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平
(陽春市人民醫(yī)院,廣東陽春 529600)
尋常型銀屑?。≒soriasis vulgaris,PV)是銀屑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屬臨床常見易復發(f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之一,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1]。近年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PV由T淋巴細胞功能紊亂和輔助性T細胞(Th)細胞過度活化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Th1/Th2比例失調(diào)是導致銀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Th9細胞是近期發(fā)現(xiàn)的一類新型效應性CD4+亞群效應性T細胞,參與了人體多種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過程[3]。白細胞介素(IL)-9主要是由T淋巴細胞分泌,能促進體內(nèi)的T細胞和肥大細胞增殖,是機體自身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因子[4]。研究發(fā)現(xiàn),銀屑病患者Th9細胞百分比和IL-9含量較正常人群顯著升高,且二者與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評分呈顯著正相關(guān)[5]。為了進一步探討Th9及IL-9在銀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測定了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并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和分期下外周血Th9及IL-9水平的變化,進一步驗證二者在銀屑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11月間在本院就診的PV患者104例(PV組)作為研究對象。PV診斷根據(jù)《中國臨床皮膚病學》[6]標準:①紅色丘疹分布在頭皮、軀干、四肢伸側(cè)皮膚上;②皮疹形狀不規(guī)則,邊界清楚;③皮疹基底浸潤明顯,刮除紅膜可見小出血點;④以紅色炎性斑片為主,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下有一層光亮薄膜;⑤合并瘙癢。尋常型銀屑病病情分級診斷參照PASI評分[7],重:PASI評分>12 分;中:PASI評分 6~12 分;輕:PASI評分<6分。納入標準:①符合尋常型銀屑病診斷者;②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③近3個月內(nèi)未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等相關(guān)治療者;④首次發(fā)病者;⑤取得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協(xié)議。排除標準:①伴其他類型皮膚病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精神病或惡性腫瘤患者;④伴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障礙者;⑤關(guān)節(jié)型、膿皰型、紅皮病型銀屑病者。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齡23~58歲,平均(40.66±7.40)歲;病程 9個月~3年,平均(2.03±0.31)年;病情分級[7]:重度:44 例;中度:39 例;輕度:21 例;PASI評分[7]:(26.77±4.01)分;病情分期[8]:活動期61例,穩(wěn)定期43例。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健康志愿者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 30~51歲,平均(41.05±7.22)歲;PV 組與對照組基本臨床資料(性別、年齡),同時PV組內(nèi)輕、中、重以及穩(wěn)定期、活動期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2組外周血Th9及IL-9水平 外周血采集:晨起空腹抽取2組受試者的外周靜脈血約3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加入紅細胞裂解液,4 000轉(zhuǎn)/min室溫離心 5 min,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棄上清,于-80℃保持待測。Th9應用流式細胞儀測定,IL-9采取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本組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的是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采取Pearson直線相關(guān)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V組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升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外周血Th9及IL-9的水平比較 (±s)
表1 2組外周血Th9及IL-9的水平比較 (±s)
組別 n Th9(%) IL-9(pg/mL)對照組 50 0.25±0.03 16.82±1.97 PV 組 104 0.92±1.03 52.75±5.81 t 6.700 56.672 P<0.01 <0.01
2.2 不同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 中度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輕度分級患者(P<0.01);重度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輕度和中度分級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不同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s)
注:與輕度分級比較,aP<0.01;與中度分級比較,bP<0.01。
PV 分級 n Th9(%) IL-9(pg/mL)輕度 21 0.41±0.04 22.15±2.72中度 39 0.70±0.07a 46.98±5.33a重度 44 1.65±0.19ab 89.12±9.41ab
2.3 不同分期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 活動期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穩(wěn)定期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不同分期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s)
表3 不同分期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比較(±s)
PV 分期 n Th9(%) IL-9(pg/mL)穩(wěn)定期 43 0.45±0.05 32.77±3.64活動期 61 1.39±0.16 72.73±7.78 t 45.854 35.022 P<0.01 <0.01
2.4 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與PASI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Pearson相關(guān)分析顯示,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與PASI評分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見表4。
表4 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與PASI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PV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男女發(fā)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據(jù)報道其發(fā)病率約為2%,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缺乏根治療法,多數(shù)藥物僅能對癥治療,但停藥后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影響[9]。PV是公認的一種免疫細胞介導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多種免疫細胞參與PV的發(fā)生、發(fā)展,包括T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其中CD4+T淋巴細胞在PV發(fā)生和發(fā)展階段的作用備受廣泛認可[10]。初始CD4+T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的信號,在不同的條件下可分化成各種T淋巴細胞亞群,如Th1型、Th2型、Th17型、Th22型、Th9型以及Treg型,這些亞型細胞具有獨特免疫作用,對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發(fā)揮了共同調(diào)節(jié)作用[11]。研究發(fā)現(xiàn),銀屑病的發(fā)生及皮損的持續(xù)存在與T淋巴細胞的過度活化及釋放的細胞因子異常聯(lián)系密切[12]。
