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項面對人的生命,是為了提高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而語文教學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因為學習是為生活而服務。然而當前的應試教育讓教師和學生都學得很累,教師的職業(yè)自豪感正逐漸減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在逐漸淡薄。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們教師應該要上好每一堂課,讓每堂語文課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學生學得有趣味,學得有成就,學得有進步,學得有追求,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這樣的語文課堂學生才會真正的喜歡。
關鍵詞:教育;問題;轉變;快樂
語文教學是以人為本的,而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讓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很累,教師的職業(yè)自豪感正逐漸減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逐漸減弱。結合自身教學我認為目前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問題:
1. 語文教材的課文編選不盡人意。
這幾年語文課標不斷更新,我們的教材也不斷在更新,但在教學中我總感覺有些課文編選的不夠好,不能抓住學生眼球。有些課文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年齡特點不相符。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少年魯迅為什么喜歡百草園而不喜歡三味書屋?我想最大的原因便是在三味書屋里所學的那些并不是魯迅所喜歡的。如果課堂上老師教授的是學生喜歡的故事傳說、天文地理等,我想學生是最喜歡不過了。例如我在教學語文綜合活動課時,經(jīng)常補充課外有關的知識,學生聽得很帶勁,他們覺得語文真有趣。這就告訴我們要靈活的處理教材,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
2. 語文教學的目標導向存在問題。
目前在我國,很多人認為優(yōu)質教育就是能夠考取好學校的教育,把考試成績等看得至關重要,認為它就是教育質量。老師在上課時就經(jīng)常想著考試,如何提高考試成績成了語文教學的指揮棒,成了評價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唯一標準。還有我們家長也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好壞,如果學生成績好,他們會很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如果學生成績差,他會經(jīng)常數(shù)落孩子。這樣學生會慢慢忘記了語文學習的初心,而進入應試教育的圈套,勢必會破壞語言的美感,沖淡其表情達意的文學色彩。像我們學校這幾年中考綜合評比的成績非常好,很多學生都慕名而來,很多家長都來陪讀,很多店主都發(fā)起了小財。(我們學校進校公路旁由原來的一間小店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十幾家)種種跡象說明,我們家長認為升學率高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3. 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過于單調(diào)。
我們語文老師基本都是初步感知課文、具體分析課文、總結全文。由讀課文到講解課文的老模式。例如我們在教文言文時,總是先介紹作者和文學常識,再朗讀課文,然后翻譯和分析課文,最后理解文章情感;講說明文時就是分析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講議論文時就是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這種老模式時間長了,學生就會顯得厭煩。課堂就會顯得枯燥。那么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呢?
(1)教師靈活地處理教材
我們?nèi)私贪婢庍x的教材,有的文章與學生的生活感知離得太遠,于是我們在教學這類課文時可以略講,多講一些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課文,多補充一些有趣的知識,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從而讓他們愛上語文。例如我在教授《生物入侵者》時,不是按照常規(guī)方法來教這篇說明文的相關知識,而是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列舉身邊的有關生物入侵的新聞、圖片等,(非洲鯉魚到美國后,福壽螺,水葫蘆等事例)這樣學生既容易弄懂生物入侵的概念,又學得非常有勁。讓他們覺得語文就在我們身邊,對我們生活有指導意義,從而會愛上語文。
(2)要有情趣盎然的課堂
例如: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先讓學生讀懂課文,再讓幾個學生表演事先排練好的《皇帝的新裝》情景劇,學生用宿松方言夸張地表演人物對話,再加上他們形象的動作表演,課堂上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后我再從表演中來引導學生學會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再如:我在教學文言文時,用的是“四步教學法”——朗讀比賽、翻譯比賽、復述比賽、表演比賽。即先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讀懂詞義;接著再讓學生整體理解課文;進而進行復述課文(仿照說評書的形式);最后表演大賽是高潮部分,學生都會精心準備,而且積極性非常高。學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語文。
(3)要轉變教育觀念
我們教師不能再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還學生一個自由快樂的語文課堂,不要在課堂上只重點講考試內(nèi)容,其余的語文活動都不開展,這樣學生會很累,從而厭煩語文。同時我們也呼吁語文的教改和語文的評價體制也應進行改革,應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要在課堂上多開展活動,要善于通過活動傳授知識和教育孩子。全國有名的班主任賈高見“小活動,大德育”不為我們點明了方向嗎?在詩歌教學時我會經(jīng)常組織朗誦比賽。學生在比賽中會不知不覺地發(fā)現(xiàn)詩歌的美,從而逐步愛上語文。
(4)運用情感激勵
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都富有情感。而語文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語文教學應努力追尋語文的生活化,讓學生在收獲知識和能力時提升他們的情感體念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達到課文與學生生活的統(tǒng)一,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學《在山的那邊》時,我先問學生有沒有爬山的經(jīng)歷?再接著談爬山的體會。當你爬得很累時,你會怎樣解決困難的?這次經(jīng)歷和體驗,會不會成為你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呢?然后再讓學生在帶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讀課文。教師再適時指導,全班學生幾乎毫無困難地體會出課文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詩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道路是漫長的,但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努力,理想終將實現(xiàn)。這樣巧妙借用生活的經(jīng)驗所悟出的課文之理,比任何透徹分析都更直觀、更真切、更永久。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他們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幸福。
總之,課堂是老師耕耘的一塊樂土,是學生成長的一方沃土。教師應在課堂上靈活處理教材,多運用情感激勵,多開展課堂活動。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心與心的默契,情與情的交融的語文課堂,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J].知識出版社,1998.
[2]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J].語文出版社,1995.
[3]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張飛,安徽省安慶市,安徽省宿松縣廣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