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姝
摘 要:教育是一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更對的是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本文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對在課前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并總結出有效的培養(yǎng)模式和指導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前預習 習慣培養(yǎng)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重要性
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中,隨著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理念的不斷改變,整體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人們也應急改變了原來較為落后的教學觀念,更多的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以及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的方式方法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現(xiàn)代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可以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可以讓其受益終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習語文就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影響。[1]
1.符合新課標中自主學習的要求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相關部門對教育的客戶才能標準進行了新的改革。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就是貫徹了新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指示。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對存在的問題可以進行討論和探究,學習到更加深刻的內容。[2]
2.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良好習慣使其受益終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匯總,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較高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識,這是使人受益終生的財富。[3]
二、在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1.預習過于形式化,沒有實質作用
在課前進行預習不僅僅可以是學生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學習的內容,同時也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存在問題的知識點,這樣在課堂中就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學習,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但是,目前很多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為了預習而預習”的情況,并沒發(fā)現(xiàn)預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中重要性。過于形式化的預習并不能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僅僅是一種表面工作。這并不利于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缺少正確學習方法,缺乏目的性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學生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并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不知道怎樣進行才能進預習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在大大降低了預習的效率。同時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預習,往往只是將其作為家庭作業(yè),進行簡單的布置,沒有在初期給學生做出一個較為科學的引導。老師的預習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缺少目標的預習就猶如不知道目標的射擊,不會有好的成績。
3.家庭工作用發(fā)揮少,缺少良好的習慣
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指導,還需要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現(xiàn)在很多家庭中,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孩子大多數(shù)由爺爺奶奶來照顧。由于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爺爺奶奶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很難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同時有些家長也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能對孩子進行積極有利的引導和幫助,這并不利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模式研究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生,所以要對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為了養(yǎng)成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課前預習習慣,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1.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促進學生預習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老師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預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梢酝ㄟ^設置各種于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或者采用競賽的方法來鼓勵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前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前預習工作。
2.加強老師引導,鼓勵自主學習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能力還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很難掌握預習的要領和過程,這就需要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雖然老師不能時刻陪伴在學生身邊進行幫助,但是可以為學生提高一些預習的指導,比如根據(jù)學習內容以及知識的相關度來設計一些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預習來完成,或者針對較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置預習提綱,把握預習效果。
3.確立學習任務,促進互相學習
小學生由于正處于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較大。對周圍的事物有著較強的模仿性。這樣就可以建立小組學習的模式,根據(jù)學生的特性進行小組的劃分,在同一個小組內,學生之間可以通過更加密切的討論和交流來互相學習,同時也能夠起到互相監(jiān)督的作用。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確立小組任務,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作來完成。在互相影響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小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4.家庭積極配合,完善監(jiān)督管理
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老師細心的指導下,還需要家長的認真配合和監(jiān)督,才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構成中,老師要起到指導作用,家長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在預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完成生字和詞語的預習,同時對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重點標注,便于在課堂上進行認真的理解和有針對性的提問。
結語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伴隨人一生的一項工作,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僅僅可以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不斷發(fā)展。家庭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以及教育過程中,有著積極重要的影響,所以兩者要緊密聯(lián)系,密切配合,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李學銘;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2]李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年04月.
[3]李耀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