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浩 楊先俊 姬鵬越 劉 敏
(1.黑龍江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2; 2.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混凝土受壓構件,如梁、柱等在制作工程中,由于攪拌及施工工藝等因素影響,會在混凝土內部產生構件局部不密實,裂縫或空缺區(qū),在混凝土外部會產生蜂窩、麻面等缺陷[1];在使用過程中,混凝土受壓構件由于少筋,或承載力超載等因素,會造成混凝土構件的損傷。這些損傷的存在嚴重影響混凝土承載力和耐久性[2,3]。
筆者以超聲檢測法為例,對混凝土損傷構件進行檢測試驗,采用超聲試驗方法[4,5],觀測超聲波通過有裂縫的混凝土構件時超聲波速度、振幅、頻率、周期、波形等多個參數(shù)變化,分析研究這些數(shù)據(jù)變化的規(guī)律及物理機制,得到混凝土內部缺陷對超聲波聲時、聲速影響的一般規(guī)律。
試驗試樣制備兩個,為145 mm×145 mm×145 mm和1 200 mm×150 mm×200 mm和混凝土受壓梁構件,將此試驗試樣進行編號,標定為一號試樣,二號試樣。
試驗材料使用水泥,砂子,碎石等原材料按照1∶1.5∶1.5的比例配置而成,其中水泥為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砂子的粒徑為0.35 mm~0.5 mm,碎石的粒徑為5 mm~20 mm。其中一號試樣較為密實,沒有明顯損傷區(qū)域。二號試樣有較大裂縫3條,裂縫寬度約為1.5 cm,中型裂縫2條,裂縫寬度約為0.5 cm,微型裂縫較多,裂縫寬度小于0.5 cm,中部受壓區(qū)有局部壓碎區(qū)域,如圖1所示。
試驗預設測點五個,均勻分布于受測截面,將受測點編號1號測點,2號測點,3號測點,4號測點,5號測點,測點布置見圖2。
每個測點均勻涂抹凡士林耦合劑,測取參量數(shù)據(jù)的方式為每個測點測取五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測點的參數(shù)值。可減少因試驗操作或耦合不好所引起的實驗誤差,提高本次實驗的準確性。
本次試驗選用超聲波非金屬檢測儀,采用對比實驗方式進行。通過對一號較為完整混凝土構件的檢測,得到標準混凝土試樣的檢測參數(shù),據(jù)此,進行二號損傷混凝土構件的檢測,檢測數(shù)據(jù)加以對比,分析,得到缺陷混凝土構件基本分析方法。
試驗傳感器采用對點發(fā)射接收方式,非金屬超聲檢測分析儀經調零聲時后進入正常工作狀態(tài),對一號試樣進行完整檢測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測定管距設定為145 mm,起點設定為0.0 m,點距設定為-0.074 mm,采樣周期為0.8 μs,發(fā)射電壓為60 V,標定值設定為1。
單一測點測取五次數(shù)據(jù)中,每進行一次檢測,將傳感器取下,重新耦合以后,方進行下一次數(shù)據(jù)檢測工作。
檢測試驗中所采用的耦合劑為涂抹均勻的凡士林耦合試劑。
每個測點進行五次重復檢測,即每一組試驗分別進行25次檢測,最終取每個測點的算術平均值為該測點的參量。
按上述試驗布置及操作,對兩組試驗試樣進行檢測,得到超聲波通過完整混凝土構件之后的檢測參數(shù)和超聲波通過有損傷混凝土構件的檢測聲時、幅度、聲度參數(shù)。對一號試樣測得結果見表1。
在一號試樣聲速檢測中,最大聲速為2.648 km/s,最小聲速為2.189 km/s,平均聲速為2.43 km/s,即未通過裂縫區(qū)的超聲波聲速對于均值的偏差較小,約在10%以內;在二號試樣聲速檢測中,最大聲速為5號測點測得5.136 km/s,最小聲速為1號測點測得2.918 km/s,平均聲速3.912 km/s,即通過裂縫區(qū)混凝土超聲波聲速對于均值的偏差較大,約在30%。但對于一號試樣測得的平均聲速為2.43 km/s,二號試樣測得的平均聲速為3.912 km/s,二號試樣的平均聲速比一號試樣平均聲速高1.482 km/s。由于二號試樣存在明顯損傷部位,依據(jù)波動傳播理論,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小于在固體中傳播速度,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與波動理論相背離。這一現(xiàn)象表明,二號試樣中存在密實度極高的物質,使聲波得以快速傳播,經資料查實,二號混凝土構件為鋼筋混凝土試件,與一號素混凝土試樣材料相異。超聲波在鋼材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9 km/s,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0.34 km/s,并受溫度影響較大。本次試驗中,超聲波通過二號試樣中的裂縫及鋼筋,聲速為二者的疊加,平均聲速大于素混凝土中超聲波傳播的平均聲速。
