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班? 祝易珂
一群企業(yè)高管為“親近自然,逃離城市”而登雪峰,卻在山頂絕美風景中玩手機。一場原本關于“詩與遠方”的旅行就此淪為“作秀”。他們的身體的確親近了自然,可他們的心卻仍被牢牢“網(wǎng)”在城市里,在喧囂與繁華中漸漸迷失。
可我想說的是,網(wǎng)絡該是紐帶,不該是繩索,它應該把你與這個世界更緊密地相連,讓你擁抱或在眼前或在天邊的美,而非讓心靈漸漸鈍化,最終沉湎于虛擬的世界。
運用網(wǎng)絡,我們確實獲得了很多便利,但同時,網(wǎng)絡給了我們太多誘惑:網(wǎng)絡游戲、小說、八卦新聞……但你我都該明白,這種海市蜃樓般的美麗并不是真的美麗,真正的美麗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在平凡中開出的花朵。只有你擁有澄凈敏感的心靈時,你才能聽見生活之美的絮語。
我們能通過運用網(wǎng)絡大大縮短空間距離,欣賞遠在天邊的美景。我和母親都喜歡一個叫“風同學”的博主。在他的博文里,無論圖片還是文字,無論是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還是巴厘島的海水,都美得讓人心醉。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廣覽宇宙美景,互聯(lián)網(wǎng)為我們“網(wǎng)”住世界之美。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總不乏朋友們“曬”出的美照。有的是新生兒降臨時父母的喜悅,也有看似疏松平淡的生活日常,比如街角花店的一盆吊蘭,午后照在木地板上的陽光,甚至是早餐時熱氣騰騰的粥和包子?!皶瘛钡牟粌H是經(jīng)歷,更是記憶,是心情。那一瞬間的感動與欣喜,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分享之后,能更深地雋刻進你的心靈。
臨近春節(jié),去年春節(jié)的“段子”又開始火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我坐在一起,而你卻在玩手機?!边@是許多人,特別是老一輩人所共有的辛酸。然而親情的淡漠的罪魁禍首又真的是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嗎?君不見,是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真正讓天各一方的親人和老友“天涯若比鄰”,把地球變成“地球村”。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拿手機者日漸迷失的心。
有人說,時代是洪流,互聯(lián)網(wǎng)的浪潮席卷了世界,沖刷著你我。但當你懷揣了一顆澄靜如初的心,互聯(lián)網(wǎng)便是我們傳遞愛與溫暖的紐帶。你置身洪流中時,也許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溫泉。
用美的心看世界,生活之美就在“網(wǎng)”中,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讓我們活在最美的時代!
[點 評]“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被ヂ?lián)網(wǎng),手機本就是便利生活、優(yōu)化生活與工作的必備品,祝易珂同學富有哲理地剖析了如何面對生活的紛擾與工作的羈絆,文章文筆優(yōu)美,情理交融,娓娓而談,讓我們化羈絆的繩索為享受美好的紐帶,生活本當如此詩意。
(指導教師:羅學文)
高二(13)班? 佘慧
米蘭·昆德拉說:“馬車消失在晨霧中,我啟動了汽車。”人們卷入科技的浪潮中,在城市中奔波不疲,而離自然漸行漸遠,我們?yōu)楹尾贿x擇與城市、自然并肩前行呢?
人們分秒必爭,在速度與效率的逼迫下,“像一支離弦的箭”般疲于為生活奔命,哪里還顧得上為自然留白呢?“親近自然,逃離城市”的思想固然可貴,可到達山頂后“每人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手機”的反差令人失笑,這就是所謂的“親近自然,遠離城市”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們只是換個地方看手機罷了。
“極目遠望,莽莽蒼蒼”,此時眼中的自然是壯美的,與手機帶來的快感相比,它來得更緩慢,也更持久,為何不關閉手機與親朋好友一同欣賞或賦詩一首,盡享自然之美,人生之樂呢?
