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揚
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海軍的表現(xiàn)已經算好的了。日本海軍雖然穩(wěn)操勝券,但好歹雙方還有來有往,北洋海軍還打了一場可歌可泣值得復盤的黃海海戰(zhàn)。但北洋海軍最終還是全軍覆沒了。其實,在這場戰(zhàn)爭之前,北洋海軍就注定沒有勝籌。而這都始于1891年。
1891年的第一天,對北洋海軍而言便是驚濤駭浪。這天,醇親王去世,清帝國最高決策層中從此再沒有這樣一位真正理解和支持李鴻章建設北洋海軍的人了。
保護傘消失的后續(xù)效應很快接踵而至。3月25日,為了頤和園工程已盡心竭力的海軍衙門奏稱,為了趕工,“工程用款請由新海防捐項下暫行挪墊”。
6月1日,戶部尚書翁同龢因與李鴻章政見不合,以“部庫空虛,海疆無事”為由,奏請“南北洋購買外洋槍炮、船只、械器暫停兩年”。就是這次停購外洋槍炮,對海軍的覆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幾天后,李鴻章致函前駐日公使黎庶昌,大加批評戶部以一己之利而罔顧國家安危。在清帝國內部黨同伐異之時,6月底至8月初,北洋海軍正雄赳赳氣昂昂地跨上訪日之路。如果說出行前北洋諸君還是自居為優(yōu)勢一方的話,訪日后便算得上色厲內荏了。
7月30日,丁汝昌致電李鴻章,稱海軍將領劉步蟾力陳中國海軍戰(zhàn)斗力遠不如日本,添船換炮刻不容緩。然而,對中日海軍境況一清二楚的李鴻章終究沒能夠挽回戶部的決定,9月10日,奏復戶部稱“所有應購大宗船械,自宜照議暫?!?。
在李鴻章輸給了翁同龢的同時,北洋海軍也輸給了日本海軍。正是從1891年到1894年這幾年北洋海軍的“空窗期”,日本海軍迎來大肆擴軍,“吉野號”“松島號”“千代田號”等新式主力戰(zhàn)艦均購買(建造)于這一時段,不僅軍艦噸位數(shù)量追上了北洋海軍,并且憑借新造之利在航速射速等高端技術指標上實現(xiàn)全面超越。
在1891年,還發(fā)生了一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同樣影響了1894年的“小事”。比如,英國因為瑯威理受辱事件,拒絕接收中國海軍留學生,中英海軍合作自此陷入低谷,北洋海軍的軍級與訓練水平一落千丈。而在艦船以外,日本海軍測繪、宣傳,甚至飲食的正規(guī)程度也大大超越了北洋海軍,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種結論:相對訓練水平、后勤水平、軍紀、士氣、士兵文化程度等植根于制度的軟實力全面落后,北洋海軍最后的底牌就是“硬件”本身。憑借國力與財政實力的體量優(yōu)勢,北洋海軍如果不能在艦船硬實力上“碾壓”日本的話,這場戰(zhàn)爭自然毫無勝算。
更刻薄地說,北洋海軍的唯一機會在于,依靠艦船硬實力的領先,澆滅日本海軍的開戰(zhàn)欲望。只要不開戰(zhàn),李鴻章還可以繼續(xù)做他的裱糊匠。可偏偏在1891年,北洋海軍提前輸?shù)袅俗詈笠粡埖着啤?/p>
但若細究起來,北洋海軍硬實力的被趕超,難道不是源于清廷支持力度這一“軟實力”上的落后嗎?你有北洋墊付頤和園,人家有天皇自己掏腰包;你有黨同伐異翁同龢,人家有萬眾一心買大船。所以,北洋海軍曾經真的有過機會嗎?
【風行天下】魏晉時期流行士族門閥之間聯(lián)姻,門當戶對的家世背景讓女性有了囂張的資本,北方甚至出現(xiàn)“父母嫁女,則教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勸以忌”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