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紅, 何永福, 冉海燕, 葉照春, 蘭獻敏
(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6)
甘藍是我國主要的蔬菜品種之一,其播種面積和產(chǎn)量在所有蔬菜中位居第3,是近年來栽培面積發(fā)展最快的長途運銷蔬菜,在春、夏、秋、冬4季供應中占有重要地位[1-2]。甘藍是貴州省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缺乏,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甘藍田草害成為制約甘藍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為有效防除田間雜草,除草劑仍然是當前生產(chǎn)上必不可少的除草手段[3-5]。當前,在貴州甘藍田化學除草中,主要選擇乙草胺作土壤封閉處理。而隨著乙草胺長期大量使用,逐漸引發(fā)一系列問題。有研究證明,低濃度的乙草胺可提高浮萍過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高濃度的乙草胺可抑制浮萍POD的活性,證明乙草胺對水體有污染[6]。歐盟對乙草胺的評估鑒定也提出問題:潛在的乙草胺接觸感染超過了人體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乙草胺代謝物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對地下水生生物和草食性鳥類的污染風險。歐盟委員會決定不再授予除草劑乙草胺的登記,已下令歐盟成員國在2012年7月23日取消其登記[7-8]。乙草胺也被美國環(huán)保局定為B-2類致癌物[9]。二甲戊靈除草劑用于甘藍田除草已有報道[10-11],但在貴州省的應用較少,乙草胺被淘汰后急需尋求合適的除草劑代替,因此,本研究選用5種除草劑進行甘藍田雜草化學防除比較試驗,為生產(chǎn)上合理選用除草劑提供依據(jù)。
供試甘藍品種為奧利奇。供試藥劑:330 g/L二甲戊靈(pendimethalin)乳油(江蘇東寶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68.6%嗪草酮·乙草(metribuzin+acetochlor)乳油(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900 g/L 乙草胺(acetochlor)乳油(美國孟山都公司);17.5%精喹·草除靈(quizalofop-p-ethyl+benazolin-ethyl)乳油(江蘇東寶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25%砜嘧磺隆(rimsulfuron)水分散粒劑(上海杜邦化工有限公司)。施藥采用AGROLEX SPRAYER JACTO HD200利農(nóng)16 L背負式噴霧器(新加坡利農(nóng)私人有限公司生產(chǎn)),壓力0.1~0.2 MPa,流量255~950 mL/min。
試驗地主要雜草:看麥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藜(ChenopodiumalbumL.)、繁縷[Stellariamedia(L.) Cyr.]、婆婆納(VeronicadidymaTenore)、酸模葉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L.)、桃葉蓼(PolygonumpersicariaL.)、簇生卷耳(CerastiumcaespitosumGilib.)、豬殃殃(GaliumaparineL.)等。
試驗選用不同土壤處理劑和莖葉處理劑進行比較,以除草劑使用說明為參考,選用中間劑量進行試驗。共設6個處理:①330 g/L二甲戊靈乳油1 138.5 g a.i./hm2;②900 g/L乙草胺乳油 945 g a.i./hm2;③68.6%嗪草酮·乙草胺乳油 1 543.5 g a.i./hm2;④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2.5 g a.i./hm2;⑤17.5%精喹·草除靈乳油341.25 g a.i./hm2;⑥空白對照。①②③為土壤封閉處理,④⑤為莖葉噴霧處理。采用小區(qū)試驗,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 m2(5 m×4 m),每個處理4次重復,共計24個小區(qū)。土壤處理劑于2017年1月14日,按600 L/hm2用量兌水均勻噴霧。莖葉處理于2017年3月14日,按600 L/hm2用量兌水均勻噴霧。
試驗選擇在貴州省息烽縣石硐鎮(zhèn)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較高,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輪休田。甘藍采用育苗移栽,移栽時間為2017年1月15日,移栽時施用貴州開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復合肥(N、P、K質(zhì)量比=15 ∶15 ∶15)1 800 kg/hm2作底肥。土壤處理于甘藍移栽前 1 d 施藥,莖葉處理在甘藍4~5葉期,田間雜草 2~4 葉期施藥。土壤處理施藥當天陰,溫度1~3 ℃,東風1級。莖葉處理施藥當天陰,溫度1~4 ℃,東北風2級。
土壤處理于施藥后15、30 d,莖葉處理于藥后5、10 d調(diào)查藥害,淘汰對甘藍不安全的藥劑。并于施藥后40、60 d調(diào)查防治效果,每小區(qū)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diào)查0.25 m2。分別記錄雜草種類、株數(shù),60 d調(diào)查時增加調(diào)查雜草鮮質(zhì)量項目,與空白對照比較計算株防效和鮮質(zhì)量防效。采用DPS統(tǒng)計分析軟件,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分析。 相關公式如下:
式中:PT為藥劑處理小區(qū)雜草數(shù)量(鮮質(zhì)量);CK為空白處理小區(qū)雜草數(shù)量(鮮質(zhì)量)。
