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世有 “書以人傳 ”之說。人,自是當時名人;名人的字,仿佛他的化身。書跡因人而流傳的現(xiàn)象,就像愛屋及烏,有如 “光環(huán)效應 ”。
書以人傳的最早例子,可以溯至西漢。《漢書 ·游俠傳》載:哀帝時,陳遵以豪俠聞名,封侯居長安,列侯貴戚皆重之,郡國官僚豪杰至京師,莫不到其府上拜訪。陳遵 “贍于文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弆以為榮 ”這段文字,也是書法收藏的最早記錄。
陳遵的 “書以人傳 ”,有名聲有地位之外,還具備 “善書 ”的本領(lǐng)。這樣說來,書法也有自在的價值。
所以我們看到,書跡的流傳,反過來也能延續(xù)人的名聲。東晉王珣就是顯著的例證。他生前居高位,卻不是王導、謝安那樣了不得的名人,因其行書《伯遠帖》傳世,且是罕見的東晉士人真跡,及至后世,其書跡的名聲大于人,反是人以書傳。
古代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往往人以書傳。比如,書寫《始平公造像記》的北魏朱義章,北魏《石門銘》署名的王遠,梁朝《蕭憺碑》署名的貝義淵,唐朝《王居士磚塔銘》署名的敬客 ……
試問,王羲之是書以人傳,還是人以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