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要求:六強選手需在成語達人中選擇一位達人,組成搭檔進行比賽,嘉賓描述,選手猜成語。在描述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成語中的字,每位選手有2次“過”的機會,在90秒規(guī)定時間內(nèi)猜出成語越多的選手得分越高,分數(shù)排名前四的選手晉級。
評分標準:猜出一個成語計1分,分數(shù)排名前四的選手晉級。
賽題解析:
成語是漢語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簡潔精辟,多由四字組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更是中華文化的結(jié)晶。日常生活中常見一些和成語有關(guān)的游戲,如看圖猜成語、成語接龍等,這些小游戲里可以展現(xiàn)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國學大賽選用描述猜成語的形式,也是在深一層考查考生的文化功底??忌x擇一位成語達人作為搭檔,搭檔進行描述,考生猜詞。整個過程首先需要考生具有豐富的成語儲存量,若對某一成語不知曉,即使搭檔描述得再到位也無濟于事。其次,需要考生對成語有全面的了解。如成語的基本意思、成語來源和演變、成語的褒貶含義等。再次,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能集中精力對搭檔的描述做出快速的反應。
中華成語數(shù)量很多,我們需要在學習中不斷積累。下面,將對本次比賽的六組備選成語進行解析,希望同學們在點滴積累中有所收獲。
第一組:
1. 破釜沉舟
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zhàn)。
《史記·項羽本紀》:秦末項羽與秦軍戰(zhàn)于鉅鹿,項羽為使士卒拼死戰(zhàn)斗,渡河之后,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后退的念頭。
2. 背水一戰(zhàn)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zhàn)。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陣)?!娊允馑缿?zhàn),不可敗?!?/p>
3. 老驥伏櫪
曹操《龜雖壽》,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北扔饔兄局?,年紀雖老而仍有雄心壯志。
4. 兩小無猜
意為男女小時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爛漫,親密無間,沒有猜疑,借以形容男女從小感情好,純真的感情。
李白《長干行》:“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p>
5. 涇渭分明
涇、渭二水,一清一濁,雖合流匯聚,卻清濁分明。比喻是非明了,界線清楚。
《詩經(jīng)·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p>
6.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連起來;三,表示多次;絕,斷。意為多次翻斷了編連竹簡的牛皮帶子,借以比喻讀書勤奮。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喜讀《周易》,常常翻閱,愛不釋手,以致連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也斷了數(shù)次。
7.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明代王世貞《題三吳楷法十冊》之五:“此本乃故人子售余,為直十千,因留置此,比于吉光之片羽耳?!?/p>
8. 濫竽充數(shù)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比喻無本領(lǐng)的冒充有本領(lǐng),次貨冒充好貨。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p>
9. 兩面三刀
比喻陰險狡猾,耍兩面手法,挑撥是非的作風。
元代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diào)?!?/p>
10. 天方夜譚
書名,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敘述波斯國王,因懷疑婦女貞操,每日選處女入宮,隔夜即殺。后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每夜為國王說一段故事,國王聽而忘倦,一再延其死期,終使國王感悟而廢掉惡習。比喻虛誕、離奇的議論。
11. 異曲同工
曲調(diào)雖異,工妙則同。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方法,卻有相同的造詣或功效。
唐代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p>
12. 望其項背
項,頸的后部。望見他的頸項和后背。比喻趕得上。
清代汪琬《與周處士書》:“議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p>
13. 雙管齊下
管,指筆。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后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14. 逐鹿中原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quán)。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p>
15. 口蜜腹劍
嘴上說得很甜美,心里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p>
第二組:
1. 氣吞山河
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元代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2. 才高八斗
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3. 唇齒相依
像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靠。
《三國志·魏書·鮑勛傳》:“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4. 狗尾續(xù)貂
續(xù),連接。貂為一種皮毛珍貴的動物,皇帝的侍從用貂尾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后面,前后兩部分非常不相稱。
《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xù)?!?/p>
5. 拋磚引玉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作品。
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p>
6. 身先士卒
作戰(zhàn)時將領(lǐng)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F(xiàn)在也用來比喻領(lǐng)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衛(wèi)青)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p>
7. 排山倒海
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魏書·高閭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shù)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p>
8. 螳臂當車
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p>
9. 趨之若鶩
趨,快走;鶩,野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士趨之若鶩,賓座常滿?!?/p>
10. 管中窺豹
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p>
11. 一夫當關(guān)
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p>
12. 眾望所歸
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晉書·列傳第三十·傳論》:“于時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p>
13. 以卵擊石
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
14. 秀色可餐
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麗。
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15.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第三組:
1. 南轅北轍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戰(zhàn)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p>
2. 門可羅雀
羅,張網(wǎng)捕捉。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wǎng)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p>
3. 水到渠成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道。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
宋代蘇軾《答秦太虛書》:“至時別作經(jīng)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4. 白云蒼狗
蒼,灰白色。白云頃刻變得像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唐代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p>
5. 杯水車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p>
6. 金蟬脫殼
蟬變?yōu)槌上x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fā)覺。
元代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7. 三人成虎
三個人謊報集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戰(zhàn)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p>
8. 越俎代庖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yè)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p>
9. 黔驢技窮
