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眉嫵
北宋初年的宰相李昉,不僅是文學大家,還是個寬厚溫和,喜好款待賓客的人。當時朝廷中不少官員是南唐舊臣,他們被宰相的才華折服,都喜歡去他家里做客求教。令人奇怪的是,對待同樣來自南唐的張洎跟張佖,李昉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
張洎言行灑脫,文采出眾。太宗趙光義執(zhí)政后,特別看重他起草詔令的能力,提拔他擔任中央秘書長一職,所有的奏章都要經(jīng)由他的手呈遞給皇帝。對這位掌握著朝臣喉舌的朝廷重臣,李昉一直熱情有加。
張佖在南唐時,擔任著最高檢察院檢察員一職。歸附北宋后,他盡職盡責地干著老本行,屢次升職,時任司法行政部門高級議員,還負責修撰國史。他的才華跟張洎不相上下,人品操守還高出張洎一大截。然而,宰相對他卻是冷冷淡淡的。不得宰相器重,他在職場上,沒少被同事取笑。
后來,李昉家中連遭不幸,再加上他有心臟疾病,李昉就打算辭去宰相職務,但皇帝不同意。他強撐著繼續(xù)工作了幾個月,但終究是精力不濟,業(yè)務能力明顯打了折扣。太宗皇帝不得已,只好安排張洎起草詔書,給李昉官降一級。
不料,得知宰相失勢,第一個跳出來搞事情的,就是昔日跟宰相關系親厚的張洎。他向趙光義上奏:“李昉原本擔任著治理政務的重任,表現(xiàn)不佳又不能果斷請辭延誤至今,陛下您還想讓他擔任百官表率的職位,這怎么能達到勸勉訓誡他的目的呢?”聽到這番無中生有的詆毀之言,皇帝就只讓李昉擔任了沒什么實權的一般職務。
被貶職后的李昉,開始過著“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日子。反而是往日被他冷落的張佖,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雷打不動地前去看望他。旁人十分不解,問張佖:“當初他當宰相的時候,那么不待見你,你現(xiàn)在干嘛要去看望他呢?”
張佖回答說:“以前我執(zhí)掌大理寺,李公在朝中權高位重,但他從沒對我有過一次徇私的請求,這就是我看重他的理由??!”
原來,李昉在任宰相一職、權勢最炙手可熱的時候,也沒有因為身邊繁擾的人情往來,而向掌管刑事大權的張佖開過口。他對張佖的冷待,其實是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看清:他跟張佖原本就不對付,想要通過他向張佖施壓,做那些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的事,此路不通。
可若是張佖不說,誰又會知道宰相的為人竟是如此正直廉潔?而屢屢遭到宰相冷遇的張佖,不但沒有學那些見風使舵的人,看著宰相失勢就跟著落井下石,反而選擇把李昉不為人知的清明宣揚出來。他這種對冷落溫柔以待的姿態(tài),不是更令人肅然起敬嗎?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