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斯馬爾·爾力
摘 要:奶牛布魯氏桿菌?。ㄒ韵潞喎Q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慢性人畜共患傳染病,以奶牛生殖器官疾病、胎膜發(fā)炎、流產、不育等為主要特征,對奶牛養(yǎng)殖業(yè)影響巨大。同時,奶牛布病可以通過病牛傳染給人類,直接危害人類的健康。近年來,隨著部分地區(qū)布病陽性檢出率的不斷上升和人類病例的逐漸增加,我國布病疫情加重,布病防控形勢愈來愈嚴峻。為此,筆者根據(jù)多年實際工作經驗,對奶牛布魯氏桿菌病流行特點及臨床癥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對策,以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奶牛;布魯氏桿菌;流行特點;癥狀;防控措施
布魯氏桿菌?。ㄒ韵潞喎Q布?。J怯刹剪斒蠗U菌引起的一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人類感染該病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長期不愈,家畜感染則出現(xiàn)流產和不育,嚴重危害畜牧業(yè)生產和人類健康。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奶制品消費的增多,奶牛業(yè)發(fā)展非常迅速,在奶牛養(yǎng)殖過程中,牛布魯士桿菌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不僅給養(yǎng)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嚴重威脅的人類的健康。因此,做好牛布病的防治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F(xiàn)就該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一、病原學分析
布魯士桿菌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革蘭氏陰性微小桿菌,其呈現(xiàn)無鞭毛,且不成形的芽孢和莢膜。布魯士桿菌對外界的抵抗能力較強,在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中,能夠存活20天以上,因此,這就為該疾病的預防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但是布魯士桿菌對一般的消毒劑和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可以利用其這一個特性對其進行有效預防。
二、流行特點
病牛和帶病菌的牛是布魯氏桿菌病的主要傳染源,患病的母牛在妊娠流產和生產過程中,會將大量的布魯氏桿菌排出體外,其中在母牛的生殖器分泌物和母乳中含量最高。該種疾病傳播主要經消化道,還可經交配,同時,也可以借助皮膚、黏膜和吸血的昆蟲的叮咬進行傳播。其中牛對布魯氏桿菌病的易感性是隨著性器官的逐漸成熟而逐漸升高,犢牛對該種疾病表現(xiàn)為一定的抵抗力。
三、臨床癥狀分析
牛的布魯氏桿菌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周至6個月左右,在潛伏期內缺少明顯的全身癥狀,妊娠母牛最為顯著的臨床癥狀就是流產,其可以發(fā)生在母牛妊娠的各個時期,通常情況下會發(fā)生在妊娠期的6~8個月之間。母牛流產前可以見到在陰道處出現(xiàn)大量的紅色結節(jié),同時流出灰白色的黏液,大多數(shù)母牛流產后,會從陰道中持續(xù)排除污穢物,顏色呈現(xiàn)棕紅色或者灰色,持續(xù)時間較長,并伴有惡臭氣味。公牛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關節(jié)腫脹,出現(xiàn)睪丸炎和附睪炎。
四、布魯氏桿菌病診斷方法
現(xiàn)階段,主要有效的檢測方法有病原學檢查、血清檢查、病態(tài)反應檢查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等幾種方法,其中血清檢查引起操作方便,誤差率較小,因此,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被應用的最為廣泛。首先,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該試驗又稱為板式孟加拉紅平板凝集實驗。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帶色的抗原,該抗原與被檢血清作用時能抑制血清中的IgM類抗體的凝集活性,檢查出的抗體是IgG類,因此提高了該項反應的特異性。 