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記載: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驢,放在山下喂養(yǎng)。一只老虎看它的外表長得很大,起初以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后來看到這只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lǐng),就撲上去將它咬死了。后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jīng)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zhì)。
10. 捉襟見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p>
11. 臥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p>
12. 自強不息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p>
13. 虛張聲勢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
唐代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p>
14. 精忠報國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p>
15. 興師問罪
發(fā)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集合一伙人去上門責問。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p>
第四組:
1. 錙銖必較
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2. 明日黃花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宋代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3. 為虎作倀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p>
4. 張牙舞爪
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敦煌變文集·孔子項托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游于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5. 呆若木雞
呆,傻,發(fā)愣的樣子。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p>
6. 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7. 色厲內(nèi)荏
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內(nèi)心虛弱。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p>
8. 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yōu)。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p>
9. 專心致志
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p>
10.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
11. 紙上談兵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12. 守口如瓶
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像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p>
13. 落葉歸根
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xiāng)的人,終要回到本鄉(xiāng)。
宋代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p>
14. 生龍活虎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朱子語類》卷九十五《程子之書一》:“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p>
15. 雞犬不寧
寧,安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p>
第五組:
1. 歡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興。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我現(xiàn)將著夫人誥敕,縣君名稱,怎生待歡天喜地,兩只手兒分付與?!?/p>
2. 怒發(fā)沖冠
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p>
3. 閉月羞花
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元代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云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p>
4. 無所事事
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后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么事都不干。
宋代石介《柘城縣巡檢廨署記》:“內(nèi)外官萬余員,無所事事,食天子廩祿而已。”
5. 慷慨激昂
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漢代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p>
6. 急中生智
緊急的時候,猛然想出辦法。
唐代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窘,然敵則氣作,急則計生。”
7. 掩耳盜鈴
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揜其耳?!?/p>
8. 揠苗助長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p>
9. 饑不擇食
擇,挑揀。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饑不擇食?!?/p>
10. 借花獻佛
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于佛?!?/p>
11. 不謀而合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晉代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12. 閉門造車
關(guān)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
宋代朱熹《中庸或問》卷三:“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p>
13. 萬人空巷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宋代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14. 萬象更新
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象;更,變更。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xiàn)了一番新氣象。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更新,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p>
15. 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論語·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p>
第六組:
1.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幫助。
宋代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2. 得寸進尺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3. 九霄云外
九霄,高空。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無限遠的地方或遠得無影無蹤。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一事愜當,一句清巧,神厲九霄,志凌千載。”
4.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列子·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p>
5. 舉一反三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 積少成多
不斷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shù)量。
《戰(zhàn)國策·秦策四》:“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p>
7. 瞻前顧后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纯辞懊妫挚纯春竺?。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p>
8. 開門見山
打開門就能看見山。比喻說話或?qū)懳恼轮苯亓水斦劚绢},不拐彎抹角。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
9. 口是心非
嘴里說得很好,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漢代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p>
10. 鷸蚌相爭
典出《戰(zhàn)國策·燕策二》。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11. 曇花一現(xiàn)
曇花,即優(yōu)曇缽花,開放時間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xiàn)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yōu)曇缽華,時一現(xiàn)耳。”
12.畫餅充饑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p>
13.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gòu)事實,無中生有。
《戰(zhàn)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14. 刮目相看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p>
15. 英姿颯爽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tài);颯爽,豪邁矯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fā)的樣子。
唐代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發(fā)動,英姿颯爽來酣戰(zhà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