Th9細胞作為CD4+T淋巴細胞亞型,其通過分泌不同細胞因子參與PV的發(fā)生發(fā)展近年備受關(guān)注。Th9細胞在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IL-4的作用下分泌IL-9、IL-10和IL-21,其中IL-9是其功能性細胞因子[13]。Schlapbach等[14]發(fā)現(xiàn)PV患者皮損中Th9細胞顯著升高,提示了Th9細胞可能參與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IL-9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多種細胞的功能,誘導Th17細胞分化,介導機體的多種炎癥性疾病[9]。Singh等[15]發(fā)現(xiàn)IL-9及IL-9受體在銀屑病樣表現(xiàn)的K5.hTGF-b1轉(zhuǎn)基因動物皮損中表達顯著升高,注射抗IL-9抗體可使動物皮損中浸潤的炎性細胞顯著降低。胡小平等[16]采用RT-PCR檢測PV患者和健康者各424例的IL-9的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發(fā)現(xiàn),PV患者的IL-9基因拷貝數(shù)較健康人基因拷貝數(shù)顯明顯增高,而IL-9基因拷貝數(shù)增加可能會增加對PV的易感性。因此,IL-9可能通過Th17細胞等因子介導在PV的形成、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PV組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升高。駱偉雄等[5]選取PV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通過與50例健康者比較發(fā)現(xiàn)PV患者Th9細胞百分比和IL-9含量均顯著升高。本研究結(jié)果與上述報道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也證實,中度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輕度分級患者,重度分級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輕度和中度分級患者,活期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高于穩(wěn)定期患者。提示了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變化可能是評價其病情程度的有效指標。
PSAI評分是目前臨床評定PV皮損程度的有效指標之一,通過對患者的皮損面積、紅斑、鱗屑、瘙癢以及浸潤程度等參數(shù)進行客觀評價,再經(jīng)特定計算方式得出評分標準用于評價PV病情程度,分數(shù)越高提示病變范圍越大和皮損越嚴重[17]。本研究通過Pearson相關(guān)分析顯示,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與PASI評分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上述結(jié)果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似,提示了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的過度增加可能與該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5]。
綜上所述,PV患者外周血Th9及IL-9水平明顯升高,其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guān)。探討PV患者T輔助細胞亞群功能失衡與炎癥學說參與其發(fā)病機制的觀點,有利于進一步闡明PV的發(fā)病機制和為該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
[1] 李小英.308 nm單頻準分子光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療效觀察[J].廣西醫(yī)學,2017,39(3):408-409.
[2] 宋紅霞,薛曉東.消銀湯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療效及其對外周血IL-17,IL-23,IL-6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5):193-196.
[3] 劉歡,宋守君,薛海波.Th9細胞與自身免疫性疾病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免疫學,2016,36(3):253-256.
[4] 楊培培,馮緯紜,葉輝信,等.變應性鼻炎患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L-17、IL-2、IL-9和白三烯的表達及其與疾病活動度的相關(guān)性[J].廣西醫(yī)學,2015,37(8):1 072-1 075.
[5] 駱偉雄,王才強.Th22、Th9細胞參與銀屑病的免疫病理機制的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41(8):65-66.
[6]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9:1008-1009.
[7] Marks R,Barton SP,Shuttleworth D,et al.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Arch Dermatol,1989,125:235-240.
[8]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9-130.
[9] 王英,王麗麗,韓朔,等.CD4+T淋巴細胞亞群與銀屑病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6,32(6):834-836.
[10]Chhabra S,Narang T,Joshi N,et al.Circulating T-helper 17 cells and associated cytokines in psoriasis[J].Clin Exp Dermatol,2016,41:806-810.
[11]Hirahara K,Nakayama T.CD4+T-cell subset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beyond the Th1/Th2 paradigm[J].Int Immunol,2016,28:163-171.
[12]曾亞軍,李玲玲,段行武,等.CD4+T與銀屑病相關(guān)的T輔助細胞研究進展 [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16(1):84-87.
[13]Wong MT,Ye JJ,Alonso MN,et al.Regulation of human Th9 differentiation by type I interferons and IL-21[J].Immunol Cell Biol,2010,88:624-631.
[14]Schlapbach C,Gehad A,Yang C,et al.Human TH9 cells are skintropic and have autocrine and paracrine proinflammatory capacity[J].Sci Transl Med,2014,6:219ra8.
[15]Singh TP,Sch?n MP,Wallbrecht K,et al.Involvement of IL-9 in Th17-associated inflammation and angiogenesis of psoriasis[J].PLoS One,2013,8:e51 752.
[16]胡小平,張杰,邵勇,等.IL-9和IL-10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與特應性皮炎發(fā)病相關(guān)性[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30(1):14-16.
[17]萬國忠.在尋常型銀屑病中HBD-2、MMP-9及TNF-α的表達與PASI評分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36(12):5 000-5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