1號和4號測點位于受測試樣的上部左右兩端,5號和3號測點位于受檢試樣的下部左右兩端。在一號試樣檢測中,由1號測點和4號測點測得的聲速為2.472 km/s,2.189 km/s,由3號測點和5號測點測得的聲速為2.398 km/s,2.447 km/s。在二號試樣檢測中,由1號測點和4號測點測得的聲速為2.918 km/s,2.932 km/s,由3號測點和5號測點測得的聲速為4.76 km/s,5.136 km/s。一號試樣為裂縫較少的素混凝土試樣,聲速變化較小。1號和4號測點測得聲速平均值與3號和5號測點測得的聲速平均值偏差在3%以內,表明該構件混凝土較為均質。二號試樣為裂縫較多的鋼筋混凝土試樣,聲速變化較大。1號和4號測點測得聲速平均值與3號和5號測點測得的聲速平均值偏差在25%左右,差值較大。在一號試樣和二號試樣檢測中,兩組試樣的1號和4號測點測得聲速變化較小,兩者平均值的偏差在10%左右,二號受檢鋼筋混凝土構件試樣80%裂縫自構件中部下側開始發(fā)育。超聲波聲速對于混凝土構件較大損傷比較敏感,聲速會表現(xiàn)出明顯變化,而對于微裂縫超聲波聲速的變化相對較小,超聲波聲速對于混凝土構件中微裂縫敏感適中。
表1 一號試件每個測點檢測數(shù)據(jù)平均值
表2 二號試件每個測點檢測數(shù)據(jù)平均值
對二號試樣的檢測,重新進行調零聲時計算,得到零聲時為2.1 μs,管距由試樣一的145 mm變更為1 200 mm,其他條件不進行變更,檢測得到表2數(shù)據(jù)。
超聲波在混凝土中傳播時,遇到損傷部位如不密實、裂隙、孔洞等會產生散射或漫射現(xiàn)象。二號檢測試樣上部受壓區(qū)存在局部壓碎現(xiàn)象,從二號試樣第1測點和第4測點測得的聲時為415.18 μs,409.9 μs,第2測點、第3測點和第5測點測得的聲時分別為294.86 μs,252.14 μs,234.86 μs。計算得到第1測點和第4測點聲時對于均值的偏差在5%以內,聲時差異為5.28 μs。第2測點,第3測點和第5測點聲時對于均值的偏差在10%以內,聲時差異為60 μs。計算第1測點,第4測點和第2測點,第3測點,第5測點的聲時對于均值的偏差約25%,均值聲時差異為152.54 μs,此聲時差異較大。表明第1測點和第4測點處,存在混凝土缺陷區(qū),超聲波在此缺陷區(qū)發(fā)生散射、折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所測聲時的異常增大,見圖3,圖4。
在一號試樣第4測點第二次檢測中,出現(xiàn)聲時為105.62 μs,聲速為1.737 km/s,幅度為93.1 dB的異常數(shù)據(jù),聲時約為其他四次檢測的2倍,聲速約為其他四次檢測的1/2。根據(jù)實驗記錄,此次試驗過程中,傳感器與試樣耦合不良,致使聲波在空氣中傳播,聲時增大,聲速減小。依據(jù)此數(shù)據(jù)異常,計算時該數(shù)據(jù)予以剔除,不參與計算結果。
1)在混凝土構件中,裂縫的出現(xiàn),會導致聲波在空氣中傳播,使聲波聲速降低,以此可以根據(jù)超聲波聲速的變化來判斷混凝土構件內部裂隙發(fā)育。
2)蜂窩、麻面等損傷區(qū)域的出現(xiàn),導致超聲波在損傷區(qū)域內發(fā)生散射和折射現(xiàn)象,使聲波聲時增大,以此可以根據(jù)超聲波聲時的變化來判斷混凝土構件內部損傷區(qū)域。
參考文獻:
[1] 傅竹武,王鑫.混凝土構件缺陷超聲無損檢測的研究[J].巖土力學,2007(10):71-72.
[2] 李娟娟.混凝土結構內部損傷超聲檢測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大學,2017.
[3] 唐魯楠,馮文慧.無損檢測技術在地鐵檢修中的應用[J].無損檢測,2016(11):126-127.
[4] 張 勇,唐國龍.建筑工程檢測中無損檢測的有效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5):176-178.
[5] 鄭 宏.超聲波在混凝土樁基礎無損檢測中的應用[J].山東工程技術,2017(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