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巧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將枯燥抽象的說明內容轉化為生動感人的形象內容,從而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說明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 說明文教學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揭示事物概念的一種文學體裁,由于說明文抽象性強,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巧妙運用信息化技術輔助說明文教學,往往可以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形象,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一、巧用信息化技術,激趣導學,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
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許多說明文離學生的生活遙遠,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以多媒體為基礎的現(xiàn)代課堂圖文并茂,有聲有色,集多種功能于一體,有助于呈現(xiàn)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心理和說明文文體的特點,緊扣教學內容,巧用信息化技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中出現(xiàn)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等大量的專業(yè)術語,若教師按照以往傳統(tǒng)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新課伊始階段,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將不同云的形態(tài)設置成一幅幅生動直觀、可視可感的畫面,并配上悠揚的音樂,再現(xiàn)書本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二、善借信息化技術,突破重點和難點,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節(jié)課的關鍵點。說明文知識性強,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開展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能夠以動畫、錄像、投影、視頻等形式將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跨越時空的事物鮮明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內容。
如《故宮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間順序介紹故宮博物院帝王宮殿建筑群的說明文,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太和殿建筑作為紫禁城皇宮的解說重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筆者巧借錄像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筆者借助幻燈片呈現(xiàn)出故宮博物院太和殿的全貌和片名,然后播放太和殿的相關錄像,讓學生留意錄像畫面和解說詞,并觀察太和殿的建筑特點,了解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中軸線的中心點位置。接著,筆者讓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作者在寫故宮帝王宮殿建筑群時,為什么只有太和殿介紹得最為詳細,而其他兩大宮殿則是簡單略寫?”這樣能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清楚地認識到太和殿堂在整個故宮建筑的中心地位。
三、妙用信息化技術,放飛想象,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窮的,想象是促使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和能力得以拓展和提升的內驅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說明文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刺激,激活學生大腦中各種美麗的表象和思維靈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在傳統(tǒng)的說明文教學中,教師過多地注重知識講解,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導致學生獨創(chuàng)性不足。在現(xiàn)代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信息化技術,引導學生在圖、文、聲、像的多維刺激下馳騁想象,放飛思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發(fā)散思維。
如《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關于物候知識的說明文,在小結環(huán)節(jié),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這樣的畫面:破土而出的小草、新吐綠芽的柳樹、裊娜綻放的荷花、艷麗如火的楓葉、傲霜斗雪的梅花,然后配上解說詞:“每一片葉落,每一朵花開,都是大自然獨特的語言。鮮艷的花兒、枯萎的落葉,是告知大自然季節(jié)的語言?!比缓螅P者請學生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或演一演大自然神奇的語言。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啟發(fā)學生想象,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