我認為“馬車”與“汽車”是并行不悖的,正如“城市”與“自然”也可相輔相成,逃離城市不一定親近自然,親近自然也不一定要逃離城市,與其裹著親近自然的皮囊特意攀登雪峰,不如無意間與自然深情相擁,它可以是坐在公交車上對窗外樹木的凝望,可以是下班途中無意一瞥待放的花蕾,可以是公園的漫步……
“一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不也是親近自然最簡單的體現(xiàn)嗎?其實,親近自然很簡單,因為它無處不在,我們只是缺乏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寧靜的心,城市的喧鬧無法掩蓋自然的魅力,可它卻輕易奪走了人們對自然的愛,擾亂了人們的心,靜下心來去感受、去親近自然吧?!皝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句中的美景都是自然的產(chǎn)物,我們讀詩、品詩,也應在生活中學會品味和感受詩中的自然。
蘇子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去親近自然吧,它時刻敞開懷抱等待你的到來,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一朵花就入了你的眼,一陣風就叩響了你的心,自然就浸潤了渴望滋潤的靈魂。
在城市中亦可親近自然,自然在左,城市在右,在路途的兩旁,隨時留心,隨時可與自然相擁。
[點 評]在名言中引出觀點,在文尾點題總結(jié),寓思辨性和文學性于一爐,闡釋了自然與城市的關系。如果在文中列舉一些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當代典型,時代性和針對性就更強了。
(指導教師:李國慶)
高二(21)班? 鄒愛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時美景常在,若無閑事掛心,縱便是安然端坐于一隅,也可體味到自然的美麗。畢竟,真正的賞景從來不在于風景如何,而在于觀賞者的心境。
龍應臺曾說:“要想真正的觀賞景色,必須得一人深入自然體味,當你與他人一同前往,一半的心思在景上,一半的心思在那人身上,就不能專心賞景了?!蔽译m不盡是贊同,卻很是欣賞這種賞景的態(tài)度,靜心體味,專心致志,融于其中。
便視之當下,人們在城市中步履匆匆、忙忙碌碌,根本無瑕賞景??v便有人外出游玩,登山賞景,還美曰其名“親近自然,逃離城市”,待身登極峰,不禁得意洋洋,深以為自己境界之高,又是發(fā)微博,又是開直播,同人分享快樂。一切完畢,置身美景就席地而坐,各各低頭玩手機,一邊置美景若無物,一邊又感慨風光無限好,著實可笑。
他們說要逃離城市,卻時刻用手機與城市相連; 說要親近自然,卻又看不見大好風光,說是賞景,孰不知究竟是賞美景還是做形式?他們也許也因此獲得了快樂與滿足,但終究不是賞景而有的那種情懷,感觸,回憶自然也不同,著實有負于這良辰美景。
記得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中有這樣兩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碧竦e適,著實讓人有種“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感覺。沒有今人賞景的得意炫耀,僅是一人看花賞景,便自在悠然的讓人向往。
想起木心說的“有人一看書就賣弄。多看幾遍再賣弄吧——多看幾遍就不賣弄了?!贝蟮仲p景也是如此吧,見的少的人總在炫耀,孰不知真正賞景的人,總是淡然提起,因為對其早已習以為常便不再驚奇,只是小心翼翼的將感觸收進心里,卻悄悄的在身上多了一些清幽淡雅之氣。
這世界上有些事情,就像一場不知名的花開,粗心的人只嗅到香,有人卻會停下來聞一聞,記住它的樣子。愿我們都能放緩步伐,抬起頭,仔細看看風景。
【點 評】 好一碗雞湯,我干了!