器材與試劑:虎紅平板凝集抗原、載玻片、移液器、槍頭。方法:在載玻片上加抗原30μ;l,加入30μ;l被檢血清,混勻。在5min內觀察結果,輕搖載玻片,出現(xiàn)凝集顆粒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試管凝集試驗(SAT):這個過程中主要對IgM抗體進行檢查,這種方法適用于急性病例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當血清凝集效價達到1:100之后,表示為陽性,當為1:50則稱之為可疑。對于沒有出現(xiàn)過布魯氏桿菌病的養(yǎng)殖場,在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了陽性,應該在間隔四周左右之后,再進行一次檢測,仍然可疑,則按陽性進行處理。
五、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治對策
1.控制好傳染源。對牛可采取“定期檢疫”“捕殺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尤其菌苗免疫的效果更好。免疫的方法也有多種。其中牛型19號(S19)菌苗注射對預防牛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是孕畜注射后可引起流產,故應在配種前注射,而且應注意防止感染人。值得注意的是讓牲畜自行飲水,以及接種量的多少,也會影響到免疫效果。近年來有人認為,如給犢牛進行免疫(口服或注射),則免疫效果可持續(xù)較長時間,可減少接種次數(shù),節(jié)約大量菌苗。此外,有人提出采用試用M5菌苗氣霧免疫,認為該免疫方式具有效果好、速度快、省人力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水源豐富,難以推行飲水免疫的地區(qū)。此外,對牛進行免疫時應注意個人防護。
2.切斷傳播途徑。首先,做好牛流產物的處理。流產物應深埋,污染場地嚴格消毒;其次,做好畜產品的處理。牛乳類及乳制品消毒(巴斯德消毒或煮沸)。毛皮消毒(自然存放1~5個月、日曬、化學消毒、60Coγ照射等),肉類要熟食;再次,家畜糞便要經無害化處理后用作肥料及燃料。要保護水源,防止被患者及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最后,做好個人防護,特別是職業(yè)人群的防護。接觸病畜時,應著防護裝備,工作服、口罩、帽子、圍裙、乳膠或線手套和膠鞋等。工作后要用消毒水或肥皂水洗手,工作期間不吃東西,飯前洗手等。
3.實施監(jiān)測凈化。對非疫病高發(fā)區(qū)一般采用普檢的方法,每年春秋兩季對奶牛布病100%比例進行實驗室檢測,檢測出的陽性奶牛必須撲殺,然后對其所在牛舍進行消毒,并將其做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確保凈化率達到100%。
4.嚴格檢疫監(jiān)督。動物防疫監(jiān)督機構要對轄區(qū)內奶牛場、種畜場的檢疫凈化情況監(jiān)督檢查。鮮奶收購點(站)必須憑奶牛健康證明收購鮮奶。從外地引入精液的奶牛場,要對精液進行嚴格檢疫,嚴防奶牛通過輸精感染布病。
5.做好人員防護。由于布病是人畜共患病,會在人畜間交叉感染,因此需要加強奶牛場內的人員管理和廣大農牧民宣傳。飼養(yǎng)奶牛、擠奶、配種等直接接觸奶牛的人員,每年要定期進行布病健康檢查,發(fā)現(xiàn)患有布病的人員,應調離崗位,及時治療,防止交叉感染。獸醫(yī)人員在接產時要戴乳膠手套,嚴格消毒,以免病菌傳染給人。
6.加強宣傳教育。要深入奶牛養(yǎng)殖場、廣大農牧民家中,廣泛宣傳奶牛布病對人畜健康的危害,認真貫徹國家對布病的防控政策,同時宣傳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廣大群眾防病意識,建立群防群控的防控機制。
參考文獻:
[1]鄭書森.奶牛布魯氏桿菌病的診斷及防治[J].畜牧獸醫(yī),2016,34(08):29-30.
[2]宋源富.牛布魯氏桿菌病診斷和防治[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6,(11):69-70.
[3]詹振江.牛羊布氏桿菌病的血清學檢測及病理變化[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5,(01).
[4]李俊偉.淺談動物布魯氏桿菌病與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獸醫(yī).2015,(04).
[5]史新濤,古少鵬,鄭明學,馬海利.布魯氏菌病的流行及防控研究概況[J].畜牧獸醫(yī).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