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清
美食之滋味,并不一定要親口品嘗,有時只是看看便令人魂牽夢縈。而美食若是再有了情感和記憶的連接,則會讓人更加無法忘懷。很多影視作品中的食物就是如此——在劇情的發(fā)展中,主人公的故事里,在情感交織的鋪墊下,美食往往不單單是個“好吃的”,它會不著痕跡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直到很久之后,我們可能并不記得電影、電視劇中的具體場景,而只是能回憶起某個特定食物所帶來的獨特感受——電影《過年》里,李保田掀翻的那個熱火鍋,是除夕之夜一家之主對子女的不滿與憤怒;肖穗子在《芳華》里一口咬下的那個西紅柿,隨著血紅色汁水流出的是美好而絢爛的青春;收藏了很多80后假期記憶的《還珠格格》里,陪著皇帝出游的紫薇硬要管炒雞蛋叫“陰陰夏木轉(zhuǎn)黃鸝”,真是文雅、迂腐得可愛。
陪媽媽一起看完了《歡樂頌》,我跟安迪一樣都愛死了蟹黃小籠包。剛出鍋的小籠包靜悄悄趴在籠屜里。吃時稍有不慎,滾燙的湯汁便會噴出。用筷子把包子輕輕戳破一個小口后,慢慢吹氣,再緩緩吸掉所有的湯汁,滿口皆鮮。這時,可以用姜絲醋來平衡咸甜——把醋從小口灌進去,待其充分和肉餡融合,再大口咬下??吹襟w貼而紳士的小包總為安迪去打包“郊區(qū)很難吃到”的蟹粉小籠包,陪母追劇的我頓時被喚醒了“少女心”。女孩子真是無論到了多少歲,都會期盼美好而純真的愛情。
《那年花好月正圓》讓人神往的除了周瀅跌宕起伏的商海人生,還有涇陽繁華的小吃一條街——甑糕、涼皮、泡饃等熱騰騰的陜西小吃,讓熒幕內(nèi)外的人都直流口水。除了吳聘哥哥親手捧來的美味甑糕,雪白沁爽的涼皮也是當仁不讓的“吸睛”神器——在大海碗里鋪滿涼皮,碼上面筋、豆芽、黃瓜絲,豪邁地澆上紅油、蒜汁。老板最后還要拎起一小撮涼皮,在浮著厚厚一層白芝麻的油潑辣子里蘸一下,真叫是熒幕里的人吃,電視機前的人饞。
香港無線電視臺TVB的劇集里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句經(jīng)典臺詞:“肚子餓了沒有,我煮碗面給你吃???”香港人愛吃面,除了云吞面、雞腸面、蝦子撈面、清湯面線等,最常見的就是車仔面。車仔面的配料有雞腳、翅尖、豬腸、蘿卜、冬菇、魚皮等多達十幾種——雞腳要脫骨分離,豬腸得干凈沒異味,魚皮就要脆卜卜的才好,最重要的是得有兩塊入味、軟糯的白蘿卜。隨著這一碗熱騰騰,營養(yǎng)豐富的面下肚,所有煩惱和疲憊都煙消云散了。正所謂無論多大的難題,不都得吃飽了才能解決嗎?
《飲食男女》是一部被美食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電影——松鼠魚、扣肉、雞煲翅、東坡肉、火爆雙脆、用龍蝦和鮑魚救場的“龍鳳呈祥”、忘了打蝦醬進去的“海棠百花菇”……這些菜,是一個失去了味覺但不肯向年齡認輸?shù)母赣H給女兒們的愛。朱師傅去學校給姍姍送飯,因時間不夠,只預(yù)備了幾個“小菜”——無錫排骨、蟹肉菜心、青豆蝦仁、五柳雞絲,還有一盅苦瓜排骨湯。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朱師傅把飯擺滿整張課桌。
食物最誘人之處,往往不是精致的外表,而是蘊含其中的人間煙火味。當食物被賦予了情感,便會在記憶的深處活色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