(指導教師:王妙婷)
高二(5)班雷潔
古人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今者說:“舉頭發(fā)直播,低頭刷微博。”
千年前的山是山,千年后的山也是山,登高遠望,古人目光所及是清風霽月的美景,現(xiàn)代人眼中卻是各種不必要的信息與編碼;古人身臨高處豪情萬丈,把酒詠詩,而現(xiàn)代人卻只是換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玩手機罷了。
低頭,只是現(xiàn)實被虛擬信息所蒙蔽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低頭族”一詞。它指的是一類人——一類成天低頭玩各類電子產(chǎn)品的人,其中青少年,上班族居多。確實,電子產(chǎn)品作為現(xiàn)代社會科技進步的優(yōu)良產(chǎn)物,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更加快捷地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信息需求的滿足。然而,我們低頭所見的那一方屏幕展現(xiàn)的未必全部真實,誤信一些不實信息既可能對自身造成傷害,也可能中傷他人。近年來,各地青少年見網(wǎng)友卻被拐騙的案例時常發(fā)生,這些青少年無非是隔著屏幕對網(wǎng)友產(chǎn)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結(jié)果落了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jié)局。還有網(wǎng)絡造謠事件層出不窮,網(wǎng)友誤信謠言后肆意傳播,給事件主角的身心健康及名譽造成了嚴重損害,甚至成了間接的“死亡殺手”。當我們搶著上熱門,搶著占領某某主播打賞榜榜首,搶著在游戲界面奮勇殺敵時,不過是被虛擬快感沖昏了頭腦,活成了最沒有意義的一種狀態(tài)。
低頭,不只是對身體健康的威脅,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危機的導火索。春節(jié)佳期馬上就到了,往年在寒假期間都會掀起一股“返鄉(xiāng)”狂潮,今年想必也不會例外??山鼛啄瓿σ沟摹皥F圓飯”卻是模樣大變——從前是一家子其樂融融地圍著桌子吃飯,喝酒,拉家常;而今則是一家子互不理睬地低頭看直播,刷微博,聊微信。于是乎,一個“凄凄慘慘戚戚”的春節(jié)就在“對面卻無言”的氛圍中度過了。長期低頭易引發(fā)頸椎病,同時也會造成手指僵硬,眼睛近視等各類問題,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更可怕的是,當我們都低頭各做各事時,無形中就淡漠了親情,友情,人與人之間情感土壤的流失只會加速社會的冰冷機械化,而人將成為電子產(chǎn)品忠誠的俘虜。
抬頭,可以看見秀麗山川,可以看見碧草藍天,可以看見所愛之人就在身側(cè)。與其低頭囿于一方小小屏幕,還不如環(huán)視四周,多看看“幕外風光”!
今天,你低頭了嗎?
[點 評]開篇很生動,通過對比提出觀點。行文層次清晰,說理充分,結(jié)尾照應開頭,首尾呼應,本文是一篇不錯的論述文。
(指導教師:張鐘敏)
高二(3)班? 鄧欣怡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币徽Z點醒夢中人。的確,此心若安,何處不是水云間。
一群企業(yè)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崗什卡雪嶧,名曰“逃離城市”,可是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置身絕美風景之中卻圍坐一起低頭看手機,真是可惜又可笑。心留在城市,怎得逃離?
