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琴
摘 要 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直接關系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體育鍛煉行為作為提高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必須在高校得到重視。本文結合大學生人群中對體育鍛煉行為持冷淡態(tài)度的現(xiàn)象,分析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并對大學生自我管理效應進行了相應研究。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鍛煉 因素 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82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Self-management Effect
WANG Zhiq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The physique and health of undergraduat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way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mily, personal, school and soc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makes a corresponding study on the self-management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causes; self-management
1 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與當代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關。體育鍛煉既有利于強身健體,又對人的心理健康及精神狀態(tài)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校是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體育習慣的重要時期,合理正確的體育鍛煉行為會為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之路提供良好的身體素質條件,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意志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會使大學生受益終身。據統(tǒng)計,我國高校大學生有近80%的同學喜愛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但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對體育鍛煉行為表現(xiàn)出態(tài)度冷淡甚至產生厭惡情緒,并且男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差異十分明顯,男生對體育鍛煉行為的積極性明顯要高于女生。男生參加體育鍛煉主要是為了增強體質、調節(jié)情緒以及課余時間的休閑娛樂,女生的動機主要為增強體質、調節(jié)情緒以及塑造體形。從整體趨勢看,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持積極的態(tài)度,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作為高等教育人群,大學生應該始終走在國家鼓勵政策的最前端,“全面健身”需要廣大大學生積極響應落實,給周圍人帶來正能量,為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本文結合大學生人群中對體育鍛煉行為持冷淡態(tài)度的現(xiàn)象,分析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并對大學生自我管理效應進行了相應研究。
2 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分析
2.1 家庭因素影響
現(xiàn)代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就缺乏勞動,缺乏主動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大多孩子在高中階段學習壓力過大,運動時間就更少,再加上家庭健康意識的缺乏導致現(xiàn)代大學生整體健康素質不高,所以進大學前就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故進大學后也不喜歡運動,加之大學學習壓力減小,各種娛樂項目誘惑太多,根本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敖洕A決定上層建筑”的思想以及社會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導致了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物質生活質量與物質水平成正比關系,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認為好好學習文化課、考入重點大學才是孩子成才的根本。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shù)家長意識不到體育鍛煉行為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孩子文化課成績,甚至有家長認為體育鍛煉活動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我國目前部分在校大學生是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受家庭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中小學時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也未形成對體育鍛煉行為的重視意識,對于大學時期開設的體育健康課程持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因此直接影響我國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
2.2 個人因素影響
影響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個人因素主要指的是大學生個人體育意識的缺失,體育意識指的是個體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對參加體育競賽、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的體現(xiàn)。目前,我國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得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大學生個人體育意識的缺乏。強烈的體育意識是促進體育鍛煉行為的基礎,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動機的直接體現(xiàn)。[1]合理行為理論指出“體育鍛煉行為是個體對于自身健康狀況受到的威脅做出的相應反應”,當個體意識到自身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狀況有所影響時,他們便會對自身生活狀態(tài)做出改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但由于我國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健康水平相對較高再加上受中國傳統(tǒng)健康理念“無病即健康”觀念的影響,大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的亞健康狀態(tài),體育鍛煉的意識較難實現(xiàn)提高。世界衛(wèi)生組織某干事曾發(fā)表過這樣一段話:“大多數(shù)人的死亡不是來源于疾病,而是對疾病的無知。這種無知既包括對自身身體狀況的無知,也包括對健康知識的無知。”由此可見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2.3 學校因素影響
