處境開展研究,其前提是將天主教婚姻倫理置于近代婚姻家庭倫理的處境之中進行分析。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既具保守性,又具有一定的現代性。針對婚姻家庭倫理不同層面所體現的各項主張,既有與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一致性,例如貞操觀念,又有與現代倫理相契合之處,如主張一夫一妻制。厘清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的基本立場和其在不同層面上所提出的觀念,有既助于解析傳統(tǒng)和現代的關系,又是對近代婚姻家庭倫理轉型的深層次梳理和集中闡釋,還透露出往往被人忽視的婦女性別意義。
第三,開拓了報刊媒體研究的新思路,再次彰顯了近代報刊媒體的史料價值,勇氣可嘉。近代報刊媒體是中外人士的世俗與神圣在生活中與觀念上的集中展現,反映了宗教、社會、政治、經濟、婦女與性別等諸多方面,是研究近代社會史、宗教史、報刊史、性別史的寶貴資料庫。《益世報》作為日報,在出版、發(fā)行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了許多的專欄、副刊,設置議題,突出主題,解決問題,其豐富的言論和記事為研究近代史上的各種相關問題提供了大量的文本。故而,在專題研究中,專欄必須得到充分重視和加強。報人群體的辦報理念對報刊內容的取舍、報刊傾向性的確定均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報人是報刊媒介研究的關鍵,也不容忽視。趙秀麗博士注重《益世報》以及天主教報刊史的研究,突出報紙媒體的宗教特質和性別觀念變遷,既是報刊媒介研究,又是性別研究的新嘗試、新突破、新成就。
受研究能力和史料的局限,趙秀麗博士的這部專著還有一些可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就資料而言,英文、法文的文獻資料搜集、運用得不夠多,教會檔案的運用也較少。如果能夠參閱相關原始文獻,或在梳理天主教婚姻家庭倫理現代轉型的過程中以此為參照,將更有說服力。若能運用比較史學的研究方法,比對天主教婚姻倫理在中國和外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差異,并結合宗教、文化等展開綜合分析,本書將會更全面和深入。
趙秀麗博士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攻讀博士3年多,經過刻苦努力,取得中國近代宗教史博士學位,這在國內當時還是屈指可數的。這部專著是她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學無止境,我希望與趙秀麗博士共勉,一起沿著學術道路堅定地走下去,不斷探索,不斷成就,在廣泛吸納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之光,并用生命之火,照亮更多的人。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