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有一天,課間操跑步,一個學生與其前面同學打鬧,下操后,我向他說明我看到的情況,但沒有過多指責,而是讓他寫一份“診斷書”。他寫好之后交給了我,具體內(nèi)容如下。
病癥:跑步不認真,胡鬧。
病因:跑步時跟別人打鬧,不顧班級隊形,只顧自己高興,忘乎所以。
處方:要有集體榮譽感。我是班級的一份子,不能因為我的放縱行為而使班級的隊伍不整齊。今后我要服從體委和老師的管理,跑步時與隊列保持整齊,不打鬧,不掉隊。跑步時若再出現(xiàn)此類問題,自己留下來重新跑六圈,以正班規(guī)。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觀察他課間操的情況,發(fā)現(xiàn)他的確改掉了打鬧的毛病。
他不是我第一個采用“診斷書”的方式進行教育的學生,這種方式是我進行班主任管理的常規(guī)教育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之所以鐘情于這種方式,是基于我對它的以下理解和認識。
“診斷書”把教師喋喋不休的說教變成了學生內(nèi)心的自我再教育。這種無形的自我再教育,更像是一種心靈對話。在“診斷書”的書寫過程中,學生通過那三個環(huán)節(jié)足以把問題說得很清晰,那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時像教師在與他對話,有時像自己與自己對話,學生或思緒萬千、或內(nèi)心波瀾起伏、或良久沉思……無聲的教育或許比正面交鋒的教育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表面上,教師似乎像退讓了一步,沒有當面指責或教育學生,但恰恰正是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讓學生多出許多緩沖的時間,同時也留給了學生更多的反思空間。書寫“診斷書”的過程,是心與心的觸碰和較量,這種觸碰與較量將喋喋不休的說教變成了無形的教育。
班主任應學會“示弱”,它其實是一種“以守為攻”的策略。向學生“示弱”是一種藝術,既避免與脾氣火爆的學生正面沖突,又讓教師有機會思考更多的教育策略,一舉兩得,何樂不為?此外,“診斷書”讓師生的交流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讓學生學會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成長需要智慧——思考是智慧的土壤。教師會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其實學生也一樣,他們也一樣需要反思的時間和空間。當他們有了不斷的反思后,心靈的天窗就會變得更加明亮,能更好地看待周圍的事物。經(jīng)驗+反思=成長。反思是一種成長動力,而“診斷書”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又多了幾分看待問題的經(jīng)驗,所以,寫“診斷書”的過程也是一個“化繭成蝶”的過程。
一篇小小的“診斷書”,溝通著彼此的心靈,縮小了心靈的間距,讓教育變得更加溫馨,也讓師生彼此的心貼得更近。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