68.6%嗪草酮·乙草胺乳油處理甘藍出現(xiàn)嚴重藥害,甘藍葉片黃化,生長停止,部分植株整株逐漸萎縮枯萎,干枯死亡。而330 g/L二甲戊靈乳油、900 g/L乙草胺乳油、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17.5%精喹·草除靈乳油各處理,甘藍生長正常,未觀察到藥害癥狀,與空白對照無明顯差異。
施藥后40 d進行調(diào)查,表1結(jié)果表明,供試的4種除草劑對甘藍田雜草看麥娘、繁縷、豬殃殃、酸模葉蓼、桃葉蓼、婆婆納、簇生卷耳和藜表現(xiàn)出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900 g/L乙草胺乳油防效最好,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防效次之,330 g/L 二甲戊靈乳油和17.5%精喹·草除靈乳油防效相對較低。方差分析顯示,各處理對甘藍田藥后 40 d 的總株數(shù)防效差異不顯著。
表1 供試除草劑對甘藍田雜草株數(shù)防效(施藥40 d后)Table1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total weed plants(4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字母表示經(jīng)Duncan’s新復極差法檢驗在P<0.05水平差異顯著。下同。
施藥后60 d總株數(shù)防效和鮮質(zhì)量防效調(diào)查結(jié)果(表2,表3)表明,330 g/L二甲戊靈乳油、900 g/L 乙草胺乳油、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17.5%精喹·草除靈乳油各處理對雜草總株數(shù)防效分別為74.9%、73.1%、80.0%、76.7%,總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78.8%、71.4%、85.8%、79.9%。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對甘藍田雜草的總株數(shù)防效和總鮮質(zhì)量防效最高,900 g/L乙草胺乳油防效最低。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對甘藍田雜草株防效、鮮質(zhì)量防效差異不顯著。
表2 供試除草劑對甘藍田雜草株數(shù)防效(施藥60 d后)Table 2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total weed plants(6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表3 供試除草劑對甘藍田雜草鮮質(zhì)量防效(施藥60 d后)Table 3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weed fresh weight(60 days afterapplication)
從對甘藍的安全性來看,土壤處理劑68.6%嗪草酮·乙草胺乳油對甘藍有嚴重藥害,不可用于甘藍田除草。另外4種除草劑對甘藍安全,在生產(chǎn)上可用于甘藍田除草。
從防治靶標來看,各除草劑對雜草防治效果有所不同,330 g/L二甲戊靈乳油可有效防除看麥娘、婆婆納、簇生卷耳和藜,900 g/L乙草胺乳油可有效防除看麥娘、桃葉蓼和簇生卷耳,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劑可有效防除看麥娘、繁縷、豬殃殃、酸模葉蓼、桃葉蓼和簇生卷耳,17.5%精喹·草除靈乳油可有效防除看麥娘、繁縷、豬殃殃、桃葉蓼和簇生卷耳。生產(chǎn)上應根據(jù)田間雜草發(fā)生種群選擇相應的除草劑,也可選擇土壤處理劑和莖葉處理劑結(jié)合使用。
在本試驗中,有些藥劑對其靶標內(nèi)雜草防治效果不理想,可能與冬春季溫度較低有關,夏季甘藍田應用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經(jīng)過試驗,各藥劑對甘藍田雜草的防效優(yōu)于或相當于乙草胺的防除效果,可以取代乙草胺在甘藍田的應用,減少乙草胺帶來的系列風險。
參考文獻:
[1]王芬娥,郭維俊,曹新惠,等. 甘藍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其機械化收獲技術研究[J]. 中國農(nóng)機化,2009(3):79-82.
[2]閆圓圓,曾愛松,宋立曉,等. 結(jié)球甘藍幼苗耐熱性鑒定方法及耐熱生理[J].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6,32(4):885-890.
[3]鄭建波,陳佳星,張慶棟,等. 12種除草劑對玉米田鴨跖草的防效[J]. 雜草學報,2017,35(1):48-51.
[4]王紅春,肖慰祖,婁遠來,等. 江蘇省不同地區(qū)豬殃殃種群對常用除草劑的敏感性差異[J]. 雜草學報,2017,35(3):16-21.
[5]楊海燕,周麗花,陳雪琴,等. 江蘇省太倉市稻田雜草發(fā)生特點及綜合治理技術[J]. 雜草學報,2017,35(3):12-15.
[6]梁衛(wèi)玲,唐美珍,王艷娜. 乙草胺、丁草胺及其復合污染對浮萍的毒性效應研究[J]. 綠色科技,2012(11):130-133.
[7]錢文娟. 歐盟將逐步淘汰乙草胺和氯化苦[J]. 農(nóng)藥市場信息,2012(2):36.
[8]中國農(nóng)藥信息網(wǎng).歐盟為防止危及健康或?qū)⒅鸩教蕴也莅穂J]. 福建農(nóng)林科技,2012(2):67.
[9]楊 梅. 乙草胺對斑馬魚的發(fā)育和生殖內(nèi)分泌干擾機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5.
[10]劉 宇,王 冠. 33%二甲戊靈乳油防除甘藍田一年生雜草試驗[J]. 北方園藝,2015(6):106-109.
[11]肖學明,沈雪峰,陳 勇,等. 30%二甲戊靈懸浮劑防除甘藍田雜草試驗[J]. 農(nóng)藥,2012,51(11):83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