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玲
(上海市寶山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寶山分院中醫(yī)科,上海 寶山 200940)
本文通過觀察扶正驅邪湯對晚期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牛活質量的影響,探討中藥在晚期腫瘤治療中的療效和作用機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為本院門診或住院病人,為無手術適應證或不能或不愿手術者,現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放化療的晚期腫瘤患者。其中治療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30~78歲,平均65歲。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2~76歲.平均63歲。兩組腫瘤原發(fā)部位、臨床分期、治療前轉移情況相似。兩組資料經Ridit方法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惡性腫瘤診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政司編寫的《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的晚期腫瘤患者;年齡在20~80歲之間;Karnofsky評分在30分以上;人組前1個月以內未曾接受化療者;估計生存期超過2個月;病人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療,依從性好者。
1.4 排除標準 年齡在20歲以下,80歲以上患者,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如嚴重的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熎陂g患者,預計生存期在2個月以下者,不接受本方案治療,依從性差者。
1.5 治療及觀察方法
1.5.1 治療方法 共收集合格病例60例.采用簡單隨機分組。預先編制好60張隨機分配卡,上面寫有序號、組號治療方法.將其裝入信封內,信封上寫上與卡號相同序號的編號.當合格的受試者進入研究時,按其進入順序拆序號相同的信封,按其中的卡片規(guī)定分組,醫(yī)囑按規(guī)定的治療方案治療。I組(治療組)治療方案:在相同的基礎支持對癥治療的方案上服扶正驅邪湯:黃芪20 g,黨參5 g,炙甘草5 g.白術10 g,茯苓15 g,陳皮10g ,土茯苓30 , 半枝蓮30 ,蛇舌草30 ,石見穿30以上藥物以清水500 ml,文火煎至100 ml,分兩次口服.每日服l劑。治療期為3周。加減:兼陽虛者加制附子、干姜以溫中散寒;兼陰虛者加石斛、生地以滋陰養(yǎng)液;血瘀者加莪術、三七;有熱象者加用黃芩、玄參清熱解毒;氣滯者加木香、玄胡;痰濕者加薏仁、蒼術。Ⅱ組(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對癥支持治療。營養(yǎng)支持以能量合劑、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納差、腹脹加醋酸甲地孕酮.止痛嚴格按三階梯止痛治療,睡眠差用阿普唑侖治療。
1.5.2 觀察指標
1.5.2.1 生存質量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周期結束后的生存質量。(1)Karnofsky評分:按Karnofsky體力狀況計分標準評定。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增加10分以上者為提高.減少10分以上者為降低,增加或減少未超過10分者為穩(wěn)定。(2)癥狀:觀察食欲不振、腹脹、神疲、乏力、氣短、失眠癥狀。治療前后各記錄1次。臨床癥狀計分方法:根據1994年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臨床癥狀分為4級:無癥狀記0分,輕度癥狀記1分,中度癥狀記2分,重度癥狀記3分。治療前及治療后根據癥狀情況記分。
1.5.2.2 免疫功能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1天及治療后1天各檢測1次CD3+、C1)4+、CI)4+/CDS+和NK細胞,觀察治療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
1.5.2.3 其他指標 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治療前后各記錄1次;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觀察:高血壓、便秘、口干、發(fā)熱等。治療前后各記錄1次。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管理。應用SPSSl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1 Karnofaky評分變化以Karnofsky評分比較 扶正驅邪湯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治療組提高穩(wěn)定率為73.3%,對照組提高穩(wěn)定率為40.0%,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問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Karnofsky評分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主要癥狀變化
2.2.1 食欲不振的變化 在本研究中,晚期腫瘤患者出現食欲不振的癥狀最為多見。對兩組患者食欲不振癥狀治療后療效比較,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83.4%,對照組為73.3%,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對照組73.3%的有效率與文獻報道的醋酸甲地孕酮增進食欲的療效在為70%~80%之間相同。見表2
表2 兩組食欲不振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 腹脹癥狀的變化 兩組均能改善腹脹癥狀,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6%,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脹癥狀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3 精神疲倦的變化 兩組均能改善神疲癥狀,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6.7%,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6%,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兩組精神疲倦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4 乏力癥狀的變化 兩組均能改善乏力癥狀,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3.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5
表5 兩組乏力癥狀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5 氣短癥狀的變化 兩組均能改善氣短癥狀,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3.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3.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6
表6 兩組氣短癥狀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6 失眠癥狀的變化 治療組在改善失眠的療效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0.0%,對照組總有效率73.3%,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7
表7 兩組失眠癥狀變化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7提示一般支持對癥治療組中.醋酸甲地孕酮在改善患者食欲、腹脹,阿普唑侖在改善患者睡眠方面,均可取得較好療效,與在此基礎上加扶正驅邪湯劑的療效對比,兩組問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氣短方面療效較好,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2.3 免疫功能變化 扶正驅邪湯劑治療組CD3+、CD4+、CD4+/CD8+和NK細胞治療后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對照組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兩組治療后對比療效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8
表8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和NK細胞變化(%)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其他情況
2.4.1 血液分析、肝腎功能變化 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變化,兩組在血液分析、肝腎功能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提示兩組治療均無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副作用。治療組有l(wèi)例、對照組有2例出現肝損害加重。均為肝癌或肝轉移患者,與疾病本身有關。
2.4.2 治療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出現2例便秘,3例口干,2例血壓升高。對照組口干、便秘各2例.均以對癥治療后緩解。兩者差異因m現的病例數少,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未出現胸悶、腹痛、咳嗽等副反應。
目前認為在抗腫瘤免疫機制中起作用的效應細
胞包括T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樹突狀細胞等。其中T細胞介導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起著主要作用,T淋巴細胞啞群和NK細胞變化可直接反映機體抗腫瘤狀態(tài)。腫瘤可導致免疫抑制,D3、CD4、CD4/CD8、NK細胞數下降,而免疫抑制又可導致腫瘤加速擴散。中醫(yī)認為正虛是各種惡性腫瘤的病理基礎,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一經發(fā)?。鞣N病因及病理產物則更傷正氣,其虛益甚導致正虛邪戀。腫瘤的中醫(yī)治療在于祛邪與扶正。祛邪可使機體達到邪去正自安的日的,因此在治療腫瘤過程中,扶正培本,驅邪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是貫穿腫瘤治療的整個階段。
本研究結果提示:扶正驅邪湯能改善腫瘤脾虛證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晚期腫瘤患者從中獲得較好的臨床受益,扶正驅邪湯用法簡單,服用方便,費用低廉,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值得推廣。因受本研究的研究時間所限,未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作為觀察指標,不能評價是否通過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從而延長生存期,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金伯泉.細胞和分子免疫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5:1.
[2]龍振洲.醫(yī)學免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