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
塑料和金屬物使得入侵物種漂洋過海更為容易。
2011年3月11日,一場前所來有的強地震襲擊了日本東北地區(qū),造成近40米高的海嘯,摧毀數(shù)十萬幢房屋以及福島核電站。除了這些災難性的后果,這次大地震還有一些難以察覺的“后遺癥”。比如,海嘯淹沒了一艘小型藍白色漁船——“Sai-shou-maru”號,將其從停泊處卷入茫茫大海。
這艘漁船在太平洋上一直向東漂流,竟未曾傾覆。然后,在2013年3月22日,也就是地震發(fā)生兩年之后,擱淺在美國華盛頓州長灘。這艘漁船上長滿了海藻和藤壺,一個船艙里都是水,水里有五條石鯛。這五條魚看上去年齡不大,才10厘米長,很有可能從幼苗時期就生活在這一方小天地。兩年多時間,這艘船便是它們的整個世界。
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部門對其中的四條魚進行了安樂死,第五條魚現(xiàn)在被安置在俄勒岡海濱水族館內(nèi),還有了一個新名字——“海嘯魚”。俄勒岡州立大學生態(tài)學家約翰·查普曼對這條魚的經(jīng)歷頗為驚訝。這條小魚居然在狹小的空間里,經(jīng)歷了兩年時間6400多公里的航程,健康地活了下來?!拔覀兛傉f,這不可能,”查普曼說,“但是大自然仿佛在告訴我們:哦,這當然可能發(fā)生?!?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6/26/qkimageskasjkasj201812kasj20181231-1-l.jpg"/>
出現(xiàn)在美國西海岸海灘上的日本小船,船身上掛滿了各種寄生物
而最近,大自然告訴了查普曼更多。
多年來,他和同事們記錄了634件在日本東北地區(qū)海嘯中被沖走最后漂流到北美海岸邊上的殘骸,并且,仍有殘骸不斷被沖上北美海岸。這些漂浮的垃圾攜帶了289種一般只生活在日本附近海域的物種,比如大量的海綿動物、海星、??①O貝、帽貝、藤壺還有魚類等等。
以前從未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雖然,動物可以棲身在因風暴被卷人大海的自然殘骸上,從而漂洋過海,例如狐猴就是用這種方式到達馬達加斯加,南美洲的猴子和豚鼠、加拉帕格斯的鬣蜥等也是這樣從別處漂洋而來。但是,查普曼團隊發(fā)現(xiàn)的這289種物種以前從來不會漂洋過海,更不用說“橫渡”寬廣的太平洋。
2012年之前,日本殘骸漂浮至北美海岸這事還從來沒被記載過,“倒不是因為沒人去觀察這事,”威廉姆斯學院的詹姆斯·卡爾頓解釋說,他曾在查普曼的團隊中工作過,“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這片海岸已經(jīng)迎來過不少海洋生物學家。我自己也來回走過這些海灘好幾十年。如果出現(xiàn)從日本漂來的外來物種,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p>
2012年后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部分原因可能在于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實屬歷史罕見。但是卡爾頓認為,人類的改造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33年也曾發(fā)生過類似的海嘯,”卡爾頓說,“我們檢查過1933年的海岸照片,那時候這些海岸邊上只有一些木屋小村落。而到2011年,大量的基礎設施充斥在相同的地區(qū)。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們在世界的邊緣堆積了大量的東西,隨時有可能被沖入到大海中。”
海嘯發(fā)生后垃圾殘骸的漂流路徑
卡爾頓、查普曼和其他同事們首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在2012年6月份。當時,一個巨大的日本船塢被沖上俄勒岡州瑪瑙海灘,離查普曼的實驗室僅五公里遠。鋼筋混凝土制造的巨大船塢大概有半個網(wǎng)球場那么大。根據(jù)殘骸邊上的幾個日文字符,查普曼團隊認為這個船塢來自三澤漁港。并且,他們發(fā)現(xiàn)超過10只貽貝從殘骸上不斷落下,除了貽貝之外,至少還有100多種其他海洋生物。他們盡可能將這些生物移除,用以研究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他們還敦促俄勒岡州政府務必摧毀剩下的一切。