古人云:“心為形役,塵世馬牛; 身為名牽,攀籠雞鶩。”心重如山,被虛榮和欲望所操控,迷失在技術(shù)化的世界里,對眼前的風景視而不見。山頂風景再美,再莽莽蒼蒼,心也擺脫不了城市的桎梏,而生活不是表面上做給別人看的。真正的風景在心中,正如王陽明所說:“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便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身在城市,心也躁動不安,滿于現(xiàn)狀的茍且,向往詩意和遠方。卻不知即便去不了遠方,也不能辜負了春光。像海子所想的那樣,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找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是在七月,回到荒涼,趕上最后一次聚會。隨遇而安,隨心流浪,找尋一片棲息地,讓心停駐。紅塵的紛繁如同十丈蠶絲,輕易縛住你的身,叫囂擊裂遠方的夢,那又為妨?待一個晴朗的日子,泡上一壺清茶,或靜坐冥想,或捧書品讀,或眺望遠方,只要你愛,生活哪里都可愛,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耳去聆聽,生活本是風景畫。
延參法師在《寬懷人生》中寫道:靈山迦葉拈花一笑,心與靈山咫尺之遙。”這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守著一顆寧靜安然的心靈,不困于人言,不役于外物,只求心安,讓乍起的浮躁在清風中稀薄。問鼎諾獎,謙遜依然的莫言,當各種贊美、批評和利益鋪天蓋地地向他襲來時,他說:“背對文壇是我對自己精神上的一種提醒。不要讓這些文壇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誠如其所言,虛懷若谷,物欲橫流之間,他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一心筆耕,在精神世界里筑起一座仰止高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真正的風景無須刻意安排,不用精心打扮,沒有噱頭排場。以天為盤,以星為棋,以地為琴,以河為弦。
此心安處是吾山。此心若安,步步美景,處處靈山。
[點 評]小作者思路開闊,旁征博引,文采飛揚。精神不解放,靈魂難自由,被喧囂的世界裹挾,心靈難以真正寧靜。因此,“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
(指導教師:程秀文)
高二(1)班? 程良柱
高校學生葛宇路以自己的名字為北京某道路命名,誤導居民、市政四年之久。此事一出,他本人也意外走紅……
有人認為“藝術(shù)行為”值得肯定。我不敢茍同,因為道路命名絕非兒戲。
武漢有彭劉楊路,紀念武昌首義中犧牲的三位烈士;舊上海有許多含“國”字和“民”字的路,寄托對國強民富的期盼。這兩種命名方式長存且別致,不能不說是藝術(shù)。而一個葛宇路有什么資格和能耐,要被記入地圖冊中永垂不朽?說這一行為是藝術(shù),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道路命名非兒戲,它應被嚴肅對待。
達·芬奇為繪畫研究人體結(jié)構(gòu);賈島于驢背上推敲苦吟;李安不懈追求電影技術(shù)……真正的藝術(shù)家、文學家總以嚴肅態(tài)度對待藝術(shù)和生活,從不以“藝術(shù)”名頭博眼球甚至找樂子,更不會置法律法規(guī)于不顧。
反觀這位葛姓學生,他的行為已經(jīng)被指出違反法規(guī)。一夜成名的結(jié)果同樣洗不脫炒作自己之嫌。他對于藝術(shù)、生活的輕慢可見一斑。
道路命名非兒戲,它有巨大意義。
藝術(shù)家總在追求,在音樂、繪畫、雕塑、文字等中追求對哲理的思考、對靈魂的救贖。游吟詩人科恩《贊美詩》中一句“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又鼓舞了多少歷經(jīng)磨難瀕臨絕望的心靈?。?/p>
與彭劉楊路、張自忠路不同,葛宇路將路牌換成自己的名字,是在表達怎樣的訴求?是在思考什么?是想拯救誰?也許他本人也答不上來。他能收獲的,除了帶給自己名頭和工作,只剩一地雞毛——快遞小哥的暈頭轉(zhuǎn)向、市政公司的手忙腳亂、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如果說這種“藝術(shù)”真的拯救了什么,我想應該是他那因有了新工作而逐漸鼓囊的錢包。
當今社會大有娛樂一切、娛樂至死之勢,可道路命名卻容不得半點兒戲。藝術(shù)固然來源于生活,固然需要葛宇路這樣的年輕人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但藝術(shù)應被擺在端正圣潔的高壇上。
別忘了,無數(shù)真正的藝術(shù)家曾嚴肅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為人類文明之書添上燦爛的一頁;別忘了,無數(shù)徘徊猶疑的人在藝術(shù)中堅定決心,無數(shù)飽經(jīng)苦難的人在藝術(shù)中獲得拯救,藝術(shù)有其高尚目的和非凡意義。
別忘了,道路命名也是藝術(shù),道路命名絕非兒戲!
[點 評]道路命名,民政部早有條例,北京市也有相關法規(guī)。十九大要求全社會完善法治、講公共道德,建設公序良俗,善治鄉(xiāng)村。程良柱同學針砭時弊,用簡潔而有力的筆法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指導教師:羅學文)