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摘 要: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注重評價語言,展現(xiàn)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對學習的興趣。評價方式注重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評價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痹u價也是輔助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促進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注重評價語言,展現(xiàn)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對學習的興趣。評價方式注重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水平差異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往往是為了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將學生看成一個承載知識的容器,在課堂上只允許沿著教師要求的方向走、按照固有的模式說,思維受到限制,學生很難有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聽不懂、不想聽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能理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例如,筆者在教學《9加幾》的時候,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能知道哪些數(shù)學信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來提問,我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發(fā)現(xiàn)求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哪些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問題再展開討論:怎么列式?怎么計算?讓學生自己先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有主意了的時候在舉手回答。有學生回答說:可以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來計算:10、11、12、13一共有13個蘋果。筆者先對學生的想法表示肯定并進一步提出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計算嗎?有學生提出:可以把9湊成10,9和1能湊成10,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在學生提出兩種方法后,筆者只對兩種方法進行小結評價,而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湊十法或是兩種方法都能掌握,將最終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容易接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樣的設計關注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能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掌握知識,老師在評價過程對學生提出不同的方法表示肯定。這樣,學生才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注重評價語言,展現(xiàn)評價的激勵功能
每個人都渴望聽到別人對自己贊賞的評價,在小學課堂中,就算是后進生也不例外。老師一句鼓勵性的語言、一個賞識性的眼神,都是對學生的肯定。當然,在大力推行賞識教育的同時,適時、適量的批評也是必須的,教師自己要權衡好這兩者間的尺度。因此,在教學評價中,要做到:
1.評價語言要體現(xiàn)親切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親切的話語、平和的態(tài)度,一下子拉近了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學生喜愛這個老師,在無形中也就愿意聽老師的話,愿意上好這個老師的課。
2.評價語言要充滿鼓勵性
對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教學活動,教師都應表示肯定。對學生提出的大膽的回答,教師要適時給出鼓勵性的評價。如:你說的真好,想法很大膽,聲音很洪亮等。對個別說的不全面或者有明顯漏洞的孩子,也要作出正面的語言評價。如:你積極參與回答真好,要是能再說全面一些(多認真思考)會更棒的等等。只要學生表現(xiàn)出要展示自我的決心,教師都要肯定孩子、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多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3.評價語言要具備差異性
每個人都是一個鮮明的個體,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差異性,設定不同的標準。對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在肯定學生的答案時,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對班級中的后進生,在肯定學生大膽發(fā)言的同時,對他提出多思考、多發(fā)言的要求。
比如:筆者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的練習課時,有一道計算題是2+3等于多少,考慮到內容比較簡單,孩子們發(fā)言也比較積極,筆者思量了下還是讓班級中的后進生小張來回答。平時,膽小慣了的他,一下子叫到他,還有些緊張,支支吾吾地說不清。筆者適時鼓勵他:“別緊張,慢慢想,你可以的!”沒多久,小張大聲的說道:“是5!”,筆者趕緊追問:“你是怎么想的呢?”他說:“因為2和3合成5?!惫P者趁勢讓全班同學大聲的夸夸他。小張在同學的鼓勵下,緊張感頓時全無,臉上洋溢出了喜悅的笑容。經(jīng)由這次鼓勵性的評價,大大建立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愿意也樂于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
三、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習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輔助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促進手段。即時評價能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肯定自己的想法及見解。延時評價能夠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筆者在課堂上采取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大膽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思想。
例如,筆者在教學《珠算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不進位加、不退位減》時,要讓學生計算65+4的結果,筆者并沒有直接讓學生看到算盤就馬上聯(lián)想珠算的方法,而是提問:應該等于多少呢?你準備怎樣計算?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后,發(fā)表各自的見解。很快,有學生回答說:等于69。筆者立即追問: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回答說:先算4+5=9,再算60+9=69。筆者對他的回答表示肯定,并贊揚他積極思考,學生們看他的回答得到了肯定都積極舉手發(fā)言。很快,又有學生想到用計速器撥珠計算,先撥65,再在個位上撥入4個珠子,也等于69。這時,對學生的回答,筆者先表示認同,但進而提出,同樣是撥珠算,誰能想到怎么在算盤上計算呢?經(jīng)過,適當?shù)狞c撥,學生的回答回到了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同時通過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得到了多種問題解決的思路及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既要關注學生的教學結果,更要多多關注學生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要滿足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