在“Sat-shou-maru”號殘骸里發(fā)現(xiàn)的石鯛
幾個月后,第二塊船塢被沖到奧利匹克國家公園,上面同樣附著了大量的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殘骸被沖到這里:有和Sai-shou-maru號相似的小漁船,有浮標、木箱。有木頭碎片,還有兒童玩具等等。從阿拉斯加南部到加利福尼亞中部的海岸,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些殘骸。查普曼的團隊組織了一個由同事和公民科學家組成的網(wǎng)絡,告訴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新物種沖上岸,立即通知團隊,以便在新物種被隔離摧毀之前取得它們的生物樣本。
對于卡爾頓來說,地震和海嘯發(fā)生多年后依然有垃圾殘骸被沖上岸實在令人驚訝。比如,俄勒岡州曼澤尼塔出現(xiàn)的木桶,加州紐波特的托盤。以及華盛頓州長灘的兩個浮標,還有兩個和2012年沖上岸的船塢差不多的船塢依然下落不明。每個新到來的殘骸都或多或少攜帶著之前未曾記錄到的物種,意味著這個團隊根本無法確定漂洋過海的所有物種?!昂[發(fā)生10年屆,如果我們還能在俄勒岡海灘發(fā)現(xiàn)什么漁船的殘骸,我倒是一點也不驚訝?!?h3>在塑料碎片上繁衍
卡爾頓說:“但問題是,這些殘骸上生活的物種究竟能活多久?”
它們能夠存活,簡直就是奇跡。在遼闊的海洋上,食物稀少,陽光直曬,生存條件難以預知。太陽、海洋、鹽,還有饑餓,理當殺死大量習慣于日本生存條件優(yōu)沃的沿海水域的動物。然而,事實卻是,這些漂流者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在繁殖。在被沖上海灘的垃圾上,該團隊發(fā)現(xiàn)不少物種已經(jīng)繁衍了好幾代,顯然,它們是在漂浮過程中繁衍的。
以前,動物會棲息在木材或其他植物上漂洋過海,不過這些“載體”在長途跋涉途中會慢慢腐爛分解。但是,人類為這些原始載體又“增加”了不少更加經(jīng)久耐用的物質(zhì)——鋼筋、混凝土、塑料等,可以經(jīng)受更加長期的跋涉。船只當然也可以攜帶物種漂洋過海,但是它們的速度讓這些喜歡搭便車的生物有點力不從心。而浮動的垃圾,則給它們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機會。由于這些垃圾無所定向,更大范圍的沿海物種不得不面臨外來生物入侵的威脅。
“海嘯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大型殘骸,”西澳大學的切瑞沙·帕提亞拉契說道,“但更為重要的是小型殘骸上發(fā)生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一塊塑料,也可以在大海中日復一日地漂流,并且每一塊殘骸都是一個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边^去十三年制造的塑料,占到了塑料總量的一半,如今有5萬億片塑料小殘骸漂浮在大海上。
“塑料殘骸一般在海灘上被發(fā)現(xiàn),但是它們的來源往往無從得知,”新罕布什爾大學的詹·迪克斯特拉說道。由于查普曼的團隊可以將每片塑料殘骸追溯至日本,并且他們也知道海嘯發(fā)生的時間,“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物種可以生存好幾年,橫跨大海、抵達海岸線,并且個體具有繁殖能力,在新環(huán)境中很有可能大量繁衍?!?/p>
截至目前,該團隊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由海嘯帶來的日本物種在北美海域大量繁衍生長的情況。但卡爾頓表示,現(xiàn)在判斷是否有物種入侵還為時尚早。這一現(xiàn)象可能在發(fā)生,但目前仍不知道。并且,在未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重復發(fā)生。
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繁華城市都建立在海岸線附近。這些城市充斥著可以經(jīng)受住海洋之旅的持久性物質(zhì)。由于氣候變化導致颶風和臺風越來越頻繁,這些材料相比以往更容易被卷入大海。正如卡爾頓所說:“我們已經(jīng)在海岸邊上堆積了太多東西,而這些東西被沖人大海的可能性近年來急劇增加。”
被海浪沖上美國海岸的日本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