國家對大學生的體育課教學重視程度較低直接導致我國高校在院系課程設置方面“偷工減料”,不少高校只是為了響應國家對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目標設置了所謂的體育課程,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及課時安排未能實現(xiàn)有效保障。眾多高校只在大一、大二學年設置體育必修課程,大三、大四年級便不再進行相關課程的設置。大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本來受到的體育健康教育及相關體育項目的系統(tǒng)訓練就少,大學時期對體育鍛煉行為的不重視更是讓人對我國大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表示堪憂。高校大多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掌握較為重視,教學資金大部分用來購買學生專業(yè)所需的實驗設備,用于體育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較少。近幾年來不少高校擴招,對于校園內占地面積大的網球場、排球場等更是直接改造為學生公寓或教學樓。體育鍛煉系列課程質量低下再加上硬件設施的不完善,直接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不合理,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4 社會因素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交通、通訊、餐飲等衣食住行都方便化,吃飯買衣不出門,若要出門喊“滴滴”,娛樂全靠手機,所以大多學生就餐沒有規(guī)律,起居沒有規(guī)律,大量時間耗費于睡覺和娛樂中,缺乏了主動鍛煉身體的時間。當今信息時代,大學生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生形象,大學生可通過電視轉播、網絡視頻、手機客戶端等多種形式與社會接觸,了解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目前網絡媒體大多充斥著各類真人秀、選秀等節(jié)目,對體育項目的宣傳節(jié)目較為稀缺,這也就導致大學生對各類體育項目不了解,也就無法產生興趣、投身其中。
3 大學生自我管理效應研究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指的是個人通過自身內在力量改變自身行為,實現(xiàn)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最終實現(xiàn)自我目標的一個過程。自我管理效應強調人的“理智”,假定人的行為受個體的主觀能動調控,而不是被動接受被安排好的一切。[2]針對部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不積極現(xiàn)象以及上述對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分析,大學生能否實現(xiàn)自我管理是影響體育鍛煉能夠合理進行的決定性措施之一。
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自我管理效應是指大學生自身設立體育鍛煉目標、自己選擇體育鍛煉內容以及體育鍛煉方法,通過自我監(jiān)督、自我評價訓練結果,不斷督促自我實現(xiàn)鍛煉目標的過程。[3]換句話說,大學生若能在體育鍛煉的動機、方法、內容以及時間安排上有較好的表現(xiàn),那便真正發(fā)揮出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自我管理的積極效應。
體育動機指的是推動體育鍛煉行為主體的大學生從事并維持體育鍛煉行為的主觀原因和心理狀態(tài),是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客觀需求的主觀實際反映。由于家庭教育,學校及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未能養(yǎng)成健康的體育鍛煉意識,對體育鍛煉重視度不夠、主觀動機較差。部分大學生表明:大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社交、社會實踐的需求更為重要,而運動只是一種放松解壓,可有可無,這種對運動的消極思想使得他們更加不想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因此,通過自我管理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動機效應可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動機對大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以及鍛煉身體的能動行為有著定向、調節(jié)、強化、維持等作用。體育鍛煉的方法選取是否恰當是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大學生只有選擇正確的方法才能獲取體育訓練帶來的優(yōu)良效益并促進體育鍛煉的不斷堅持。大學生需結合自身實際采用適合自身的正確體育鍛煉方法,必要時可咨詢專業(yè)的體育教師或健身教練,制定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鍛煉。體育鍛煉行為的內容管理則包括體育鍛煉的內容選擇以及目標設定等相關內容,這些都是個體較為容易掌控的。自我管理中的時間管理相對于動機管理、方法管理、內容管理對個體體育鍛煉的影響是較為有限的,這是因為時間管理具有很明顯的個體特征,穩(wěn)定性較強,較難做出改變,但大學生若能減少課余上網時間,將打網游、看電影、瀏覽購物網頁的時間安排為體育鍛煉,也是實現(xiàn)自我管理效應的積極表現(xiàn)。
4 建議
不斷加強高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是提高學生體質的最直接途徑,大學階段的學生風華正茂,是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體育健康觀念的關鍵時期,同時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頂梁柱,對我國未來體育事業(yè)及社會體育產業(yè)建設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大學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的提升。體育鍛煉行為的合理進行對大學生強身體魄、提高意志力、合理宣泄情緒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大學生體育意識較為缺失,針對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當代大學生必須切實提高自我管理,充分發(fā)揮自我管理帶來的積極效應,提高自身的體育鍛煉動機,制定合理的鍛煉內容、采用符合自身實際的鍛煉方法、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加強體育鍛煉的自我管理,為“全民健身”樹立良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 李輝.體育生活方式對河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研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體育鍛煉因素分析[J].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15(3):57-59.
[2] 王振,胡國鵬,蔡玉軍,張蕾.拖延行為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4):71-77,104.
[3] PETERSON LD,YOUNG KR,SALZBERG CL,et al.Using Self-management procedures to improve classroom social skills in multiple general education settings[J].Edu Treat Child,2006.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