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婧
(遼寧省蓋州市種畜禽監(jiān)督管理站,遼寧 蓋州 115200)
組織滴蟲病是由組織滴蟲一起的一種急性寄生蟲病,以肝臟壞死和盲腸的潰瘍?yōu)樘卣?,俗稱盲腸性肝炎或黑頭病,是雞和火雞常發(fā)的一種原蟲病,鵪鶉、孔雀、珍珠雞等也可發(fā)病。2017年6月中旬,蓋州市某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280只七彩山雞相繼發(fā)病,出現腹瀉,發(fā)病初期誤以為是沙門氏菌感染,并給與抗菌素進行治療,但收效不大,后經試驗室確診為組織滴蟲病,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現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2017年6月中旬,蓋州市某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280只七彩山雞突然發(fā)病,精神萎頓,食欲減退,并伴隨有腹瀉,次日發(fā)病數目陸續(xù)增多,投喂恩諾沙星進行治療,未見明顯的療效,第3天死亡2只,后經實驗室診斷為組織滴蟲病,并進行了針對性治療,整個發(fā)病過程36只發(fā)病,死亡6只,發(fā)病率為12.9%,死亡率為16.7%。
發(fā)病初期表現為精神沉郁,飼養(yǎng)減退,嗜睡,羽毛松軟,縮頭閉眼,兩翅下垂;腹瀉,排綠色或淡黃色的稀便,有的帶有血液,個別山雞出現頭部發(fā)黑,顏面部腫脹,皮膚呈暗紫色,脫水。對死亡的3只病雞進行剖檢,主要表現為肝臟腫大、質脆,表面有大量中間暗紅邊緣黃白圓形凹陷的壞死灶。潰瘍灶大小不一,有的相互融合成大片的潰瘍灶,脾臟腫大,顏色變淺,呈肉色,表面有數量不等的出血點。盲腸腫大、脹滿,外觀呈棒狀,觸之堅硬,漿膜表面有彌散性出血,腸粘膜增厚,腸內容物堅實,形成干酪樣的凝固栓子,橫切盲腸內容物呈同心輪層狀,中心有暗紅色凝血塊,外層為灰白色或為淡黃色壞死的腸黏膜。
3.1 鏡檢及細菌培養(yǎng)
無菌取病死山雞盲腸內容物,用40℃左右的溫生理鹽水稀釋后,取一滴置于載玻片上,加上蓋玻片,在高倍(40×10)顯微鏡下暗視野觀察,能見到呈鐘擺樣運動的橢圓型蟲體,蟲體上有一根鞭毛。同時無菌采集病死七彩山雞的肝臟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未見細菌生長。
3.2 病理組織學檢測
肝臟組織病理切片HE染色鏡檢,可見肝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形成均質團塊,病灶中可見紅色近圓形的組織滴蟲和嗜酸性浸潤。
根據臨床診斷及實驗室的綜合診斷,確診為組織滴蟲感染。
4.1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組織滴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因此,水槽、料槽用0.2%的高錳酸鉀水刷洗1次/d,雞舍采用0.5%百毒殺急性噴霧帶雞消毒,1次/d,連續(xù)1周。
4.2全群七彩山雞用0.05%甲硝噠唑(滅滴靈)飲水,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速補等維生素類藥物,連用1周。同時飼料中添加一些保肝的中草藥制劑,連用15d。
4.3對全群七彩山雞使用用左旋咪唑驅蟲按25mg/kg.bw進行混飼,連用一周。異刺線蟲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異刺線蟲卵常攜帶有組織滴蟲,排出體外后,污染飼養(yǎng)場地及飼料,通過消化道感染。因此,驅除雞體內的異刺線蟲可有效預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