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英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充分發(fā)揮少兒報刊對廣大少年兒童的教育引導(dǎo)作用,《人生十六七》雜志積極參加“少兒報刊閱讀季”,并圍繞“培養(yǎng)時代新人、擔(dān)當(dāng)復(fù)興大任”主題,著力培養(yǎng)向上向美、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時代新人。
讀書上的“浪費”實則是珍惜,珍惜知識的可貴,珍惜時間的可貴,珍惜思想和內(nèi)涵的可貴。
有沒有這種體驗?幾排高大沉重的,散發(fā)著木料味道的書架佇立身旁,干凈的書桌上擺著幾本書,隨意翻翻看看,間或在紙張上寫點什么,一轉(zhuǎn)眼,天就黑了。半天時間過去,人像從長夢中醒來,有一種很恍惚的感覺。
這不是白白浪費了半天的時間嗎?
要知道,半天,足可以乘高鐵從一座城市到達另一座千里之外的城市,或者飛往另一個奇異的國度飽覽山河。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不但樂此不疲反而近似癡迷。究竟是什么讓我把生命的腳步放慢?如果非要讓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想無非就是那句你早已經(jīng)聽過的話:讀書是拓寬生命寬度和拉長生命長度的最好辦法。與古代先賢對話,站著或倒著審視他們的人生軌跡,與遙遠(yuǎn)未來對視,想象難以想象的日月星河,這種如夢如幻的體驗,是不讀書之人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是偉大的,是神圣的,是值得浪費一些時間的。
在我看來,慣性地沉醉于書中就好比隱居山林,避開了世俗的紛爭、喧囂和無聊,獨享著一份令人愉悅的屬于精神的大自然。讀書也好似奔波之人歸隱田園,獨享著紙張和文字賜予的恬之靜、靜之美、美之醉,絲毫不覺得孤獨和勞累。
讀書時,即使身居陋室,你也可以感受溪邊垂釣,抑或在林中小憩,抑或在月下獨酌。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浪費”一詞便有了全新的解釋。這看似在浪費,看似一無所獲,看似格格不入,實則心滿意足,比吃飽喝足更舒服。人生苦短,該做最舒服的自己。
與快節(jié)奏的人群拉開距離,我依然保持著害羞、好奇、天真和任性,依然覺得讀書是和自己對話,是關(guān)照自己內(nèi)心所需的最好方式。不急功近利,不舍本求末,不隨波逐流,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應(yīng)該具備的。我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為別人活、活給別人看的人。
有些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而不是緊繃繃的,急促促的。它和奮斗,和只爭朝夕并不矛盾。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不做好看的千篇一律的皮囊,做有趣的萬里挑一的靈魂,取悅自己。
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做一個學(xué)識深厚,言之有物,格調(diào)高雅的人,那是一個人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